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遺忘本能:大腦內建生存機制,可以解開記憶桎梏,解放負面情緒,重啟認知與創造力

作者:史考特.史摩

原文作者:Scott A. Small

譯者:林曉欽

出版社:日出出版

出版日期:2023/03/29

語言:繁體中文


【博客來】

電子書->傳送門

平裝版->傳送門

遺忘本能:大腦內建生存機制,可以解開記憶桎梏,解放負面情緒,重啟認知與創造力


這本書探討了人類大腦中「記憶」與「遺忘」的奧秘,從心理學、神經生物學、醫學和電腦科學的最新研究成果中,揭示了遺忘不僅僅是一種生理上的必然,更是生存和認知發展的一部分。作者打破了我們對遺忘的恐懼,並且指出適當的遺忘有助於大腦保持清醒、減少精神負擔。


遺忘:人類進化的適應機制


「遺忘」被描繪成一種生物演化的適應,本質上是為了保護我們不被過多的記憶淹沒。書中闡述,遺忘並不是單純的記憶衰退,而是大腦選擇性地過濾資訊的過程。這種機制讓我們能夠專注於當前的重要事項,避免過度沉浸在過去的記憶中。


例如,書中提到,當我們每次受到了某個外在的刺激,會聯想到相關記憶,這是記憶功能的典型運作方式。然而,如果我們無法適時遺忘,那些不斷重現的記憶會帶來極大的心理壓力,甚至讓我們無法正常運作。這說明了適當的遺忘如何能使我們從過去的包袱中解放,專注於當前的情境。


記憶與睡眠的關係


書中探討了睡眠與記憶形成、遺忘的互動關係。每個夜晚,我們的大腦會透過睡眠修剪記憶,突觸間的連結會被重新整理,留下有用的資訊,讓不必要的資訊淡出。這過程主要由海馬迴主導,它負責將白天的經歷與資訊串連,轉化為長期記憶。


這不僅有助於我們消化資訊,還促進了創造力。書中特別強調了創作者應該如何運用這個機制,透過夢境與遺忘來激發創造性思維。這是一個微妙的平衡:我們需要保留足夠的記憶來進行創造,同時又必須適時遺忘,以保持思維靈活。


非正常遺忘:疾病與焦慮的來源


與此同時,書中也探討了不正常的遺忘現象,如阿茲海默症,這是一種伴隨著腦部損傷和退化的疾病。書中詳細介紹了這些疾病如何影響記憶系統,使人無法有效遺忘或記住重要訊息。


然而,書中也強調,腦部的退化並不等同於失智症。許多正常的老化現象,比如記憶力衰退,並不一定是病態的,這是大腦隨著年齡增長而出現的自然現象。這對於現代社會中因為對失智症的恐懼而過度焦慮的人群來說是一個很好的提醒。


現代社會的遺忘焦慮


在現代社會中,人們普遍擔心遺忘。這不僅僅是因為對失智症的恐懼,更與日常生活中需要記住的資訊量有關。我們的生活節奏變得愈加忙碌,待辦事項不斷增加,這讓人對正常的記憶退化感到焦慮。然而,書中提醒我們,遺忘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不需要過度擔憂。


在快節奏的生活中,人們常常對遺忘感到無力,但實際上,適當的遺忘有助於我們的大腦保持靈活,讓我們能夠更好地應對日常的壓力。這是一種演化機制,能夠幫助我們適應現代生活的複雜性。


遺忘與倫理:記憶過多的潛在危險


書中還探討了過多記憶可能帶來的倫理問題。當我們過於依賴記憶時,可能會陷入一種無法自拔的痛苦之中。過去的傷痛和怨恨可能會一再浮現,導致負面情緒的積累。這些情緒如果無法透過遺忘來釋放,可能會對個人的心理健康造成嚴重的影響。


同時,過多的記憶也會影響我們做出決策。書中指出,記憶力較差的人反而可能做出更好的決策,因為他們不會被過去的經驗所束縛,更能以開放的心態面對未來的挑戰。


結論:遺忘的積極意義


總結來說,這本書挑戰了我們對遺忘的刻板印象,從多個科學領域的角度重新審視了記憶與遺忘的關係。適當的遺忘不僅有助於大腦的正常運作,還能促進心理健康和創造力的發展。在面對記憶力衰退時,我們應該以更積極的心態看待這一過程,認識到它是大腦自我保護的一部分。


這本書不僅提供了大量關於記憶與遺忘的科學知識,還為我們帶來了對自身心智運作的深刻理解。透過這些知識,我們可以更好地接受遺忘的必要性,從而減少對於大腦衰退的恐懼。下次如果忘了鑰匙或眼鏡在哪裡,或許應該慶幸自己有這樣的能力,因為它可能正幫助你保持心智的清明。

留言

【重點推薦】人生大挑戰

當你對人生有過疑問、對命運感到困惑,或曾在夜深人靜時思考「我到底為什麼會出生?」——那你絕不能錯過這三本書。它們不只是解答人生疑問,更像是一把鑰匙,打開你從未想像過的真相之門。從靈魂的來源、死亡的意義,到神祕的宇宙與外星生命,每一頁都可能顛覆你以往的信念,帶來前所未有的震撼與啟發。點擊連結,親自驗證這場靈性與智慧的深度對話。

(文字)網站:https://toh.org.tw/

(說書)Youtube人間小路:https://www.youtube.com/@sober-minded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Word稿紙設定可以像是作文本,有格子的樣子

Word儲存格大小要怎麼調整

鷹架工法介紹,鷹架搭建技巧大揭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