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陳順勝八十回憶錄:人生無限好,昂首闊步在黃昏
作者:陳順勝
出版社:獨立作家
出版日期:2024/08/27
語言:繁體中文
【博客來】
平裝版->傳送門
《陳順勝八十回憶錄:人生無限好,昂首闊步在黃昏》一書,帶領讀者走進台灣醫學界的一位先驅醫師的生命故事。陳順勝,出生於屏東林邊,作為台灣早期同時擁有神經內科與精神科專業資格的醫師之一,他的人生旅程可謂充滿了挑戰、突破與奉獻。
啟蒙與影響
陳順勝的醫學生涯,始於高雄醫學大學。在這段求學過程中,他遇見了對他一生有深遠影響的啟蒙恩師蔡錫錦醫師。蔡醫師曾在信中提醒他:「只有願意為社會奉獻的人,才能夠在神經精神科領域中持續前行。」這句話深深打動了陳順勝,並成為他未來從醫生涯中的指引。他在隨後的職業生涯中,不僅在專業領域上積極進修,也一直秉持著服務社會、關懷弱勢的使命。
陳順勝的醫學研究集中於台灣本土的環境毒理學及神經危害問題,他投入大量時間研究職業病和偏鄉地區的醫療需求,特別是關注台灣原住民的健康問題。除了醫學上的成就,他也致力於傳承醫學知識與臨床經驗,對於培育年輕一代的醫師充滿熱情。在這樣的背景下,他榮獲了第69屆「台灣醫療典範獎」,成為台灣醫學界的榜樣。
繼承與創新
陳順勝的專業背景涵蓋了神經內科與精神科兩個高度專業的領域,這種跨領域的知識使他能夠在許多複雜的病例中找到突破口。在他的回憶錄中,他詳細描述了自己從事醫療研究、教學以及臨床治療的歷程,並強調了對病人的尊重與關懷。他對醫學倫理的深刻理解,促使他在許多重大醫療事件中作出勇敢而堅定的判斷,成為台灣醫學史上不可或缺的人物之一。
在國際間,陳順勝也有相當的學術影響力。他曾多次前往英國、法國、美國等地進行學術交流與研究,這些經驗不僅豐富了他的醫學知識,還使他能夠將國際最新的醫療技術引入台灣,造福更多患者。他在學術上的不懈努力,使他獲得了美國神經學會外國資深會士級會員資格,並多次在國際會議上發表論文,促進了神經內科領域的學術交流。
奉獻社會,挺身而出
在他的從醫生涯中,陳順勝不僅是傑出的醫師,也是一位充滿社會責任感的公民。他對台灣弱勢族群的醫療需求特別關注,尤其是在偏鄉地區的醫療服務上,他投入了大量的時間與精力。他多次帶領醫療團隊深入台灣偏遠地區,為原住民和弱勢族群提供義診服務,這些無私的行動不僅展示了他對醫學的熱愛,也體現了他對台灣社會的深厚關懷。
二○一二年,陳順勝在台灣社會氛圍逆風的情況下,勇敢擔任了前總統陳水扁的志工醫師。他不顧外界的壓力,基於專業醫學判斷,為陳前總統的保外就醫積極奔走。他在書中詳述了這段十二年的經歷,並對陳水扁的病情與處境進行了深入的觀察與記錄。這段經歷不僅展示了他的醫學專業,也反映了他對公平正義的堅持,無論是在面對政治壓力還是社會輿論時,他始終秉持自己的原則。
八十年的回顧與展望
《陳順勝八十回憶錄》不僅是一位醫師的個人生命紀實,更是一個時代的縮影。書中描述了陳順勝如何在戰後的台灣成長,如何在困難的環境中堅持學習,最終成為台灣醫學界的重要人物。他對於醫學研究的貢獻,尤其是在神經內科與環境醫學的領域,為後來的醫學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此外,書中也提到了他對家庭的愛與關懷。陳順勝詳細描述了他與家人的情感聯繫,從他的父親如何在日治時代成為一位鐵道工程師,到他如何在戰後的台灣努力工作以撫養家庭,這些經歷不僅塑造了他的價值觀,也成為他人生中重要的一部分。他特別強調了家庭對於他在醫學道路上的支持與鼓勵,並感謝他們在他職業生涯中的默默付出。
隨著年齡的增長,陳順勝並沒有停止學習與成長。在八十歲的今天,他依然抱持著對未來的期待與熱情。他提到,儘管歲月流逝,但他仍然有許多「期待」等著實現。這種積極的人生態度,不僅是對他個人經歷的總結,也是對讀者的一種啟發:無論人生到了何種階段,都應該保持昂首闊步的姿態,迎接未來的挑戰。
醫學的傳承與未來
陳順勝在醫學教育方面也投入了大量心力,尤其是在台灣醫學界的年輕世代培育上。他認為,醫學不僅是一種技術,更是一種人文關懷。醫師應該具備高度的同理心與社會責任感,才能真正治癒病人,並為社會帶來正向的影響。他在教學中,強調實踐與理論的結合,並透過臨床案例的分享,讓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醫學的本質。
他提倡醫學倫理的教育,認為這是醫學教育中不可忽視的一環。他的學生們,不僅學到了專業知識,還學會了如何在醫療過程中尊重每一位病人,這些價值觀成為他教學的核心理念。
結語
《陳順勝八十回憶錄:人生無限好,昂首闊步在黃昏》這本書,不僅是陳順勝個人生命的縮影,也是台灣醫學發展的一段歷史。陳順勝通過他一生的努力,展現了作為一名醫師的責任與使命,無論是在學術研究、醫學教育,還是社會服務中,他都不遺餘力。他的故事,無疑將啟發更多的醫師與讀者,讓他們在未來的道路上,繼續以同樣的熱情與堅持,為社會作出貢獻。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