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月, 2025的文章

超燃!CPU效能全開的秘密,你的電腦潛力竟被低估了!

圖片
在我們日常使用電腦的過程中,是否常常感覺到程式運行卡頓,或是多開幾個軟體後,整體效能大幅下降?其實,你的電腦還隱藏著被低估的巨大潛力,只要你掌握正確的方法,就能讓CPU效能全面解鎖,實現飛一般的速度體驗!不管是遊戲玩家追求極致畫面表現,還是創作者需要高效運算處理,解放CPU的潛能都至關重要。 今天,我們將帶你深入了解CPU的效能極限,揭示那些讓效能全開的核心技巧,幫助你的電腦徹底告別「慢如蝸牛」的狀態。做好準備,一起探索這場效能革命的秘密,讓你的裝置展現出超越想像的實力吧! CPU一般都會被限制,只需要按Win+R鍵,在運行框中,輸入msconfig,按下確定 在開機欄位,點擊下方的進階選項,會有個處理器數目,這邊只接選擇最多,有使全開的意思,效能會提升,但是有像對應的代價,就是電費增加、零件壽命減少,可以增加散熱效能比較不會有這些問題。   接下來按下確定重新開機即可。

【讀書心得】被消失的科學神人.特斯拉親筆自傳(暢銷紀念版):「最接近神」的曠世天才,他的每一次發現,都讓世界進步超過100年

圖片
作者:尼古拉.特斯拉 譯者:劉恩麗 出版社:柿子文化 出版日期:2024/08/22 語言:繁體中文 【博客來】 電子書-> 傳送門 平裝版-> 傳送門 讀《被消失的科學神人——特斯拉親筆自傳》的心得,可以從多個角度重新看待尼古拉·特斯拉這位科學巨人的成就與影響。在閱讀這本書後,我深刻感受到,特斯拉不僅僅是一位技術發明家,他的創新思維、遠見卓識,早已超越了他所處的時代,甚至超越了我們今日對科技的想像。 科學的革命者:特斯拉的發明與現代科技的關聯 書中多次提到,特斯拉的發明和預言推動了現代世界的進步,尤其在電力、通訊及自動化領域的貢獻深遠。交流電的發明讓我們今天能夠使用穩定的電力系統,而無線傳輸的概念預示了後來的無線通訊技術。這讓我意識到,當我們今天享受電力、互聯網、無人駕駛汽車等技術便利時,背後其實有著特斯拉的影響。 他不僅僅是交流電之父,他的創造力跨越了物理學、工程學和未來學等諸多領域。例如,他的無線供電構想,即便在今天看來,依然是一個富有前瞻性的技術理想。我在閱讀中了解到,雖然特斯拉的這些想法當時被認為過於理想化,甚至遭到了排斥,但我們今天正在嘗試解決的無線電力傳輸問題,正是他一百多年前已經預見到的挑戰。 科學的異端:特斯拉的「瘋狂」與孤獨 特斯拉生前的遭遇與他的偉大成就形成強烈對比。他的創新精神往往不被當時的人們理解,甚至被貼上「瘋狂科學家」的標籤。這讓我不禁聯想到,很多具有遠見的科學家或思想家往往都會因超越時代的想法而被誤解。特斯拉在發明交流電系統時,與愛迪生的「直流電」競爭便是其中的典型例子。這場所謂的「電流大戰」不僅是技術競爭,更是不同價值觀的碰撞——愛迪生的務實與特斯拉的理想主義在這場競爭中逐漸分化。 然而,特斯拉從未因外界的反對而停下創造的腳步。他擁有一種強大的內在動力,堅持追求自己的夢想,即便面臨財政困難和支持的匱乏。他甚至在放棄交流電的專利後,依然繼續探索新技術,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令我由衷欽佩。 天才的個性與生活:一位異於常人的科學家 在書中,除了他的科學成就外,還提到了他私下的許多生活細節,這使我對這位天才的個性有了更深的了解。例如,他從小就博覽群書,對知識充滿渴求,這樣的求知欲無疑為他後來的創新思維打下了堅實基礎。此外,他的聽力異常敏銳,這種異於常人的感官特質也讓他更為敏感,從而激發了更多獨特的思維方式。 此外,書中提到特斯拉曾經...

別再被說「講話沒重點」!掌握這3個說話技巧,讓你有話直中紅心,優勢全開!

圖片
講話是一門藝術,更是一門學問。生活中,我們常遇到這樣的情況:明明滿懷熱情地表達,卻被對方嫌棄—「講話沒重點」。這不僅打擊自信,也容易讓人忽略你的實力與優勢。如何讓自己的話語既簡潔有力,又能清楚地傳達核心訊息。以下是3個關鍵說話技巧,幫助你脫穎而出,不再讓「沒重點」成為你的標籤。 1. 抓住核心:用「金字塔原則」架構你的話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別人對你表達的專注力有限,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吸引注意?答案是—把重點放在最前面。 什麼是金字塔原則? 金字塔原則 是一種有效的表達結構: 先說結論,再說理由:這樣對方一開始就能掌握核心訊息,快速理解你想傳達的內容。 分層細節:根據需要,再補充細節或背景資訊,避免一次說太多讓人迷失。 金字塔原則的核心理念是,資訊應該按照「總分結構」來排列,這樣才能讓人快速掌握要點。 如何運用金字塔原則? 提煉關鍵訊息:思考你的目的是什麼,並將最重要的結論放在第一句話。 逐層展開細節:當對方想知道更多時,再補充背景或例子來支撐你的觀點。 避免資訊堆砌:每層信息之間應該有邏輯關聯,不要讓過多資訊模糊重點。 實際範例: 情境 1:工作匯報 不清楚的說法:“這個方案其實還不錯,因為考慮了很多層面,像是成本、時間…” 清楚的說法:“我建議選擇A方案,因為它能在最低成本下最短時間完成,具體細節如下…” 情境 2:日常對話 不清楚的說法:“我們昨天討論的那個計劃,後來決定採用第三個選項,因為考慮到可能會影響預算…” 清楚的說法:“我們最終決定採用第三個選項,因為它能降低預算影響。” 掌握金字塔原則,你的話不僅能一針見血,還會讓人感到條理分明,進一步提升你的說話魅力。 2.懂得取捨:去蕪存菁,讓話語更有力 講話沒重點,往往是因為信息過多、過雜,導致對方無法抓住你的核心意圖。當資訊堆疊過多,聽者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最終錯過了最重要的訊息。因此,要讓自己的話語更具吸引力,學會取捨是一項關鍵技能,這不僅是表達能力的升級,更是邏輯思維的體現。 為什麼去蕪存菁重要? 節省對方時間:現代人生活忙碌,過於冗長的敘述會讓人失去興趣,甚至直接忽略你的表達。 突出重點:過多的細節會模糊核心訊息,讓人無法快速抓住你的意圖。 展現專業性:簡潔而有力的表達能傳遞你對話題的深入理解,讓對方感到你是值得信賴的溝通對象。 如何做到去蕪存菁? 避免冗長背景:用一句話簡單概括背景,不需要每個細節都交代...

金字塔原則全攻略,提升邏輯思維的祕密武器

圖片
在當今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能夠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並快速做出決策,已經成為職場與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技能。而其中一項極具影響力的工具,就是由芭芭拉·明托(Barbara Minto)提出的金字塔原則(Pyramid Principle)。 金字塔原則的核心在於以結論為導向的思考與表達方式。這種方式讓我們能夠將複雜的問題拆解為清晰有條理的結構,並有效組織資訊,避免訊息的混亂或冗長。對於需要快速吸收資訊的職場人士來說,金字塔原則就像一個導航系統,幫助我們直指問題的核心,同時提供邏輯嚴謹的支持。 舉例來說,在一場關鍵的商務簡報中,若能用金字塔原則先指出核心結論,再逐層解釋主要支撐點與細節,不僅能讓觀眾迅速理解關鍵要點,也能提升整體說服力。此外,這一工具還可以應用於個人決策,如在分析購房選項或職業規劃時,將每個選擇的優劣以結構化的方式呈現,幫助做出更明智的選擇。 這篇文章將深入剖析金字塔原則的核心理念,並探討如何應用這一祕密武器來提升邏輯思維與溝通能力,從而讓你在職場與生活中如虎添翼。 一、什麼是金字塔原則? 金字塔原則是一種結構化的思考與表達方式,核心理念是將資訊組織成一個金字塔結構。這種結構具有以下三個層級: 核心結論(Top of the Pyramid):先提出結論,讓受眾一開始就掌握要點,避免因資訊過於繁瑣而失去耐心或專注力。核心結論應該簡潔明瞭,直接回應問題的關鍵。 主要支撐點(Middle Layer):結論的主要論據或支撐理由,這一層級的資訊需要有邏輯性和全面性,通常由三到四個關鍵要素組成。例如,在分析一個問題時,可以從經濟效益、技術可行性、時間成本等多個角度進行闡述。 細節與證據(Base of the Pyramid):用具體事實和數據支持主要支撐點。這包括數據統計、案例研究、實地觀察或專家意見等,這一層的內容應當能夠具體化和強化支撐點,讓受眾對論點的信服度提升。 金字塔原則強調由上而下的邏輯展開,確保每一層資訊都能為上一層提供合理的支撐,從而形成一個清晰且有力的說服框架。這種方法不僅能增強內容的結構性,還能讓訊息傳遞更具層次感,使得受眾在接收資訊時既能快速理解核心,又能逐步深入了解細節,實現更高效的溝通目標。 二、為什麼金字塔原則如此有效? 1.符合人類思考習慣:研究表明,大腦傾向於先處理整體概念,再深入到細節。因此,先提供結論可以幫助受眾快速理解要點,尤...

