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處墜落

根據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統計,墜落事故一直是台灣職業災害的頭號殺手。112年全台共有300名勞工因工作意外死亡,其中墜落、滾落造成143人死亡,占比達47.7%。營造業更是重災區,151人死亡中有超過六成與高處墜落相關。每1.69天就有1人因職災死亡的震撼數字,凸顯了高處作業安全管理的迫切性。本文將深入探討高處墜落災害的成因、預防措施及管理系統,為企業建立完整的防墜安全體系。( 傳送門 ) 高處墜落災害現況分析 災害統計與趋勢特徵 台灣職業災害統計顯示,營造業職災死亡人數長期占總體五成以上,成為最危險的產業。從2019年至2023年的數據分析,墜落、滾落災害死亡人數持續在140-155人之間波動,死亡比例維持在46-49%的高水準。這種持續高比例的墜落災害反映出防災措施的系統性問題,需要從根本上改善作業環境與安全管理制度。( 傳送門 ) 國際比較方面,英國、新加坡與日本等先進國家營造業墜落職災死亡比例約在40%左右,而台灣近年營造業墜落職災比例高達60-70%,顯著高於國際水準。此差距說明台灣在高處作業安全管理上仍有很大改善空間,需要借鑒國際先進經驗,強化設計階段管理、施工安全與科技輔助應用。( 傳送門 ) 主要致災場所與作業類型 根據勞動部分析,屋頂作業墜落災害件數以廠房屋頂作業占最多,其次為民宅屋頂作業,再其次為機關學校及其他單位等房舍屋頂作業。作業別統計顯示,屋頂修繕占最多,其次為利用屋頂為工作路徑(如水塔安裝、線路作業等),再其次為屋頂巡視、屋頂清理,均屬作業時程短暫之臨時性作業。( 傳送門 ) 施工架、地面開口、工作台、電梯管道開口、牆面開放邊緣、水電管道、樓板開口、鋼樑、樓板及樓梯開放邊緣等場所為高危險區域。高架作業如設施配管、線槽配設、電纜鋪設、儲槽作業、鋼構組配、油漆施工、大樓外牆清洗等作業類型風險特別高。( 傳送門 ) 災害原因深度分析 墜落災害發生的直接原因主要包括:未使用安全帶、未設置護欄或護蓋等防護設備、未設置安全上下設備、未架設施工架或工作台、未於屋頂設置30公分以上之踏板等。間接原因則涉及不安全狀況與不安全行為,如作業場所缺乏適當防護設施、勞工安全意識不足、管理制度不完善等。( 傳送門 ) 基本原因常見於未實施職業安全衛生教育訓練、安全衛生意識不足、管理階層重視程度不夠等系統性問題。營造業具有短期、臨時性作業特性,勞工常因作業特性而忽略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