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平地而起
作者:霍華‧舒茲, 瓊安‧戈登
原文作者:Howard Schultz, Joanne Gordon
譯者:簡秀如
出版社:聯經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20/06/05
語言:繁體中文
【博客來】
平裝版->傳送門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逃離現實」的小角落,對霍華·舒茲來說,那是他童年公寓裡通往屋頂的樓梯間。在那個空曠卻安靜的樓梯轉角,他得以短暫從貧困與家庭壓力中抽身,開始想像一個不同的未來。而這個片段,不僅成為他個人夢想的起點,更是這本書──《平地而起》的核心隱喻。
這本書不是單純的創業故事,也不只是成功企業家的自傳。它是一場深刻的對話,一場有關「我們要如何與他人一同重建社會價值」的探索。它關乎希望,也關乎責任。霍華·舒茲不只是打造了全球數一數二的連鎖咖啡品牌,更重要的是,他試圖回答一個時代性的問題:「在國家制度逐漸失能、信任瓦解的當下,企業與個體該如何挺身而出?」
一段從邊緣出發的旅程
霍華的故事從布魯克林的公共住宅開始。在那裡,他是家中第一位完成大學學業的人。他的父親是一名收入不穩的工人,時常因工受傷而無法繼續工作;母親則以堅定而近乎執著的信念,相信孩子可以靠教育改變命運。霍華的成長背景說明了一個重要觀點:逆境不會自動造就英雄,但它能提供必要的視角,使人看見社會邊緣的真實樣貌。
也正是這段背景,使他在打造企業文化時,特別重視人與人之間的尊重與照顧。當他於1980年代中期參與創辦咖啡事業時,他不是只想賣咖啡。他想提供一個「第三生活空間」,一個人們除了工作與家庭之外,可以喘息、交流、感受歸屬感的所在。這個概念,成為了星巴克與其他咖啡品牌之間的關鍵差異。
超越利潤的企業思維
舒茲深知,企業不能只是「販售產品」的機器。他相信,一家公司應該在創造經濟價值的同時,肩負起社會責任。《平地而起》多次強調這樣的核心信念:獲利與良善不應該是對立面,而是可以相輔相成的夥伴。
因此,在星巴克的經營實踐中,我們看見了許多突破傳統的行動。例如,早在美國社會尚未普遍將醫療福利視為工作條件之一時,星巴克便為全職與部分時員工提供保險制度。之後,更進一步推動學費補助、退伍軍人就業計畫,甚至於全球聘用難民——這些作為,不僅展現企業的社會價值,也在實踐一種「負責任的資本主義」。
這些年來,舒茲領導下的星巴克發起了多個具體的計畫,如協助創造就業、舉辦弱勢青年的媒合博覽會、推動環保門市設計、善用品牌影響力捐助公益機構等。這些並非象徵性行銷,而是經營核心的一部分。當企業願意進入公共議題的領域,願意直視種族、性別、經濟階層的裂痕,它所能引發的變化,遠比單純的廣告更具力量。
個人與組織之間的映照
這本書的結構分為三大部分:開端、再造與彌合。從霍華自身童年的掙扎開始,過渡到他對企業角色的重新思索,最後進入一個更宏觀的願景——如何在社會撕裂的年代,重新凝聚共識。書中的一個核心觀點深得我心:「文化是企業的靈魂,而這種文化必須來自領導者的選擇與堅持。」
霍華不諱言地描述自己內心的掙扎,包含他作為領導人時所面臨的困惑、失敗與自我懷疑。在他看來,真正的領導,不是無懈可擊的英雄形象,而是願意暴露脆弱、面對真實的誠實姿態。他主張,企業家與執行者的責任,不應限縮於財務報表與市場份額,而應延伸到「創造人的尊嚴」、「重塑公共空間」以及「激發下一代的希望」。
這樣的觀點,在近十年愈發重要。氣候變遷、疫情衝擊、社會貧富差距、資訊失真……這些全球性的挑戰無法由單一部門解決。霍華強調:「我們無法獨自存活,只能攜手重建。」而企業的角色,也從單純的經濟參與者,轉變為道德行動者。
地方行動,全球影響
《平地而起》的故事雖以美國為主要背景,但它傳遞的價值卻超越了國界。例如,書中提到台灣的星巴克門市,不只販售在地口味的飲品,也積極參與地方公益,如與世界展望會合作超過二十年的「原住星希望」計畫。這些行動讓企業的影響力不只存在於消費市場,更滲透到教育、文化與社會結構。
這提醒我,我們身處的城市、社區與鄉村,其實都有潛力與責任成為改變的一環。無論是透過企業的資源,或是個人的行動,每一份力量都可能為世界帶來正面的推動。這正如霍華所言:「就算一家公司只能做一小部分,只要每個人都願意行動,那些微小的拼圖,也能拼出一幅完整的藍圖。」
重思「成功」的定義
過去,我們常將「成功」定義為財富與名聲的總和。但《平地而起》讓我重新思考這個問題。成功,不應只是事業的高峰,更是對社會的正面影響,是願意承擔更多而不是逃避,是在面對不義時挺身而出,是願意與他人共享資源與機會的胸懷。
霍華·舒茲的故事感人之處,不在於他從一個公共住宅區走進世界級企業董事會,而在於他始終記得自己的根本。他從未將自己視為「脫離」貧窮的勝利者,而是視為「責任的承擔者」:既然他能走出來,就有義務讓更多人也能看見希望的出口。
結語:從階梯起飛
回到那個樓梯間的畫面,對我而言,它不僅是一段童年回憶的象徵,更是一種象徵:在城市的縫隙中,一個孩子拾起了夢想的碎片,並將它轉化為真實的願景。
《平地而起》告訴我們,世界不是固定的,而是可以被重塑的。每個人無論出生如何,都有改變未來的可能;每個企業無論規模大小,都有推動善意的能力。
當我們願意從現有的地平線起步,放下冷漠,拾起責任,也許我們都能像那個坐在階梯間的小男孩一樣,看見另一種世界的輪廓。那是一個由理解、合作與堅持拼湊出來的未來。而這份可能性,正等待著我們共同完成。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