【讀書心得】輝達之道:黃仁勳打造晶片帝國,引領AI浪潮的祕密

圖片
作者:金泰(Tae Kim) 譯者:洪世民, 鍾玉玨 出版社:商業周刊 出版日期:2025/01/03 語言:繁體中文 【博客來】 電子書-> 傳送門 平裝版-> 傳送門 【影片說明】 《輝達之道》是一本充滿啟發的著作,記錄了輝達(Nvidia)從草創到成為科技巨頭的非凡旅程,並深刻剖析了創辦人黃仁勳如何在不斷的挑戰中,引領輝達走向成功的故事。本書不僅展示了輝達如何從三次失敗中站起來,更揭示了科技創新與企業管理的奧秘,對於創業者、管理者以及希望了解AI時代浪潮的人士,都具有重要的啟示。 黃仁勳:從台灣囡仔到全球領袖 書中描述了黃仁勳的成長背景,這位出生於台灣的創業者,少年時隨家人移民美國。他早年的經歷展示了他堅毅不拔的性格:無論是打乒乓球的競技精神,還是咖啡廳的打工經驗,都彰顯了他對成功的渴望與不服輸的態度。從小,他就表現出對事物深入探究的興趣,這種特質使他在面對困難時,總能找到突破口並全力以赴。畢業於奧勒岡州立大學後,他在AMD擔任晶片設計師,並在LSI擔任業務,這些經歷為他日後的創業奠定了扎實的基礎。在職業生涯早期,他學習到科技產業快速變化的本質,並深刻理解產品設計與市場需求間的緊密聯繫,這讓他對未來的創業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認知。此後,他將這些寶貴的經驗轉化為在創新領域中的行動力,為日後的成功鋪平了道路。 黃仁勳是一位有遠見的領袖,他敏銳地捕捉到了電玩市場的潛力,認為繪圖晶片將是未來科技的重要組成部分。於是在1993年,他與兩位合作夥伴克蒂斯.普里姆與克里斯.馬拉科夫斯基創立了輝達,初衷是開發出能夠改變遊戲產業的產品。 困境與逆轉:輝達的早期奮鬥 創業初期,輝達並非一帆風順。書中詳細描述了輝達早期產品NV1和NV2的失敗,這些挫折一度使公司陷入危機。然而,黃仁勳和團隊並未因此氣餒,而是展現了卓越的應變能力和不懈的努力。他們深入剖析了失敗的原因,從技術選擇、產品設計到市場策略,進行了全方位的檢討,最終迅速調整方向。經過數次原型的開發和內部測試,輝達於1997年推出了RIVA 128,這款產品憑藉其卓越的性能和穩定性,迅速贏得市場的青睞,並為公司贏得了聲譽。RIVA 128的成功,不僅讓輝達在顯示卡市場站穩腳跟,還為其後續產品的開發奠定了基礎。此外,這次轉型也...

【讀書心得】黃仁勳傳:輝達創辦人如何打造全球最搶手的晶片

圖片
作者: 史帝芬.維特 原文作者: Stephen Witt 譯者: 廖月娟, 林俊宏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25/01/18 語言:繁體中文 【博客來】 電子書-> 傳送門 平裝版-> 傳送門 《黃仁勳傳:輝達創辦人如何打造全球最搶手的晶片》是一部深入探討現代科技領袖及其創新企業的非凡傳記。本書描繪了輝達從一家小眾電玩硬體公司,到今日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科技公司之一的傳奇經歷。以下是對本書內容與核心價值的深度解析,並以替換方式重新詮釋這段啟發人心的故事。 一、創新領袖的崛起與不懈追求 黃仁勳是本書的核心人物,一位出生於台灣、成長於美國的科技領袖。他的故事揭示了一位領導者如何憑藉創新思維和無懈可擊的執行力,改變了整個科技產業的面貌。黃仁勳展現了矽谷企業家的典範特質: 果敢自信:他敢於在未來技術尚未被市場驗證時,全力押注人工智慧(AI)。這種勇氣不僅讓輝達成功轉型,還讓他成為科技史上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 洞察力超群:黃仁勳從第一原則出發,重新定義了晶片技術的可能性。他提倡平行運算,並在眾人未見其潛力時,已讓輝達站穩腳步。 謙虛自省:儘管屢屢成功,他對於錯誤的處理方式也體現出極高的領導智慧:快速修正、果斷行動。 黃仁勳的成長軌跡也為讀者展示了成功背後的艱辛。他早年在美國求學時,需要克服語言障礙與文化差異,但這段經歷反而磨練了他的堅韌性格。他相信,唯有不斷追求卓越與挑戰現狀,才能在瞬息萬變的科技領域中脫穎而出。 此外,黃仁勳的領導風格在全球企業界中獨樹一幟。他善於結合理性與感性,以直截了當的方式激勵團隊。他的公開演講不僅展現出極高的感染力,也為輝達的發展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內涵。無論是對技術趨勢的預判,還是對市場需求的敏銳洞察,黃仁勳始終走在時代的最前端。 二、輝達的誕生與蛻變 1993年,黃仁勳與兩名合作夥伴在矽谷創立了輝達,專注於高階遊戲顯卡的市場。他們推出的產品不僅性能卓越,還深受熱愛DIY的遊戲玩家青睞,為公司奠定了穩固的早期基礎。然而,輝達的故事並未止步於遊戲市場。真正令輝達脫胎換骨的契機,來自於黃仁勳對AI技術的深刻洞察與前瞻性投注。 起初,輝達面臨多年的財務困境,甚至幾度接近被市場淘汰。直到2012年,多倫多的一群研究人員首次使用輝達顯卡訓練神經網路的成功,點燃了AI技術應用的曙光。黃仁勳敏銳地察覺到這一突破的潛力,果斷地將公司的核心業務從遊...

【讀書心得】習慣致富:成為有錢人,你不需要富爸爸,只需要富習慣

圖片
作者:湯姆.柯利, 麥可.雅德尼 譯者:羅耀宗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2019/09/27 語言:繁體中文 【博客來】 電子書-> 傳送門 平裝版-> 傳送門 這篇文章探討了富人與窮人之間的差異,並闡述了富人如何透過特定的行為和習慣來實現財富積累。文章強調,富人的成功並不僅僅取決於他們的教育背景或繼承的財富,而是與他們的思維、行動和日常習慣密切相關。這些關鍵習慣可以幫助我們在日常生活及投資上取得成功。接下來,我將根據這篇文章,分享一些啟發,並將這些概念應用到我們自身的財務管理和投資策略中。 1. 資產創造與非線性收入 首先,富人和窮人最大的差異在於富人不依賴傳統的工時收入,而是專注於資產創造。富人的收入通常是非線性的,這代表他們並非單靠工作時數來賺取薪水。富人會透過創造資產,例如投資房地產、股票或經營副業,來持續創造收入。這些資產一旦建立起來,即使他們不再親自參與工作,也能夠為他們帶來穩定的現金流。這一點啟發我們應該學習如何創建屬於自己的資產,不僅依賴薪水作為唯一的收入來源。 在現代社會,單靠工時賺錢的模式,無法滿足我們長期的財務需求。我們的時間和精力有限,無法無止境地增加工作時間。然而,透過投資或創業,我們可以打破這個局限,創造被動收入。這也讓我理解到,不僅要努力工作,還要學會運用資產來為自己創造收入,這樣才能在長期內實現財務自由。 2. 夢想與目標的設定 富人的第二個關鍵習慣是設定明確的夢想和目標。沒有夢想就像船在海上沒有目的地,最終只會隨波逐流。富人會花時間仔細思考自己未來想過的生活,並制定具體的計畫來實現這些夢想。他們清楚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並以此為基礎設立可行的目標,這些目標不僅包括財務目標,還涵蓋生活各方面。 在投資上,我們也應該採取同樣的方式。假設你希望在未來某個年齡達到特定的資產水平,這時候就需要明確計算投資所需的金額、投資期限以及預期的回報率。這樣的規劃讓我們不再盲目跟隨市場的波動,而是以清晰的目標為導向,根據計畫行動。就像航海一樣,設定明確的方向可以幫助我們在財務上穩健前行。 3. 儲蓄與投資優先 富人的一個重要習慣是先為自己付錢。這意味著他們會把收入的一部分,通常是10%以上,先儲存或投資,而不是全部花在日常消費上。這個習慣讓他們能夠在財務上更加穩健,並逐步累積資本來投入到投資中,進而創造更多財富。 對我們來說,這是一個非常實用的理...

