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如果再重來
作者:瑪莉・貝絲・琴恩
原文作者:Mary Beth Keane
譯者:李麗珉
出版社:春天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12/29
語言:繁體中文
【博客來】
電子書->傳送門
平裝版->傳送門
人際關係的錯綜複雜,以及家庭情感的微妙牽絆,一直是文學創作中不可或缺的題材。在《如果還有機會》這本書中,作者以極具張力的筆法,描繪了兩個家庭之間長達四十年的糾葛,讓讀者深刻體會到寬恕與成長的力量。
童年的友誼與家庭影響
故事發生在二十世紀七〇年代,兩位年輕的執法人員——山姆與丹尼——因工作結識,成為摯友,隨後兩家人搬到郊區,成為鄰居。山姆與妻子艾琳育有三個女兒,其中小女兒蘇菲最受寵愛。而丹尼與妻子安娜則有一名獨子——傑克。蘇菲與傑克年齡相仿,自幼便形影不離,建立了深厚的情誼。
然而,安娜卻對蘇菲懷有敵意,這種敵意隨著一次看似無關緊要的意外而加劇,甚至影響到孩子們的友誼。她要求傑克與蘇菲斷絕來往,並為此改變了傑克的學校,希望能讓兒子遠離這個「不適合」的人。傑克雖然不明白母親的決定,卻只能順從,因為他從小就習慣了家中的母權威嚴。
另一方面,蘇菲的父母也意識到這場風波,儘管不理解其根本原因,卻仍選擇順應局勢,讓蘇菲與傑克疏遠。這樣的決定,無形之中影響了兩個孩子的成長。
家庭內部的矛盾與創傷
安娜的行為並非毫無來由。她時常處於壓力與焦慮之中,時而精神低落,時而情緒激動,甚至會因為生活中的小事而失控。她的情緒不僅影響了家庭氣氛,也對傑克的心理造成影響。傑克習慣了母親的情緒起伏,也習慣了父親的冷眼旁觀,這讓他成長為一個習慣隱忍、壓抑情感的人。
另一方面,蘇菲雖然擁有較為穩定的家庭環境,卻因為不明原因的排擠而感到困惑與無力。她的父母未能給予明確的解釋,讓她長期陷入自我懷疑。這樣的成長經驗,無疑在她心中埋下了不安的種子。
時光流轉,過往陰影仍在
四十年過去,傑克與蘇菲的人生各自發展。他們或許曾在不同的城市生活,經歷不同的人生選擇,但那段童年的回憶始終留存於心底。命運讓他們在多年後再次相遇,並試圖解開當年遺留的心結。
這段重新建立的聯繫,帶出了兩個家庭之間未曾解決的矛盾。過去的傷害並未隨時間消逝,反而在不知不覺間,影響著每個人的人生選擇。當年未曾說出口的話語,終於有機會被訴說,當年的誤解與委屈,也終於能夠被正視。
寬恕與和解的可能
《如果還有機會》這本書最具力量的部分,在於它探討了寬恕的可能性。人際關係中的裂痕,是否能夠真正被修補?家庭之間的愛與誤解,是否能夠達成和解?
傑克與蘇菲的故事,反映了許多家庭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我們時常因無法理解他人的行為而受傷,卻也在無意間傷害了他人。過去的陰影影響著我們的選擇,而唯有直面它,我們才能真正解放自己。
作者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角色內心的掙扎,讓讀者能夠感同身受。透過故事,我們得以看到,即便時間已過去數十年,過往的誤解仍然可以被拆解,愛與包容仍然可以彌補遺憾。
讀後感與個人反思
這本書讓我思考了家庭關係的重要性,以及成長過程中所遭遇的種種傷害如何影響一個人的一生。許多時候,我們會選擇逃避過去,認為時間能夠沖淡一切,然而,事實並非如此。時間不會自動修復裂痕,只有當我們願意面對,願意去理解,願意去寬恕時,關係才有可能重建。
在閱讀的過程中,我也想起了自己成長中的一些經歷。小時候曾與某位朋友因誤會而疏遠,當時未能理解對方的想法,僅憑自己的視角判斷對錯。多年後回想,才發現當初的誤解原來是可以被化解的。只可惜,當時沒有勇氣主動尋求對話,於是這段友誼便在歲月中消逝。
這本書提醒了我,珍惜當下的關係,勇敢面對過去的傷害。因為我們永遠不知道,是否還有機會去修補那些曾經破裂的情感。
結語
《如果還有機會》是一部發人深省的作品,它不僅描寫了家庭關係的複雜性,更深刻探討了寬恕的力量。透過作者的敘述,我們看到了人性的光明與黑暗,也看到了愛的韌性。
人生中,我們無法預測未來,但我們能夠選擇如何面對過去。如果有機會重新來過,你會選擇放下,還是繼續背負?這本書或許能為我們提供一些答案。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