【讀書心得】藝術家的一日廚房:學校沒教的藝術史:用家常菜向26位藝壇大師致敬

作者:潘家欣

出版社:大寫出版

出版日期:2019/06/05

語言:繁體中文


【博客來】

平裝版->傳送門


藝術家的一日廚房



《藝術家的一日廚房》是一部探索臺灣美術史的作品,結合藝術與料理,用輕鬆、幽默的方式,呈現出這段被遺忘的時代與藝術家們的生平故事。作者潘家欣以現代的敘述風格和網路語言,讓枯燥的美術歷史變得生動有趣,特別是每位藝術家的故事都搭配一道料理,透過美食與藝術的結合,將讀者帶入美術家的生活與創作過程中。


這本書集中於1920至1945年期間的臺灣美術運動,那個時期臺灣正處於日治時期,受到日本的影響,許多臺灣的藝術家前往日本學習西方繪畫技法,並在回到臺灣後推動了臺灣的現代美術發展。這些藝術家面臨的是東西文化的衝擊與融合,並藉由作品反映出當時的社會變遷與個人生命經驗。


本書最吸引人的地方,是每個藝術家故事結尾都附上與其人生經歷或創作風格相對應的料理。比如,黃土水的故事以「螺肉蒜」來象徵他的藝術風格——一種結合西方寫實技法與東方傳統元素的創作精神。這樣的手法使得讀者在閱讀藝術家故事的同時,也能感受到一股濃厚的生活氣息,仿佛藝術並不是遙不可及的,而是和日常生活緊密相關。


石川欽一郎是書中提到的重要人物之一,他是臺灣西洋美術的奠基者之一,被譽為臺灣美術的「教父」。石川不僅自己創作,也培養了多位傑出的臺灣藝術家,對臺灣美術發展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透過石川的故事,作者描繪了那個時代臺灣藝術家如何從水墨畫臨摹開始,一步步走向個性化的創作風格。


陳澄波則是另一位極具影響力的藝術家,他不僅在藝術創作上有所建樹,同時也是臺灣少見的擁有性別平等意識的藝術家。陳澄波的創作風格多樣,作品中常見充滿生機與色彩的臺灣風景畫。他的故事結尾搭配的是「鳳梨苦瓜雞」,這道菜以苦、甜、鹹多重味覺的層次,對應陳澄波人生中的多樣經歷與感情起伏。


書中的另一個亮點是廖德政,他的藝術才華深受廣島原爆的影響,使他的作品帶有一種深刻的生命感悟。作者透過廖德政的經歷,讓讀者感受到戰爭對藝術家的影響,以及那些經歷過苦難的人如何透過藝術表達內心的掙扎與反思。


此外,書中提到的李梅樹,他的故事令人感動。他不僅是一位藝術家,同時也是一位對家鄉充滿熱愛的人。他的創作不僅反映出他對藝術的追求,更是他對故鄉的愛與回憶的寄託。他的故事結尾搭配的是「鹽烤香魚」,這道菜象徵著他對家鄉深厚的情感與對傳統的堅守。


這些故事中的藝術家,無論是石川欽一郎、陳澄波、廖德政,還是李梅樹,他們的生命故事和創作歷程都與時代的變遷息息相關。透過本書,讀者不僅可以瞭解到這段被遺忘的臺灣美術史,更能透過美食的角度,去感受這些藝術家們在生活中的喜怒哀樂、酸甜苦辣。


除了對個別藝術家的介紹,書中也探討了臺灣美術運動的整體發展。日治時期,臺灣藝術家面臨的是西方美術技法與東方傳統文化之間的張力與融合。許多藝術家在日本學習時,受到西方現代藝術的影響,但同時又試圖在創作中融入臺灣本土的文化元素,這樣的過程充滿了矛盾與挑戰。


作者不僅僅是呈現這段美術史,更是以一種親切、輕鬆的語言風格,使得這些過去的故事變得生動有趣。她將藝術家們的生命經歷與美食結合,讓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不僅僅是獲得知識,更能感受到一種感官上的享受。


潘家欣在書中透過「料理」的隱喻,將每位藝術家的故事與作品具象化。這種創新的書寫方式,不僅打破了傳統美術史書籍的枯燥與嚴肅,也讓讀者在閱讀過程中感受到臺灣這片土地上多元文化的融合與衝擊。


《藝術家的一日廚房》不僅是一部美術史書籍,更是一場文化與美食的饗宴。透過作者生動的敘述和對臺灣美術家故事的深刻理解,這本書讓讀者得以重新審視那段被遺忘的歷史,並透過料理感受到藝術家的生命溫度。對於那些想要瞭解臺灣美術史、同時又對美食感興趣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部值得一讀的佳作。

留言

【重點推薦】人生大挑戰

當你對人生有過疑問、對命運感到困惑,或曾在夜深人靜時思考「我到底為什麼會出生?」——那你絕不能錯過這三本書。它們不只是解答人生疑問,更像是一把鑰匙,打開你從未想像過的真相之門。從靈魂的來源、死亡的意義,到神祕的宇宙與外星生命,每一頁都可能顛覆你以往的信念,帶來前所未有的震撼與啟發。點擊連結,親自驗證這場靈性與智慧的深度對話。

(文字)網站:https://toh.org.tw/

(說書)Youtube人間小路:https://www.youtube.com/@sober-minded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Word稿紙設定可以像是作文本,有格子的樣子

Word儲存格大小要怎麼調整

Word頁面設置常用的紙張大小、方向、邊距、頁首頁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