【讀書心得】終戰那一天:臺灣戰爭世代的故事

圖片
作者:蘇碩斌, 江昺崙, 吳嘉浤, 馬翊航, 楊美紅, 蔡旻軒, 張琬琳, 周聖凱, 蕭智帆, 盛浩偉 出版社:衛城出版 出版日期:2017/12/06 語言:繁體中文 【博客來】 電子書-> 傳送門 平裝版-> 傳送門 《終戰詔書》是昭和天皇在1945年8月15日向全日本宣讀的一篇重要文書,宣告了日本接受《波茨坦宣言》、無條件投降的決定。這一時刻,稱為「玉音放送」,成為日本戰敗的標誌。這篇詔書對於身處戰爭時代的台灣人來說,也是一個深刻的歷史轉折點,因為當時台灣是日本的殖民地,許多台灣人被捲入這場全球性戰爭中,無論是作為軍人、工人,還是普通民眾,都在不同程度上經歷了戰爭的痛苦與困惑。 本書《終戰那一天:臺灣戰爭世代的故事》透過九個真實故事,從前線、後方、外圍三個不同的視角,描繪了在二戰陰影下,台灣人如何面對戰爭的挑戰、困境與變遷。這些故事提供了從個人角度理解歷史的窗口,讓我們更深刻地認識到戰爭對人們心理與生活的影響。 前線的戰士與工人 在戰爭的最前線,志願兵羅東青年簡傳枝的故事讓我們看到了士兵們的困境與掙扎。在婆羅洲叢林裡,簡傳枝並不知道天皇已經宣布投降,他依然在與飢餓、疾病作戰,生活的每一天都是生死交鋒。這種混亂與孤立的情境,正是戰爭對個人身心的巨大考驗。這段故事讓我們看到了士兵們如何在未知與恐懼中倖存,如何在壓力與危險中掙扎前行。 同樣,在神奈川工廠內造飛機的少年工東俊賢,也代表了另一群為戰爭服務的年輕人。他們並非直接參與戰場的戰鬥,但他們的工作對於日本的戰爭機器來說同樣至關重要。天皇的玉音放送對他們來說,既是日本戰敗的標誌,也是他們青春歲月的終結。東俊賢不懂天皇的古語,直到工廠廠長宣布投降消息,他才真正理解了戰爭的終結。在這個瞬間,他的心中充滿了迷茫和不解,戰爭到底給他們帶來了什麼?是榮耀,還是無盡的創傷? 醫生吳平城的故事則帶我們來到了西貢病舍。他是少數從神靖丸船難中倖存下來的人之一,當他聽到天皇宣布投降的消息時,內心既有喜悅也有困惑。他開始思考自己的身份:作為一個台灣人,他是否已經成為中國人?這種身份認同的困惑,也是戰爭結束後,許多台灣人面對的共同問題。 後方的家園與情感 戰爭的影響並不僅限於前線士兵,後方的民眾同樣承受著戰爭帶來的巨大壓力與變化。楊千鶴的故事展示了戰爭給普通家庭帶來的痛苦與希望。她在台北的家因轟炸而滿目瘡痍,當她得知終戰的消息...

【讀書心得】第一本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自我療癒聖經(暢銷全新修訂版):在童年創傷中求生到茁壯的恢復指南

圖片
作者:佩特.沃克 原文作者:Pete Walker 譯者:陳思含 出版社:柿子文化 出版日期:2023/11/06 語言:繁體中文 【博客來】 電子書-> 傳送門 平裝版-> 傳送門 平裝版+心靈自由球-> 傳送門 《第一本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自我療癒聖經》這本書對於那些在童年時期經歷過創傷的人來說,無疑是一個極具療癒效果的指南。它深入探討了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CPTSD)的成因、症狀及如何自我療癒的過程,尤其對於那些在情緒上常感受到壓力或困擾的讀者,提供了清晰的解釋和實用的應對方法。 書中首先強調了情緒和人際關係的緊密關聯,並指出許多情緒困擾源自於未解的童年創傷。這些創傷可能是源於父母的忽視、虐待、或是缺乏關愛,導致許多成年後的情緒失調,如焦慮、抑鬱或是社交恐懼症。作者以溫暖和同理心的筆調,將這些看似模糊的情感困境解釋得極為具體和透徹,讓讀者能夠更加理解自己內在的糾結和痛苦。 CPTSD與一般的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不同,它更加複雜且持續時間更長。CPTSD的症狀往往不會在短時間內消失,且其影響範圍廣泛,涵蓋了情緒管理、心理健康和人際關係等多方面。書中詳細剖析了CPTSD常見的情緒反應,如情緒重現、毒性羞恥、自我拋棄、內在批判和社交焦慮等。這些情緒反應不僅影響到倖存者的自我認同,也在生活中形成惡性循環,導致持續的心理困擾。 書中特別指出,這些情緒反應是來自於長期的創傷經驗,特別是來自童年時期的創傷。許多CPTSD的受害者都曾在成長過程中遭遇過虐待、忽視或是缺乏情感支持,這些經驗深刻地影響了他們的自我認同和情感處理方式。作者強調,許多倖存者甚至在成年後仍然無法意識到這些童年創傷的影響,並常常將自己的情緒問題歸咎於當前的生活壓力或人際關係。 對於這些創傷的源頭,作者進一步解析了四種求生策略——戰鬥(fight)、逃跑(flight)、僵住(freeze)和討好(fawn)。這些策略在童年時期或許是孩子們為了應對創傷而發展出的防禦機制,但在成年後,這些行為往往變成了阻礙他們健康發展的心理包袱。例如,「戰鬥」策略可能導致倖存者在面對威脅時表現出攻擊性,而「逃跑」策略則使他們傾向於逃避問題或過度忙碌以逃離內心的痛苦。 在書中,作者用非常具體的步驟來幫助讀者應對這些情緒反應,尤其是情緒重現。這13個實用的步驟,像是「提醒自己現在是安全的」、「確認...

【讀書心得】異形:誅魔方陣

圖片
作者:史考特.席格勒 原文作者:Scott Sigler 譯者:盧靜 出版社:木馬文化 出版日期:2023/09/13 語言:繁體中文 【博客來】 電子書-> 傳送門 平裝版-> 傳送門 《異形:誅魔方陣》由紐約時報暢銷作家史考特.席格勒創作,是一部充滿緊張感的科幻奇幻作品。書中描繪了異形入侵一個中世紀風格的世界,故事主軸圍繞人類如何在滅絕危機下掙扎求生,並試圖集結最後一支軍隊消滅異形威脅。這本小說在情節上結合了「《權力遊戲》般的複雜勢力角逐」與「《異形》系列特有的外星生物威脅」,使其成為科幻與奇幻愛好者不可錯過的作品。 核心故事與主題探討 書中的故事設定在埃忒癸娜島,這是一個中世紀風格的社會,隨著外星異形大舉入侵,島上大部分文明毀於一旦,僅剩不到十分之一的人口倖存。異形的描寫充滿了驚悚感:黑色硬殼、鋒利的利爪和尖刺尾巴讓它們成為完美的殺戮機器。每次襲擊過後,幾乎沒有生還者。 這個故事不僅是一場對抗外敵的戰爭,也是人性掙扎與希望的抉擇。當人類陷入絕境,三位主角在絕望中發現了「終結詛咒」的契機。他們代表了希望與勇氣,背負著全人類的未來,在故事中展開一段充滿挑戰的冒險,最終踏上傳說中「惡魔之母」巢穴——黑煙山的征程。 小說特色與氛圍分析 **《異形:誅魔方陣》**的一大特色在於其出色的氛圍營造。席格勒擅長利用細膩的描述讓讀者感受到危機四伏的緊張感。像是開頭一段中,阿基里婭在面對異形時所展現的冷靜與專注令人印象深刻。她放慢呼吸,控制每一個細微的動作,彷彿任何一點聲響都可能招來死亡。這些描寫使讀者仿佛置身其中,彷彿能聽見自己心跳的回音,這種細膩的情感處理讓讀者無法自拔。 此外,小說在描繪異形時的細節也展現了驚悚之美。每隻異形如同活生生的噩夢,其背上的尖刺在陽光下閃爍、尾巴蜿蜒如同鋒利的刀刃。這些怪物不僅代表了毀滅,也象徵了人類無法掌控的恐懼。在閱讀的過程中,這些異形彷彿從紙頁中躍出,讓人不寒而慄。 戰鬥場景與角色成長 小說中的戰鬥場面張力十足,每場戰鬥都不僅是力量的對決,更是策略與智慧的較量。主角們面臨的不只是異形的殘暴襲擊,還有內部矛盾與資源匱乏的挑戰。他們在面對困境時展現了成長的軌跡,尤其是阿基里婭,她從一名年輕的戰士成長為能夠領導團隊、面對死亡的英雄。 席格勒巧妙地在劇情中埋下了伏筆,讓讀者隨著故事的推進逐漸揭開真相。主角們一步步逼近黑煙山的過程,象徵了人...

