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華爾街命運之輪:穿越資本週期的投資方法
作者:愛德華.錢思樂
原文作者:Edward Chancellor
譯者:徐文傑
出版社:感電出版
出版日期:2024/01/31
語言:繁體中文
【博客來】
電子書->傳送門
平裝版->傳送門
這本書帶給我深刻的三個啟發,讓我在投資思維與策略上有了重要的反思與成長。接下來,我會從這三個角度來討論這本書對我帶來的影響。
第一,週期無所不在
在投資的世界中,週期性存在於各個產業與企業的發展過程中,無論你是否意識到它的存在。書中提到,一些投資人常常以為某些產業或企業因為處於早期發展階段,或者具有高成長性而不受經濟週期的影響,但實際上,這樣的觀點忽視了週期性的無所不在。以半導體產業為例,儘管其被視為一個高成長產業,但它的發展過程中充滿了週期性波動。投資人不能僅僅依靠成長潛力來進行判斷,因為週期的力量會影響到企業的經營和投資回報。
我們時常看到一些投資分析師推崇某些產業,並提供各種成長預測圖表,顯示該產業的滲透率依然很低,還有巨大的上升空間。然而,這些圖表與數據往往忽略了週期性的影響。事實上,許多所謂的成長股早已被市場過高估值,從而降低了潛在的回報率。另一方面,成長與週期並非相互矛盾的概念。即使是一個高成長的產業,也會面臨經濟週期的挑戰。
在投資的過程中,認識到週期的存在對於預測風險和把握機會至關重要。企業在不同的週期階段會面臨不同的挑戰和機遇,投資者如果忽視這一點,將容易低估風險或錯失最佳的投資時機。
第二,聚焦供給而非需求
書中強調,與其花大量時間去觀察市場需求的變化,不如把重點放在供給面的變動上。需求的變化往往是不可預測的,投資人無法確保每次都能準確預測需求。然而,供給面的變化相對而言是可以觀察和分析的。許多企業會根據市場需求的變化,調整其供給策略,以應對市場的挑戰。因此,投資者應該更多地關注企業在供給端的表現。
供給面的變化不僅僅是企業如何應對需求,而是企業如何通過調整生產、資本支出和經營策略來實現長期的競爭優勢。例如,當一個企業擴大其資本支出,增加產能時,這反映了它對未來需求增長的預期。投資者如果能及時觀察到這些變化,將能更準確地評估企業的發展潛力和市場競爭力。
此外,供給面的分析還可以幫助投資者判斷企業的風險。例如,當市場供需失衡時,供給端的過度擴張或過度緊縮將對企業的財務狀況產生重大影響。通過聚焦供給面的變化,投資者能更好地理解企業面臨的挑戰,並作出更明智的投資決策。
第三,投資邏輯的理論基礎
這本書的另一個重要貢獻在於,它將投資的實務與理論緊密結合,揭示了投資背後的複雜性。許多投資理論來自於經濟學和行為財務學,而這些理論對於理解企業的行為和市場動態至關重要。書中的作者通過具體的投資案例,展示了如何將這些理論應用於實際的投資決策中。
在投資分析中,許多人傾向於簡單地套用一些固定的分析工具和框架,卻忽視了這些工具背後的理論根基。這樣的做法容易導致錯誤的結論,因為沒有真正理解市場的運作原理。例如,許多人在分析企業競爭力時,可能會使用波特的五力分析,這是一個經典的競爭分析工具。然而,如果不理解這個工具的理論背景,只是機械地套用,分析結果可能會偏頗。
投資的複雜性在於,市場與企業的動態總是充滿了不確定性。這本書強調了投資者需要具備深入的理論知識,並將其應用於實際投資中。無論是經濟週期還是企業的資本週期,都需要基於理論的理解來進行分析。通過結合理論與實務,投資者能更好地掌握市場的變化,並作出正確的投資決策。
總結來說,這本書對我在投資思維上的啟發主要來自於三個方面:週期無所不在、聚焦供給而非需求、以及投資理論的基礎。在這些啟發的指引下,我逐漸理解到,投資並不僅僅是追逐短期的市場趨勢,更重要的是深入了解企業與市場的內在運作原理。通過掌握週期、關注供給變化,並結合理論基礎,我能更好地應對市場的不確定性,並在長期投資中獲得穩健的回報。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