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完全無罪
作者:大門剛明
譯者:林美琪
出版社:木馬文化
出版日期:2024/01/10
語言:繁體中文
【博客來】
電子書->傳送門
平裝版->傳送門
《完全無罪》這本書的核心,探討了正義與罪惡之間的界線如何模糊不清,以及人們如何在法律和道德的灰色地帶徘徊。大門剛明的這部作品以日本社會的司法制度為背景,並且深入揭露了冤案、錯判與正義扭曲的現象。從故事的構架到人物的塑造,作者以懸疑推理的形式,探討了我們對於「正義」的定義以及其背後的種種矛盾。
故事的主線圍繞著年輕女律師松岡千紗,她在贏得了一場備受矚目的官司後,接手了一件二十一年前的誘拐殺人案再審案件。這是一件看似早已塵埃落定的案件,罪犯平山聰史因為自白而入獄,但這場冤案卻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顯露出許多疑點。隨著千紗的調查深入,整個故事逐步揭開層層謎團,讓讀者一步步進入一個錯綜複雜的正義迷宮。
松岡千紗的角色塑造十分生動,她既是一位專業的律師,也是這個故事的受害者之一。她童年時期曾經遭遇過誘拐,但僥倖逃脫,這段經歷成為了她持續夢魘的根源。多年來,她不斷夢見一個巨大而猙獰的臉孔,那張臉代表著她心中無法解開的恐懼與傷痛。這些夢境不僅讓她難以平靜面對現實,也讓她對再審案件有著不同的情感共鳴。她的調查不僅是為了平反被冤枉的罪犯,還是一場自我救贖的旅程。她想要解開的,不僅是法律上的真相,還有自己內心深處埋藏多年的恐懼。
整個故事的另一條重要線索是退休警部有森義男,他是當年案件的主要偵辦者之一。二十一年前,他堅定地認為平山聰史就是案件的真兇,並且透過強硬的手段讓他認罪。然而,在再審過程中,有森的執著與固執逐漸顯得愚昧且殘酷。他代表了一種過度自信的正義觀,這種正義以強硬手段達成目的,無視了司法程序的公正性。有森的角色象徵著法律執行者在追求正義時,可能會因為偏見和成見而走入歧途,甚至陷入道德的泥沼。
而在案件的過程中,一系列令人不安的事件接連發生:證人突然死亡、關鍵證據神秘出現,以及匿名電話聲稱握有真兇的證據。這些情節讓讀者不斷懷疑故事中的每一個角色,無論是警察、律師還是檢察官,每個人都在自己的「正義」中迷失。究竟誰是正確的?誰在說謊?這些疑問貫穿全書,讓讀者深陷其中,無法自拔。
除了懸疑的情節外,這本書更引人深思的是其對正義與罪惡的深層探討。書中的每一個角色似乎都有自己的正義觀,而這些正義觀之間的衝突,恰恰反映了現實中司法制度的缺陷與矛盾。當正義被扭曲成一種工具,它是否還能保持其純粹的本質?當人們為了達成目的而違背法律程序,這樣的行為真的能夠被稱為「正義」嗎?這些問題不斷在書中被提出,挑戰了我們對於正義的既定認知。
書中的「怪物」形象,無論是千紗夢境中的怪物,還是故事中象徵扭曲正義的象徵,都是一個重要的隱喻。這個「怪物」並不僅僅是指具體的罪犯,更多的是代表了人性中的黑暗面,當人們在正義與罪惡之間徘徊時,這個怪物會不斷吞噬他們的道德與良知。這個隱喻讓讀者不禁思考:我們每個人內心是否也藏著這樣一個怪物?當我們以正義之名行事時,我們是否會忽略了背後潛藏的罪惡?
《完全無罪》不僅是一部緊張刺激的推理小說,更是一部關於人性與道德的深刻探討。大門剛明透過這個冤案故事,讓我們看到了正義可能會如何被腐蝕、扭曲,最終變成一個我們無法控制的怪物。這本書不斷挑戰我們對於罪惡與懲罰的認知,讓我們思考真正的正義應該是什麼。
小說中的每個角色都被他們的過去和信念所束縛,無論是千紗、平山還是有森,他們都在自己的正義道路上走得太遠,甚至迷失了方向。當正義不再是公平與公正的代名詞,而是成為了達到某種目的的工具,這樣的正義是否還值得信任?這些問題,讓《完全無罪》成為了一部讓人反思的作品。
最後,小說的結局也讓人感到震撼。當所有的線索被拼湊在一起,真相終於浮出水面,讀者才發現,所謂的「完全無罪」,或許並不僅僅指法律意義上的無罪,更多的是對人性與道德的反思。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是這個複雜社會中的一個小齒輪,在追求正義的過程中,我們是否會因為一時的迷茫而犯下錯誤?這是小說留給我們的最終思考。
《完全無罪》不僅是一部緊湊的懸疑推理作品,更是一部對社會與人性深刻探討的傑作。它以案件為切入點,讓我們重新審視司法制度中的漏洞與人性中的黑暗,提醒我們:正義並不是絕對的,當我們站在正義的名義下時,也應該時刻警惕自己的內心是否會被那頭「怪物」吞噬。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