【讀書心得】理解人體解剖學 完成超出色角色設計

圖片
作者:Minimaru 譯者:林芸蔓 出版社:瑞昇 出版日期:2024/08/20 語言:繁體中文 【博客來】 平裝版-> 傳送門 這本書的核心思想是透過具體的技術教學,幫助初學者提升繪畫技能,而不僅僅依賴天賦。Minimaru老師在書中強調,繪畫不應該僅靠感覺,而是應該有系統地掌握解剖學基礎、透過練習逐步提升技巧,最終能夠在創作中精確再現人體與人物動態。這樣的學習方法讓讀者不必等待「開竅」的一天,而是能透過理解與練習逐漸掌握繪畫的要領。 解剖學的重要性 Minimaru老師首先指出,學習繪畫最基本的是掌握人體的結構,這是創作任何以人物為主題的作品所不可或缺的。許多初學者常常會忽略這一點,直接跳過解剖學的部分,導致在繪畫時無法抓住人物的比例和動作,畫出的作品缺乏真實感。 書中的第1章便以簡單易懂的方式介紹了「基礎解剖學」,幫助讀者理解人體的骨骼和肌肉結構。作者細緻地說明了人體的「地標」,也就是在畫人物時必須注意的關鍵點,像是頭骨、胸廓、骨盆等位置的骨骼結構。這些地標的理解不僅有助於提升畫作的立體感,也能讓角色的動作更加自然。 除此之外,書中還講解了肌肉與骨骼之間的互動關係,這一點對於想要繪製動態人物的讀者來說尤為重要。通過掌握這些基礎知識,繪畫者能夠更靈活地在不同的姿勢和角度下繪製人物,無論是靜止還是動作中的角色,都能更具真實感和表現力。 速寫與練習的重要性 除了理論知識,Minimaru老師也強調了練習的重要性。書中的第2章提供了各種推薦給初學者的練習方法,最核心的是「速寫」。速寫能夠幫助繪畫者在短時間內抓住物體的整體輪廓與動態,這是一項能夠快速提高觀察能力的技巧。 Minimaru老師提出了一個非常實用的建議:每天花約10分鐘進行速寫練習,並將這項活動融入日常生活中。這樣一來,繪畫就不再是一件困難或耗時的事,而是一種日常的習慣。長期的累積能夠幫助初學者逐步提升自己的觀察力與表現力,最終能夠更加輕鬆地面對複雜的繪畫題材。 書中介紹了幾種不同的速寫方式,像是動態素描、剪影素描等,這些技巧都能幫助繪畫者更加迅速地捕捉動作與輪廓。同時,作者也指出速寫不僅能提升繪畫的流暢度,還能鍛鍊大腦對資訊的篩選能力,讓創作者能夠精準抓住重要的部分。 人體畫法的分步學習 第3章則進一步講解了如何具體繪製人體,即使是初學者也能通過這些技巧快速入門。Minimaru老師認為,人體繪畫...

【讀書心得】清空練習:從剁手族走向極簡生活,人生更幸福的24個方法

圖片
作者:筆子 譯者:洪于琇 繪者:金安亮 出版社:三采 出版日期:2022/12/16 語言:繁體中文 【博客來】 電子書-> 傳送門 平裝版-> 傳送門 在《清空練習》這篇文章中,作者透過親身經歷分享了整理生活物品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過簡單的習慣來改善生活質量。這種對於「清空」的練習,不僅僅是在物理層面上進行物品的清理,更是對內心和生活方式的一種調整。 整理習慣的養成 「清空練習」的第一步便是養成整理的習慣。作者提到,搬家是他開始意識到整理的重要契機。隨著多次搬遷,作者發現自己總是搬運一些從未使用過的物品,這些物品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得越來越多,最終占據了家中的大量空間。這讓作者思考,為什麼總是把不需要的東西從一個地方搬到另一個地方?即便是搬到一個更大的空間,這些無用的物品依然讓生活空間顯得擁擠和混亂。 在這個過程中,作者逐漸明白,整理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種需要長期培養的習慣。通過搬家的契機,作者開始學會精簡物品,逐步養成了更為簡單的生活方式。 實踐中的整理方法 作者分享了幾個實際應用的整理方法,這些方法雖然看似簡單,卻對於日常生活有著深遠的影響。 食物購買:每週只購買需要的食物份量。這一點對於生活中的物品管理至關重要。食物有保存期限,過量的囤積不僅容易導致浪費,還會讓冰箱和廚房變得擁擠不堪。通過只購買當週需要的食物,作者不僅減少了浪費,也讓自己的生活更加井然有序。 衣物管理:每購買一件新的衣物,就丟掉兩件舊衣物。這種方法不僅能控制衣物的數量,還能保持衣櫃的整潔。作者強調,這種方法讓他能夠時刻掌握自己衣物的數量和質量,避免了不必要的囤積。 日用品:不囤積大量庫存,備品最多只準備一件或在快用完時再購買。這樣的方式避免了物品的過期和堆積,保持了家中的整潔。 這些整理方法不僅僅是物理層面的清理,還反映了作者對生活態度的轉變。這種簡單而有效的習慣,讓作者的生活變得更加輕鬆和有序。 空間與心理的聯繫 書中提到,囤積物品是否真的划算?為了省錢而購買大量的日用品和食物,反而讓支出變得更高。這是因為庫存多了,使用時反而不會節省,甚至有些物品會因為保存期限而過期。這種過度購買的習慣,不僅占用了家中的空間,也讓人心情變得沉重。 作者認為,家是讓人休息和居住的地方,而不是讓物品來占據自己的活動空間。家中的物品越少,生活就能越過越輕鬆。這種觀念讓作者開始思考生活中的每一件物品是...

【讀書心得】深度數位大掃除

圖片
作者:卡爾.紐波特 原文作者: Cal Newport 譯者:洪慧芳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19/12/31 語言:繁體中文 【博客來】 電子書-> 傳送門 平裝版-> 傳送門 《深度數位大掃除》是一本探討在現代科技主導的社會中,如何透過數位極簡主義來提升專注力與生活品質的書籍。作者卡爾文‧紐波特是喬治城大學的計算機科學教授,專注於分佈式算法及數位文化的研究,同時也是《深度工作力》等暢銷書的作者。在這本書中,他提出了一套數位極簡主義的生活理念,旨在幫助讀者從科技的束縛中解脫出來,過上更加專注和有意義的生活。 在當今社會,網路成癮現象愈發普遍,即使未達到成癮的程度,每天花在手機上的時間也令人堪憂。從上班途中、午休時間,到下班回家,我們總是在不自覺中拿起手機,無論是查看社群媒體,還是隨意瀏覽新聞,這些行為已經成為一種習慣。根據紐波特的觀察,這樣的行為模式不僅無助於我們的身心健康,反而會逐漸侵蝕我們的注意力,讓我們無法專注於真正有價值的事情。 社群媒體平台,如Facebook、Instagram、YouTube等,利用專門設計的演算法來吸引並綁架我們的注意力。這些平台的設計目的並非讓我們更好地利用時間,而是要盡可能地佔據我們的時間和注意力。紐波特指出,僅靠意志力難以抵抗這些演算法的誘惑,因此我們需要一個成熟的技術理念來幫助我們重新掌握時間。 紐波特在書中提出的數位極簡主義是一種有選擇性的技術使用策略。它強調只使用那些經過深思熟慮、對我們有重大價值的技術,而捨棄其他無關緊要的部分。這一理念的核心原則可以總結為以下三點: 不貪多:只使用經過謹慎挑選的技術,避免讓生活被大量的科技工具所淹沒。 必優化:優化使用技術的方法,盡可能減少其帶來的負面影響,並最大化其價值。 有目的:在使用技術時,帶著明確的目的,而不是盲目跟隨潮流。 這種理念與「極繁主義」形成鮮明對比。極繁主義者往往對於任何有潛在好處的技術都無法抗拒,害怕錯過任何機會,最終導致生活被無數瑣碎的事情所填滿。相比之下,極簡主義者則更加關注生活中的重要事物,將有限的精力集中於那些真正有價值的活動上。 要如何實踐數位極簡主義呢?紐波特提供了一個具體的操作方法——數位斷捨離,分為三個步驟: 前置作業:首先,逐一盤點生活和工作中使用的所有網路技術,並制定一份禁用清單和適當的使用規則,明確哪些技術可以使用,哪些應...

