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運動也能維持肌肉量?醫師破解最強保肌密技!

肌肉流失,一直是中老年人最容易忽略的健康警訊。根據研究,人體從30歲之後,每十年會自然流失約3%至8%的肌肉量,尤其是久坐、不運動、營養攝取不足的人更容易提早出現肌少症。但若因身體狀況無法運動,是否就只能坐等肌肉流失?其實不然,醫師與營養師共同指出:「即使不運動,靠飲食、生活調整,也有機會維持一定的肌肉量!」

本文將深入解析在無法積極運動的情況下,如何靠科學方法延緩肌肉流失,掌握「保肌」的營養與生活策略。



一、肌肉量為何會流失?常見原因一次看懂

肌肉不是專屬於健身者才需要關心的問題。肌肉量與我們的代謝、免疫力、活動能力甚至壽命長短都有直接關係。當肌肉逐漸減少,人體不僅容易變虛弱、失衡,還可能增加跌倒風險、延緩病後恢復。

以下是造成肌肉流失的常見因素:

  1. 年齡增長:自然老化導致蛋白質合成減緩。
  2. 缺乏運動:尤其是抗阻運動的缺乏。
  3. 蛋白質攝取不足:飲食中蛋白質量與品質不佳。
  4. 慢性疾病影響:如癌症、糖尿病、腎臟病等會加速分解。
  5. 壓力與睡眠不足:影響荷爾蒙平衡,使肌肉不易合成。
  6. 久坐生活型態:即使外表體重不變,肌肉也可能偷偷流失。

二、不能運動時,如何靠「飲食」維持肌肉?

若你因身體限制、受傷或年長無法進行運動,不代表肌肉只能坐以待斃。此時,「吃對」比「動得多」更重要!

1. 攝取足夠蛋白質是第一要務

蛋白質是肌肉合成的原料,攝取不足,等同建材不夠,肌肉自然會萎縮。

  • 每日建議量:一般成人為每公斤體重11.2克;老年人或身體狀況特殊者可提高到1.21.5克。
  • 高生物價蛋白質優先選擇:
    • 蛋白質來源建議清單:
      • 雞蛋(特別是蛋白)
      • 魚肉(鮭魚、鯖魚等富含Omega-3)
      • 豆製品(豆腐、豆漿、毛豆)
      • 無糖優格、牛奶
      • 肉類(雞胸肉、瘦牛肉)
      • 植物性蛋白粉(對素食者友善)

2. 關鍵胺基酸:亮氨酸(Leucine)不能少

亮氨酸是觸發肌肉蛋白質合成的「開關」,屬於支鏈胺基酸之一。

  • 高亮氨酸食物:
    • 起司
    • 黃豆、毛豆
    • 雞蛋
    • 魚類
    • 乳清蛋白補充品(特別是Whey protein isolate)

3. 分配飲食中的蛋白質攝取時間點

人體一次能利用的蛋白質有限,建議分配到三餐中,每餐含有25~30克蛋白質為佳,特別是早餐與晚餐容易被忽略,應特別補強。

三、除了蛋白質,還有哪些營養素對「保肌」重要?

1. 維生素D:促進肌肉細胞合成與功能

  • 可提升肌肉收縮力與預防跌倒。
  • 建議攝取來源:曬太陽(每日15~30分鐘)、鮭魚、蛋黃、維生素D補充品。
  • 建議定期驗血檢查維生素D濃度。

2. Omega-3脂肪酸:抗發炎、促進肌肉蛋白合成

  • 幫助延緩老化性肌肉流失(尤其EPA)。
  • 攝取來源:深海魚(鮪魚、鮭魚、鯖魚)、亞麻籽、核桃。

3. 鎂與鉀:幫助肌肉放鬆與神經傳導

  • 綠色蔬菜、香蕉、堅果皆為天然好來源。
  • 特別適合容易抽筋或神經敏感者補充。

四、不動也能強肌?這些生活小動作有效提升肌肉刺激

即使無法做正式運動,以下「非運動式肌肉刺激法」也能激活肌肉:

1. 站立時間增加

研究顯示,比起整天久坐,每小時站立5~10分鐘、移動幾步,對肌肉代謝有顯著影響。

2. 家務活動也能算是輕度運動

如拖地、擦窗戶、上下樓梯,雖是日常雜務,但皆有「肌肉刺激」效果。

3. 等長收縮練習(Isometric)

不需大動作,像是:

  • 坐姿時抬腳撐10秒
  • 雙手合掌用力頂住
  • 坐著壓毛巾、握拳出力

這些靜態用力都能幫助防止肌肉流失。

4. 伸展運動也不能少

促進血液循環與肌肉彈性,有助保持肌肉健康,例如頸部、手臂、腿部的每日伸展5~10分鐘。

五、補充保健品能幫助維持肌肉嗎?

市面上不少針對肌少症與肌肉保養的保健產品,是否值得選擇?醫師建議如下:

✅ 可考慮補充的項目:

  • 乳清蛋白:若飲食無法攝足蛋白質,是良好補充。
  • HMB(β-羥基-β-甲基丁酸):
    • 有研究指出可減少肌肉分解。
    • 適合臥床或無法訓練者短期使用。
  • 維生素D3、魚油膠囊:作為肌肉營養支持。

⚠ 注意:

  • 補充品無法取代正確飲食。
  • 使用前建議詢問醫師或營養師建議,尤其有慢性病或用藥者。

六、醫師提醒:定期檢測與早期介入,保住肌肉更有效!

以下幾項工具可評估肌肉健康狀況:

  • 握力測試:簡單卻能準確反映肌力,男性小於26kg、女性小於18kg需留意。
  • InBody檢測:評估骨骼肌量與脂肪比例。
  • 步行速度與起立測試:觀察動作流暢度與平衡性。

若已有肌少症風險,應更積極從飲食與生活切入改善,別等到跌倒才發現已無力爬起。

七、不動 ≠ 放棄,吃得對、動得巧,照樣可以「穩肌不鬆」

維持肌肉量不只是為了外觀,更是健康與行動力的根本。即使你目前無法運動,依然可以透過蛋白質攝取、營養補充、輕度動作刺激與正確生活方式,成功保住寶貴的肌肉量。

別忘了,「不動」不代表「不努力」!從今天開始,每一口吃進去的營養、每一次站起身來的小動作,都是讓你未來的自己,走得穩、活得久的關鍵。

留言

【重點推薦】人生大挑戰

當你對人生有過疑問、對命運感到困惑,或曾在夜深人靜時思考「我到底為什麼會出生?」——那你絕不能錯過這三本書。它們不只是解答人生疑問,更像是一把鑰匙,打開你從未想像過的真相之門。從靈魂的來源、死亡的意義,到神祕的宇宙與外星生命,每一頁都可能顛覆你以往的信念,帶來前所未有的震撼與啟發。點擊連結,親自驗證這場靈性與智慧的深度對話。

(文字)網站:https://toh.org.tw/

(說書)Youtube人間小路:https://www.youtube.com/@sober-minded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Word稿紙設定可以像是作文本,有格子的樣子

Word儲存格大小要怎麼調整

鷹架工法介紹,鷹架搭建技巧大揭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