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過敏的大腦:身體出問題,原來是因為大腦過敏了!台灣耳科權威教你徹底擺脫暈眩、耳鳴、偏頭痛的煩惱
作者:賴仁淙
出版社:平安文化
出版日期:2017/07/10
語言:繁體中文
【博客來】
電子書->傳送門
平裝版->傳送門
《過敏的大腦:身體出問題,原來是因為大腦過敏了!》是一部專注於探討大腦健康與疾病之間微妙關係的醫學書籍。作者賴仁淙醫師,以其多年來在耳科與神經耳科的臨床經驗,提供了關於頭痛、暈眩、耳鳴等症狀的全新解釋。他提出了一個革命性的新概念:「大腦過敏」,認為許多慢性病症狀源於大腦的發炎反應。這本書不僅是對耳鳴等疾病的治療手冊,更是對大腦健康的一次深刻探索。
大腦過敏的概念
在現代醫學中,頭痛、暈眩、耳鳴這類症狀常被視為獨立的病症處理。然而,賴醫師通過數十年臨床經驗發現,這些症狀背後的病理可能來源於相同的根本原因:大腦過敏。過敏通常被理解為免疫系統對環境中的某些物質過度反應,但賴醫師認為,大腦的過敏反應是由於睡眠障礙或情緒壓力,導致大腦無法正常排除代謝廢物,最終引發大腦內部的發炎反應。這些發炎反應表現在不同的腦區時,就會引起各種不同的病症,例如偏頭痛、暈眩、耳鳴甚至焦慮症等。
耳鳴作為大腦的「警鈴」
書中強調,耳鳴不僅是一種感覺障礙,還是身體發出的警告信號。它提醒我們大腦可能正在遭遇過量的壓力或毒素積累,需要「關機」休息。大腦內存在一個名為「阿控門」的濾波器,負責調節耳鳴信號。如果這個濾波器出現故障,耳鳴信號就會無法得到正常處理,最終轉變為慢性耳鳴。賴醫師主張,透過紓解情緒壓力、改善睡眠,讓「阿控門」恢復正常功能,耳鳴問題便可迎刃而解。
睡眠與大腦排毒系統
書中深入探討了大腦的膠淋巴系統,這是一個新近被發現的大腦排毒系統。賴醫師指出,作夢期(REM)在大腦排毒過程中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作夢期占睡眠時間的五分之一,是大腦排出代謝廢物的關鍵時刻。如果睡眠質量不佳,夢作不好,這些廢物便會在大腦內積累,引發局部的發炎反應,進而導致各種健康問題,如偏頭痛、耳鳴、暈眩等。睡眠問題和耳鳴、暈眩之間的密切關聯,使得治療這些病症的關鍵不再僅僅是針對症狀下藥,而是要根治引發這些症狀的根本原因——大腦過敏。
大腦過敏與情緒系統
焦慮症和自律神經失調也與大腦過敏密切相關。書中描述了情緒系統中的「杏仁核」如何因發炎反應變得過度敏感,導致患者出現焦慮和恐懼等情緒問題。這種情緒反應不僅加劇大腦的負擔,也進一步惡化了整體健康狀況。作者強調,情緒問題和身體症狀往往是相互交織的,而不是單一的。情緒系統的異常,可能源於大腦內部的炎症反應,因此,處理焦慮症等情緒問題,也需要從調整大腦的過敏反應入手。
前庭性偏頭痛與暈眩
暈眩症患者往往會被誤診為高血壓或耳內疾病,導致治療效果不佳。賴醫師揭示,許多暈眩症實際上是由於「前庭性偏頭痛」引起的。前庭系統是大腦負責平衡的部位,當這個系統受到大腦過敏的影響時,患者會出現暈眩感,這種暈眩感常常伴隨著頭痛和耳鳴。書中強調,傳統的降血壓藥物對這類患者無效,反而應該從改善大腦健康的角度入手,才能徹底緩解暈眩症狀。
女性更年期與大腦過敏
女性在更年期階段,荷爾蒙的變化會讓大腦的過敏反應變得更加明顯。賴醫師指出,許多更年期女性的暈眩、耳鳴和偏頭痛,其實都是大腦過敏引起的。通過荷爾蒙療法或其他針對性治療,可以有效改善這些症狀。此外,許多更年期患者還伴隨著睡眠呼吸中止症,這也進一步加重了大腦的發炎反應。書中指出,正壓呼吸機治療可以顯著改善這些症狀,這強調了睡眠對大腦健康的重要性。
「阿控門」的關鍵角色
書中一再提到大腦中的「阿控門」,這是一個強力的濾波器,負責過濾各種感覺信號,包括疼痛和耳鳴信號。如果「阿控門」故障,這些信號會變得失控,導致患者感到過度的痛苦或不適。賴醫師解釋,恢復「阿控門」的正常功能,是治療耳鳴、慢性疼痛、甚至情緒失調的關鍵。這種恢復過程涉及到睡眠質量的提升、情緒壓力的減緩,以及其他生活習慣的調整。
綜合療法與大腦健康
書中的一大亮點在於它強調了綜合療法的重要性。賴醫師主張,針對耳鳴、暈眩和焦慮等病症,僅靠藥物治療是不夠的,患者需要從飲食、睡眠、運動等多方面入手,全面調整自己的生活習慣,才能根本改善大腦過敏的狀態。書中還列出了許多具體的改善方法,包括如何進行深度睡眠、選擇有助於大腦健康的食物,以及如何進行心理調適等。
結語
《過敏的大腦》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來看待常見的健康問題,尤其是耳鳴、暈眩和偏頭痛等症狀。賴仁淙醫師強調,大腦健康是所有身體健康的基石,許多我們過去認為無關的症狀,其實都與大腦的過敏反應有密切關聯。這本書不僅適合耳科專業人士閱讀,也對普通讀者提供了寶貴的健康指導,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身體,從根本上改善健康問題。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