【讀書心得】深夜圖書館的宵夜

圖片
作者:原田比香 譯者:高彩雯 出版社:大塊文化 出版日期:2024/09/27 語言:繁體中文 【博客來】 電子書-> 傳送門 平裝獨家書衣版-> 傳送門 《深夜圖書館的宵夜》是一部獨具匠心的作品,結合了文學與美食,並透過一個獨特的空間——夜間圖書館,來展現閱讀與料理的深刻連結。這間圖書館不同於一般圖書館,它專門收藏已故作家的藏書,並且配有一個特別的餐廳,為來訪者提供與文學作品相關的料理。這樣的設置不僅讓愛書人著迷,也讓人感受到書香與食物香氣交織的氛圍。透過主角乙葉的視角,作者帶領讀者進入這個如夢似幻的圖書館,展開一段充滿溫暖與懸疑的故事。 圖書館與料理的奇妙結合 這部小說最吸引人的部分,就是將經典文學作品中的食物搬上餐桌,成為圖書館的夜宵。從週一的「雪精靈咖哩」到週四的「田邊聖子日」,每一道菜都與某位作家或某部作品有關,彷彿將文學與生活的界限打破,讓讀者不僅可以閱讀故事,還可以「品嚐」故事。這樣的設計不僅讓故事情節更加豐富,也讓讀者對於文學作品產生了新的認識和共鳴。 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星期三的餐點——來自《清秀佳人》的小黃瓜奶油三明治,木下主廚在原有的食譜上加入了烤雞,並且附上了「紅髮安妮焦糖巧克力」作為甜點。這樣的設計不僅巧妙地向經典文學致敬,也讓人感受到主廚對於文學與料理的深刻理解。透過這些料理,讀者可以重新回味那些經典的文學作品,並且在口腹之欲中感受到一種獨特的文化體驗。 主角乙葉的成長與探索 乙葉作為故事的主角,她的成長與探索也是整個小說的重要線索。乙葉原本是對未來感到迷茫的年輕人,因為對書籍的熱愛,選擇在這間夜間圖書館工作。透過她的工作日常,讀者得以窺見圖書館裡的運作模式,以及與書籍相關的人生故事。乙葉不僅需要管理這些已故作家的藏書,還要與來訪的讀者互動,為他們提供一個沉浸於過往的空間。 隨著故事的發展,乙葉逐漸發現這間圖書館背後的秘密,並且在這些秘密中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她從一個對生活迷惘的年輕人,逐漸成為了一個能夠理解並珍惜書籍與人生的人。這樣的成長過程不僅讓故事更具深度,也讓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思考自己與書籍、與人生的關係。 美食與文學的相互映襯 除了乙葉的成長,小說中最迷人的莫過於書中所描繪的美食與文學的相互映襯。每一道料理都精心設計,與某位作家或作品密切相關,並且成為每晚故事的亮點。例如,「MAMAYA的紅蘿蔔炊飯」是週二的招牌菜...

【讀書心得】深刻認識一個人:發現自己與他人的非凡之處

圖片
作者:大衛.布魯克斯 原文作者:David Brooks 譯者:廖月娟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24/04/30 語言:繁體中文 【博客來】 電子書-> 傳送門 平裝版-> 傳送門 《深刻認識一個人》這本書在一個疏離和對立的時代,帶領讀者重新審視人際關係中的核心問題。書中的主題圍繞在人與人之間的深層連結,透過觀察與理解,幫助讀者提升自身與他人的關係質量。大衛·布魯克斯不僅是一位知名的《紐約時報》專欄作家,還以其豐富的人文背景與哲學思維,將複雜的社會問題簡單明瞭地呈現給讀者。 本書探討了當代社會中,個人如何在科技與政治極化的時代中,重新找到自己與他人之間的聯繫。布魯克斯提醒我們,真正的成功不僅在於事業的成就,更在於與他人建立深厚而有意義的聯繫。這樣的聯繫來自於三個核心要素:看見他人,理解他人的痛苦,以及承認他人的力量。 一、看見他人 第一部分強調「看見」他人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能與很多人擦肩而過,卻沒有真正去理解或關心他們。布魯克斯指出,很多人感覺自己像是「隱形人」,在這個充滿忙碌和競爭的世界裡,未能得到應有的尊重與關注。他提醒我們,每個人都渴望被看見、被理解,這是每個人內心深處的需求。 他在書中提到,我們可以成為「照亮者」,透過傾聽、觀察和同理心,讓別人在我們的陪伴中感受到光芒。這不僅是對他人生活的尊重,也是對他們生命意義的認同。看見他人並不只是表面的互動,而是要進入他們的內心世界,真正理解他們的渴望與困難。 二、看見磨難 書中的第二部分討論了人際關係中的共鳴與同理心,尤其是在面對困難與痛苦時。我們常常無法理解別人內心的掙扎,甚至在別人表露出痛苦時,不知所措。布魯克斯強調,透過分享與理解彼此的磨難,我們可以建立更深刻的情感聯繫。 他舉例說明,當我們面對朋友或家人正在經歷困境時,應該學會陪伴與傾聽,而非急於給出解決方案。這是一種心靈的共同旅程,透過理解對方的痛苦,我們能夠加深對他人的了解,也能夠幫助自己在面對人生挑戰時更加堅強。 布魯克斯還特別強調了「同理心的藝術」,這不僅是理解他人痛苦的能力,也是學習如何在適當的時機表達關懷,並且不讓自己的情感壓倒對方。這種細膩的情感交流,有助於深化彼此之間的連結,並且能夠在困難時期提供真正的支持。 三、看見力量 布魯克斯在書中最後一部分聚焦於「看見他人的力量」,他鼓勵我們用正面的眼光看待他人,不僅看見...

【讀書心得】淨零轉型

圖片
作者:吳仁作, 林春成, 陳坤宏, 陳泳睿, 郭國泰, 張家齊, 張清標, 黃宜侯, 黃怡穎, 黃淑儀, 黃銘文, 趙永潔, 鍾惠民, 蘇信寧 編者:陳來助,黃仕斌 出版社:元華文創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3/09/18 語言:繁體中文 【博客來】 電子書-> 傳送門 平裝版-> 傳送門 在《淨零轉型》這本書中,作者以簡明易懂的方式為讀者介紹了淨零碳排轉型的相關概念,並深入探討了全球趨勢、政府政策、企業責任及財務永續等重要議題。這本書不僅僅是理論性的知識介紹,還包含了多個實際案例,展示了企業在實踐淨零轉型時面臨的挑戰與機遇。這樣的結合使得讀者能夠更好地理解淨零轉型的必要性,並為那些想要在這個領域做出貢獻的人提供了具體的參考資料。 淨零轉型的重要性與挑戰 隨著全球暖化和氣候變遷的加劇,各國政府和企業逐漸意識到減少碳排放、實現碳中和的迫切性。淨零轉型的核心目標是實現溫室氣體的淨零排放,即通過削減排放和增加吸收來實現碳平衡。這不僅涉及技術的進步和企業內部流程的調整,還包括整個供應鏈的重塑和全球合作。 本書從企業的角度分析了淨零轉型面臨的挑戰,特別是在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政策、法規和市場條件下,企業如何應對這些挑戰。書中提到,許多企業面臨的主要障礙包括技術資源的短缺、策略執行的困難以及市場和法規的風險。例如,如何在維持競爭力的同時實現減排目標,便是許多公司必須面對的難題。 全球趨勢與政策 在全球趨勢方面,本書對各主要國家的淨零目標和行動進行了詳細的介紹,特別是《巴黎協定》後的各種國際倡議。書中分析了不同地區的淨零政策,如歐盟的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和美國的氣候相關披露法規,並探討了它們對企業運營的影響。 企業若要順利實現淨零轉型,不僅要遵循這些政策,還需具備前瞻性的視野和靈活應變的能力。本書舉例說明了幾個成功實踐淨零轉型的企業案例,包括如何利用數位技術、人工智慧和物聯網來監測和優化能耗,實現節能減碳目標。這些案例為其他企業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啟示,幫助他們更有效地規劃和實施淨零轉型策略。 企業責任與財務永續 除了政策和技術,本書還強調了企業責任在淨零轉型中的作用。企業不僅需要考慮自身的財務績效,還需承擔起對社會和環境的責任。這意味著,企業必須在經營過程中全面融入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標準,從而實現長期的可持續發展。 書中介紹了如何通過非財務指標,如碳...

【讀書心得】淨零碳排?別鬧了!:2030見真章

圖片
作者:陳立誠 出版社:獨立作家 出版日期:2024/08/07 語言:繁體中文 【博客來】 平裝版-> 傳送門 1. 引言:挑戰碳排共識的現實 2050年全球實現淨零碳排放的承諾,儼然成為國際社會的共同目標,但陳立誠在《淨零碳排?別鬧了!:2030見真章》中,向這個承諾提出了尖銳質疑。作者認為,這個宏大的目標不過是一個不切實際的幻想,像極了《國王的新衣》。在國內外減碳壓力下,許多國家紛紛響應2050淨零碳排的計畫,而台灣也不例外。然而,這場轟轟烈烈的減碳運動,背後隱藏著重大的技術難題與經濟負擔。書中,陳立誠不僅揭示了淨零策略難以實現的原因,還提出了更多理性且務實的應對建議。 2. 核心觀點一:能源轉型的幻覺 書中從能源問題出發,強調現有的能源轉型計畫,尤其是依賴風能、太陽能等綠能,並不能如預期那樣有效替代傳統能源。陳立誠直言,台灣在推動能源轉型過程中,過度依賴這些不穩定的能源來源,導致整體供電系統的安全性受到威脅。此外,書中也點出「氫能」與「地熱能」等新能源的應用,在台灣並未展現出實際的可行性。透過分析台灣的能源政策與現實情況,作者警示過度依賴綠能是脫離現實的策略,無法支撐國家經濟的發展。 3. 核心觀點二:全球減碳計畫的漏洞 全球各國追求的2050淨零碳排目標看似雄心勃勃,實則充滿缺陷。作者批判國際能源總署(IEA)所提出的減碳路徑圖,指出其數據錯誤百出,並且沒有充分考量發展中國家在脫貧與發展上的需求。陳立誠進一步分析,2030年減碳40%的階段性目標,早在2023年便已顯示出難以達成的跡象。2023年的全球碳排放不降反升,這直接表明國際間減碳的努力進展不如預期,2050年的淨零目標也因此難以實現。 4. 核心觀點三:台灣的政策困局 台灣的減碳政策在全球壓力下變得愈發激進,政府投入了數以兆計的資金,嘗試實現能源轉型與減碳目標。然而,實際上,這些政策在執行上存在諸多困難。作者點出,台灣政府規劃的綠能建設,無法達到減碳所需的效率與成果,導致碳排放不降反增。書中以多個實例揭示,台灣在綠能發展上的問題與挑戰,如此下去,2050年的目標不僅遙不可及,反而會進一步損害經濟與民生。 5. 核心觀點四:2050淨零的幻滅 書中最具批判性的一部分,是對2050年淨零碳排的目標本身提出了質疑。作者強調,淨零碳排的目標並非不可貴,但過於激進的推動方式,可能導致整個社會陷入更深的能...

【讀書心得】淡定的智慧:弘一大師的處世心法,活出安然自得的人生

圖片
作者:弘一大師, 慶裕 出版社:木馬文化 出版日期:2024/08/28 語言:繁體中文 【博客來】 電子書-> 傳送門 平裝版-> 傳送門 《淡定的智慧:弘一大師的處世心法,活出安然自得的人生》這本書,以弘一大師的修行哲學為基礎,探討了如何在現代生活中找到內心的平靜和淡定。它告訴我們,真正的自由來自於內心的釋放,而幸福源自於心靈的寧靜。透過放下執念、看淡得失,才能回歸真實的自己,體驗到生命的輕鬆自在。 心靈的修煉:淡定的智慧 這本書以簡單易懂的語言,揭示了弘一大師的智慧,鼓勵讀者透過內省來找回內心的寧靜。每天的生活中,我們面對形形色色的挑戰和壓力,無論是來自工作、家庭,還是自身的情緒波動。書中提醒我們,不管外界多麼喧囂,內心的平和才是最重要的。而這份平和只能靠我們自己去追求和修煉。 弘一大師的處世哲學,不僅僅是佛法中的禪理,更是一種生活的智慧。他提醒我們:「淡定是心靈的修煉,是生活的智慧。」這句話直指現代人的痛點——我們常常被生活的繁瑣和他人的期待所綑綁,忘記了最初的自己。只有當我們能夠釋放內心的壓力,不再緊抓那些外在的得失,才能真正找到內心的自由。 跟隨內心:修煉平和的力量 弘一大師認為,心念轉則行為轉,心境的改變可以改變我們的生活。書中反覆強調「跟隨內心」,不被外界的浮華所迷惑。現代社會中,我們往往因為名利、地位等外在因素而感到焦慮和不安。透過修煉心境,我們能夠找到真正的價值,專注於內在的成長,而不是盲目地追求他人的認可。 「別用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這種恨是對自己的束縛。」這句淡定小語提醒我們,很多時候,我們的煩惱是源自於對他人的執著。當我們學會放下對外界的怨恨和執念,實際上是解放了自己的心靈,得到了心靈的自由。 放下即擁有:淡定人生的修行 書中多次提到「放下」的概念,不僅是放下外在的追求,更是放下內心的執著。弘一大師用他一生的經歷,詮釋了放下的真諦:無論是世俗的名利,還是內心的牽絆,只有真正學會放下,才能夠真正擁有內心的平靜和幸福。這種放下並不是放棄,而是一種更高層次的超越,是對內心自由的追求。 「拋下重負,把握現在。」這段話點出了生活的核心:不要讓過去的失敗和未來的擔憂影響當下的生活。人生短暫,我們無法改變過去,也無法預知未來,唯一能做的就是活在當下,享受每一刻的真實與美好。這也是弘一大師的淡定智慧所在——淡定不是無所謂,而是一種深刻的理解與包...

【讀書心得】殺人者的記憶法

圖片
作者:金英夏 原文作者:김영하 譯者:盧鴻金 出版社:漫遊者文化 出版日期:2024/05/20 語言:繁體中文 【博客來】 電子書-> 傳送門 平裝版-> 傳送門 《殺人者的記憶法》是一部充滿矛盾與複雜情感的小說,它讓我們進入一位年老連續殺人犯金炳秀的內心世界。他雖然是一個曾經冷血的殺手,但在面對阿茲海默症的侵襲時,卻顯露出人性中的脆弱與無助。小說以他逐漸喪失記憶的過程為主軸,探討記憶的消逝如何影響一個人的存在,並呈現出記憶、時間與真實之間的錯綜複雜。 小說的主角金炳秀,是一個已經決定隱退的連續殺人犯。他在犯罪生涯的最後一次謀殺已是二十多年前,隨後便隱居在偏僻的山村,和他養女恩熙相依為命。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他患上了阿茲海默症,這使他開始意識到自己的記憶在逐漸消失。他對這個現象感到恐懼,因為對他來說,記憶的流失不僅意味著失去自我,還代表著無法保護他唯一關心的人——養女恩熙。 這一切的轉折點發生在他偶然間撞見村裡的另一個連續殺人犯——朴柱泰。金炳秀開始懷疑這個人可能是村裡多起年輕女子被害案的真兇,更驚人的是,朴柱泰竟然是恩熙的未婚夫。面對這樣的威脅,金炳秀決定在記憶完全消失之前,再度拿起刀,進行最後一次殺人,他的目標是殺死朴柱泰,保護恩熙。 然而,隨著故事的發展,金炳秀的記憶逐漸破碎,他難以分辨現實與妄想之間的界限。故事以第一人稱的方式呈現出他內心的掙扎與混亂,讀者也隨著金炳秀的視角,逐漸陷入這個記憶迷宮中,難以分辨真相。這種敘事手法極具張力,讓讀者感受到記憶流逝所帶來的恐懼與無助。 記憶在這部小說中不僅是一個個人的問題,更是時間的象徵。正如金炳秀所說的,人類是關在名為時間的監獄裡的囚犯,無法逃離時間的枷鎖。隨著時間的推移,記憶逐漸消失,個人的存在也隨之消解。對金炳秀來說,這種消解比死亡更可怕,因為他將逐漸失去自我,甚至無法記住他曾經是誰。 小說中的記憶破碎感是以多個象徵來呈現的。例如,金炳秀的家中經常出現一隻黃狗,這隻狗成為他記憶破碎的象徵。在他清醒的時候,這隻狗只是隨處徘徊,但當他的記憶模糊時,這隻狗的存在變得不可捉摸,仿佛是記憶中未解的謎題。還有女兒脖子上的勒痕、莫名消失的刑警名片等,這些都是他無法解釋的記憶碎片,讓他陷入越來越深的迷惘。 隨著故事的進展,金炳秀對自己的記憶越來越無法信任,這使他開始懷疑自己是否真的能夠分辨真實的世界。他經常在便條...

【讀書心得】欲望分子多巴胺:帶來墮落與貪婪、同時激發創意和衝動的賀爾蒙,如何支配人類的情緒、行為及命運

圖片
作者:丹尼爾.利伯曼, 麥可.隆 原文作者:Daniel Z. Lieberman, Michael E. Long 譯者:劉維人, 盧靜 出版社:臉譜 出版日期:2023/01/05 語言:繁體中文 【博客來】 電子書-> 傳送門 平裝版-> 傳送門 【影片說明】 《欲望分子多巴胺:帶來墮落與貪婪、同時激發創意和衝動的賀爾蒙,如何支配人類的情緒、行為及命運》是一部揭示多巴胺這種神經傳導物質對人類生活深遠影響的著作。本書深入淺出地探討了多巴胺如何在情緒、行為和決策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並嘗試解釋為何我們常常在追求某種目標後感到失望,以及這種賀爾蒙如何引導我們的創新和冒險精神。接下來,我將從書中的核心概念出發,結合不同的案例,重新詮釋多巴胺的雙面角色,並闡述它在現代社會中的重要性。 多巴胺的矛盾面 多巴胺,作為一種由大腦分泌的神經傳導物質,具備強大的影響力。它能激發強烈的渴望,推動我們去追求目標,甚至冒險打破規則,這種動力使得我們敢於挑戰現狀。然而,多巴胺也常常導致我們在達成目標後感到空虛和失落。這種矛盾的感受反映了人類內在的衝突:一方面,我們渴望新奇、追求快樂;另一方面,我們卻容易陷入對未知的恐懼和對當下的不滿足。書中舉例說明,許多人在獲得夢寐以求的物品或達成重要目標後,卻並未感到預期的滿足,這就是多巴胺「渴望」功能的反映,而這種「渴望」並不等同於「喜愛」。 這種矛盾也可見於我們的日常行為中。例如,某個人在減肥期間,聞到炸雞的香味時,即使明知不餓,卻仍無法抗拒美食的誘惑。這就是多巴胺的誘惑力在起作用。這類例子在書中多次被提到,進一步強調多巴胺在引發衝動行為中的重要角色。 創造力與冒險精神 多巴胺不僅是一個引發貪婪與欲望的分子,它也與人類的創造力和冒險精神密切相關。書中提到,歷史上的許多創新、發明以及人類的遷徙,都與多巴胺的活動有關。研究顯示,祖先遷徙得越遠的族群,擁有更多多巴胺受體基因,這意味著多巴胺可能促進了冒險和創新的精神。這一點在現代社會中尤為明顯,例如,許多移民比例較高的國家往往擁有更多的創業家、發明家,甚至諾貝爾獎得主,這表明多巴胺在推動個人與社會進步中起著關鍵作用。 此外,書中也強調了多巴胺對於創造力的促進作用。許多科學家和藝術家同時兼具...

【讀書心得】梭羅散步

圖片
作者:亨利.梭羅 原文作者:Henry David Thoreau 譯者:章晉唯 出版社:柿子文化 出版日期:2023/10/23 語言:繁體中文 【博客來】 電子書-> 傳送門 平裝版-> 傳送門 有聲書-> 傳送門 【影片說明】   《梭羅散步》是一部凝聚了亨利.梭羅思想精髓的小書,透過簡單的行為——散步,來探索人類與自然之間的深刻關聯。這本書雖然篇幅不長,僅有兩萬字,但對於梭羅的追隨者來說,它是一扇通往哲學、自然觀與人生智慧的窗口。梭羅的散步並不是僅僅的行走,而是一種回歸自然、發現內在自我的過程,是一場充滿深刻哲思的旅程。 散步,在梭羅的筆下,並非尋常的活動,而是一種與內在自我對話的方式。他說:“真正的散步者像蜿蜒的河流,尋找著通往大海的捷徑。”這意味著,在自然中徘徊,不是為了單純的運動或娛樂,而是藉由行走來探索生命的本質,尋找內心深處的真實自我。在當今快節奏、科技充斥的社會中,這種散步所代表的意義更加難能可貴。它提醒我們停下腳步,關注眼前的自然,重新與自我建立聯繫。 梭羅在《梭羅散步》中闡述了他對“野性”的深刻理解。對他來說,野性代表了生命的原始力量,是人類精神的源泉。他寫道:“生命和野性共生,所以最具野性的事物,也最具生命力。”這句話道出了自然和人類精神間的互動關係。他認為,人類不應該被過度的文明和社會規範所束縛,而應該擁抱那股來自自然的野性力量,這樣才能保持精神的活力與自由。 在書中,梭羅也反覆強調了散步的深刻哲學意涵。他認為散步是一種生活方式,是一種探尋自我和自然真理的手段。在這個過程中,散步者不僅僅是在地理空間中移動,更是在心靈深處進行探索。他寫道:“只要散步兩、三小時,我便能踏上我所期盼的陌生國度。”這段話表達了散步帶來的精神自由與解脫,讓人能夠脫離日常的束縛,進入一個充滿未知與可能性的世界。 《梭羅散步》不僅僅是在描述一種行為,更是對自然、人生和文明的一種深刻反思。梭羅提出,人類應該與自然保持緊密的聯繫,而不是被現代化和工業化所吞噬。他強調自然中的野性和原始力量,是人類精神的真正來源。他反對文化主義和過度的現代文明,提倡人們應該更多地回歸自然,找到自己與自然的平衡點。 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深刻感受到梭羅對...

【讀書心得】梅岡城故事

圖片
作者:哈波.李 原文作者:Harper Lee 譯者:顏湘如 出版社:麥田 出版日期:2023/09/30 語言:繁體中文 【博客來】 電子書-> 傳送門 平裝版-> 傳送門 《梅岡城故事》是哈波·李(Harper Lee)所創作的一部經典文學作品,充滿了南方小鎮的生活細節與戲劇性情節,並透過主角的成長經歷展現了人性的光明與陰暗面。這部小說自1960年出版以來,深深影響了全球無數讀者,不僅榮獲普立茲文學獎,還成為20世紀最重要的文學作品之一。小說的成功不僅在於其扣人心弦的故事情節,更因為它勇敢觸及了種族歧視與正義的社會議題,這使得小說不僅僅是一本描寫成長的作品,也成為了對人性與社會公義的深刻探討。 故事背景設定在美國南部的一個虛構小鎮——梅岡鎮,這裡的人們生活平靜,但也充滿著種族歧視和不公正的矛盾。主角阿提克斯·芬奇(Atticus Finch)是一名律師,與他的兩個孩子,哥哥傑姆(Jem)和妹妹琴·露易絲(Scout)共同生活。琴·露易絲是小說的敘述者,她以一個小女孩的純真視角,帶領讀者走進那個時代,並見證了她父親所面臨的挑戰。 故事的核心圍繞阿提克斯承接的一樁法律案件:一名黑人湯姆·羅賓遜(Tom Robinson)被指控強暴一位白人女子。阿提克斯勇敢地為羅賓遜辯護,雖然他明白在種族歧視嚴重的社會氛圍下,贏得這場官司幾乎是不可能的。但他堅信,正義應該得到捍衛,而人應該不分種族地被公平對待。這場官司讓阿提克斯在社會中承受了巨大的壓力,甚至連他的孩子們也因為父親的立場而遭受到周圍人的譴責與欺凌。 琴·露易絲從小便是個好奇心強烈、勇敢的孩子。她與哥哥傑姆以及他們的朋友迪爾(Dill)共同度過了無數冒險的日子,其中最神秘的探險便是嘗試接近他們的鄰居「阿布」(Boo Radley)。阿布是一位住在附近,但從未露面的神秘男子,他的存在引發了孩子們無盡的想像和恐懼。孩子們試圖揭開這位鄰居的真面目,這段探險的過程,讓他們慢慢理解到,人們常常會因為恐懼與無知而誤解他人。 隨著故事的發展,琴·露易絲逐漸從孩童的天真走向成熟,特別是在湯姆·羅賓遜案中目睹了社會的不公。她學會了如何面對世界的殘酷,也理解了父親所教導的「把頭抬高、把拳頭放下」的智慧。阿提克斯雖然在法庭上無法讓正義戰勝偏見,但他用行動教會了孩子們什麼是真正的勇氣與道德的堅持。 小說中的人物形象豐滿且具有代表性。...

【讀書心得】望遠洞兄弟

圖片
作者:金浩然 原文作者:김호연 譯者:陳品芳 繪者:Damee Wu 出版社:寂寞 出版日期:2023/11/01 語言:繁體中文 【博客來】 電子書-> 傳送門 平裝版-> 傳送門 平裝獨家贈品版-> 傳送門 《望遠洞兄弟》是一部充滿幽默與溫情的小說,故事講述四個男人在人生低谷中,通過彼此扶持,逐漸尋回生活的熱情與希望。每個角色的背景與性格獨特,他們在面對各自的挫折時,透過相互扶持和幽默化解困境,展現出人性中的韌性與友誼的力量。 首先,故事的主角之一吳英俊是一名出版過單行本的漫畫家,然而他的作品一直未能真正打入市場。這種持續的挫敗讓他逐漸陷入創作瓶頸,生活也日漸窘困。然而,他的堅持和對漫畫的熱愛,使他並未放棄。在與其他兄弟們共同生活的過程中,吳英俊逐漸找回了創作的熱情,並在彼此的鼓勵中,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夢想。 另一位主要角色金部長,曾經帶著家庭移居加拿大,後來因不明原因獨自返回韓國。他是一個典型的中年危機形象,既面臨職場上的失敗,又需要處理家庭的變故。然而,在望遠洞與其他人共同生活後,他漸漸從中獲得力量,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方向。金部長的故事反映了很多現代人在人生中期所面臨的迷茫與不確定性,但也通過這個角色展示了如何在困境中尋求突破。 另外一位角色是被稱為「師父」的編劇,他曾經是名聲顯赫的漫畫編劇,但隨著時代的變遷,他的作品逐漸失去了市場,並因此經歷了職業上的挫敗和家庭危機。師父的故事代表了那些曾經輝煌卻逐漸被時代淘汰的人。他面臨的挑戰不僅是職業上的失敗,還有對自我價值的重新認識。在與這群「兄弟」共同生活的過程中,他重新找回了對創作的熱情和自信,也在某種程度上解決了他面臨的家庭問題。 最後一位重要角色是年輕的三裝童子,他是一位國考落榜多次的考生。三裝童子性格內向,喜歡裝作自己什麼都懂,但實際上內心充滿了對未來的不確定與焦慮。他的故事反映了現代年輕人面對激烈競爭和社會壓力時的困惑與掙扎。在望遠洞的生活中,他逐漸打開心扉,並在這群「大哥哥」的陪伴和鼓勵下,重新審視自己的目標和未來。 這四個不同世代的男人,因緣際會下在望遠洞這個八坪大的屋塔房開始了共同生活。儘管他們的生活充滿了挫折與挑戰,但他們並未因此沉淪。在一次次真誠的對話與無數次的失敗中,這四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誼,也逐漸找到各自的人生方向。儘管他們的日子並不富裕,未來充滿未知與困難,但正是在彼此...

【讀書心得】曼德拉效應:一群不相干的人同時記錯一件事,後果是?誰迷惑你的理智、操弄你的行為,怎麼擺脫

圖片
作者:玄慧雯 出版社:大是文化 出版日期:2023/12/27 語言:繁體中文 【博客來】 電子書-> 傳送門 平裝版-> 傳送門 《曼德拉效應:一群不相干的人同時記錯一件事,後果是?誰迷惑你的理智、操弄你的行為,怎麼擺脫?》這本書透過多個心理學現象的剖析,帶領讀者了解那些影響我們思維、行為和決策的隱性機制。書中的每個效應都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從錯誤的記憶到從眾的行為,這些心理效應無形中影響著我們如何看待世界、理解自己和周圍的人。 曼德拉效應與記憶的脆弱性 首先,書名中的「曼德拉效應」描述了一種集體性的錯誤記憶現象。許多人誤以為南非前總統納爾遜·曼德拉在1980年代就已去世,而事實上,他直到2013年才逝世。這種現象讓我們不禁反思,為什麼我們會對一件從未發生的事件產生如此強烈且一致的記憶?書中深入探討了記憶的形成和重組過程,並指出,人類記憶並不像我們想像的那樣可靠。記憶並不是單純的訊息存儲,而是會隨著時間、情境和外在訊息的影響,不斷被修正、重構。因此,這種現象其實是一種虛假記憶的結果,而集體性的錯誤記憶也反映出我們的大腦在處理訊息時的局限性。 書中進一步探討了記憶是如何被創造的,當我們接收外部資訊時,大腦會將這些資訊儲存在短期記憶中,隨後經過反覆的處理與整合,轉化為長期記憶。然而,在這個過程中,記憶不僅會受到遺漏的影響,還會被周圍環境的因素改變。例如,媒體的報導、他人的說法都可能無形中改變我們對事件的印象。因此,曼德拉效應並不僅僅是個別人的問題,而是一種廣泛存在於人類認知中的現象。 樂隊花車效應與群眾心理 除了曼德拉效應,書中還提到許多其他的心理效應,如「樂隊花車效應」,也被稱為從眾效應。這是一種當大多數人選擇某一行為或觀點時,個體會傾向於跟隨群體的行為模式,而非基於個人的理性判斷。這種效應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從投資決策到消費行為,無數的例子證明了群體壓力對個人決策的影響力。 書中以鬱金香狂熱為例,說明了「樂隊花車效應」的威力。鬱金香狂熱是一場發生在17世紀荷蘭的投資熱潮,當時無數人爭相購買鬱金香球根,導致其價格飛漲,最終泡沫破滅,許多投資者損失慘重。這個案例揭示了從眾心理的危險性,當所有人都趨之若鶩時,我們應該保持警惕,不要輕易被群體的行為所左右。 巴納姆效應與心理暗示 書中還介紹了「巴納姆效應」,這是一種普遍存在的心理現象,指的是人們往往會將...

【讀書心得】晨碎

圖片
作者:布蘭登.山德森 原文作者:Brandon Sanderson 譯者:傅弘哲 出版社:奇幻基地 出版日期:2024/03/09 語言:繁體中文 【博客來】 電子書-> 傳送門 平裝版-> 傳送門 《晨碎》這部小說是著名奇幻作家布蘭登·山德森的外傳作品,延續了他極具想像力的「颶光典籍」系列中的冒險和世界觀。這篇讀書心得將探討小說中的主要情節、角色發展、以及作品背後的主題和哲學,並在結構上重新敘述故事的核心情節。 在小說的開始,主角芮心,一位因意外導致雙腿癱瘓的商人,正在進行一項看似普通的商業活動——挑選貿易路線。然而,對於芮心來說,這並不僅僅是商業運作,這是一場充滿策略的追獵,彷彿她在穿越一片森林,尋找著最佳的出擊時機。這種精確的比喻將她的內心狀態轉化為一種極具視覺性的畫面,展示了她對於事物的深入理解和對細節的敏銳把握。 芮心的生活因為她所擁有的神秘生物——拉金——而變得更加複雜。拉金是一種已經被認為滅絕的生物,牠可以吸取颶光,這是「颶光典籍」系列中一種神秘且強大的能量。然而,拉金正處於生病的狀態,這讓芮心陷入了更深的焦慮之中。這隻名叫嘰哩嘰哩的拉金不再像往常一樣活潑,而是顯得虛弱和病態,牠原本鮮豔的紫褐色甲殼開始褪色,變得蒼白無力。這種描寫不僅增添了故事的緊張感,也象徵了芮心在面對生命中不可控制的困境時的無助感。 芮心的決定是帶著拉金前往牠的故鄉——一個名為風暴之城阿奇那的神秘地方,這裡從來沒有人能夠活著回來。這一段冒險象徵著她的內心旅程,她不僅要面對外部世界的危險,還要克服自身的心理障礙和身體限制。在旅途中,她得到逐風師的幫助,這些逐風師是擁有駕馭風暴力量的人,他們的存在象徵了自然與人類意志之間的微妙平衡。 小說中的角色發展十分鮮明,特別是芮心作為主角的成長過程。在故事的最初,芮心是一個充滿自信的商人,擁有豐富的經驗和智慧,但她也因身體的殘疾而不得不面對生活中的限制。這種身體上的無力感和她內心的堅韌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使得她的角色更加立體。在小說中,芮心並不是被動地接受幫助,儘管她確實需要依賴他人的支持,但她依然努力保持自主性,這體現了她的內在力量。 這段冒險不僅是一個尋找拉金療法的過程,更是一個探索自我、挑戰命運的旅程。芮心的旅程象徵著對未知世界的探險,同時也是她試圖掌握自己命運的努力。她的角色發展讓讀者思考一個重要的問題:在面對不可避免的挑戰時,...

【讀書心得】張忠謀自傳全集(上下冊)

圖片
作者:張忠謀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24/11/29 語言:繁體中文 【博客來】 精裝書-> 傳送門 電子版-> 傳送門 【影片說明】   張忠謀的管理哲學:以誠信與創新為核心 在《張忠謀自傳全集》中,他多次提到誠信與創新在管理中的重要性。這並非僅僅是企業口號,而是他始終秉持的價值觀。他在領導台積電期間,透過透明化的管理與專業代工的獨特模式,贏得了全球客戶的信任。 誠信似乎是古老的美德,但在商業競爭激烈的現代,卻是一種稀缺的資源。張忠謀的誠信不僅表現在對客戶的承諾,也展現在對員工、股東和社會的負責。在他的領導下,台積電始終秉持「不踩紅線、不走捷徑」的原則,堅持合法合規的經營模式,即便在面臨巨大競爭壓力時,也從未偏離初衷。張忠謀相信,短期內或許有些不道德的行為能帶來利益,但長期而言,誠信是唯一能夠持續贏得信任並鞏固企業地位的途徑。 他提到,誠信的力量不僅能吸引客戶,更能塑造企業文化,讓每位員工都在信任和尊重的氛圍中工作。舉例來說,在他執掌台積電的期間,無論是對於與國際客戶簽訂的合作協議,還是對供應商的付款安排,他都堅持「說到做到」,甚至不因經濟波動而更改既定承諾。這種行事風格使台積電逐漸成為全球科技巨頭們最信賴的夥伴。 此外,張忠謀將誠信視為一種道德力量,這種力量不僅影響了公司的業務運作,也感染了周圍的每個人。當他強調誠信時,並不只是對外表態,更在內部建立起一套實行誠信的系統化機制。例如,他在台積電內部建立透明化的決策流程,無論高層還是基層員工,都清楚公司的規範與原則,避免因個人偏見或私利破壞整體秩序。 從社會層面看,張忠謀的誠信還體現在企業對社會責任的承擔上。他多次表示,企業的使命不僅僅是賺取利潤,還要為社會創造價值。因此,台積電在他的領導下積極參與公益活動,致力於環境保護和人才培育。這種「誠信」不僅是商業成功的基礎,更是一種深入骨髓的道德信念,讓他贏得了員工、合作夥伴以及整個社會的尊重。 對我來說,張忠謀的誠信精神具有一種普世價值,尤其是在當今急功近利的環境中,這種特質顯得尤為可貴。它提醒我們,誠信是一種長期的投資,可能看起來需要付出更多努力,但最終會形成無可替代的競爭力。不僅如此,誠信還具備「吸引力法則」,它能夠吸引志同道合的人才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