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困惑的心
作者:理察.鮑爾斯
原文作者:Richard Powers
譯者:施清真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3/07/04
語言:繁體中文
【博客來】
電子書->傳送門
平裝版->傳送門
《困惑的心》是一部探討親情、科學與生態危機的小說,這部作品由普立茲獎得主理察·鮑爾斯撰寫,呈現了天文學家席歐·拜恩和他九歲的亞斯伯格症兒子羅賓在面對家庭變故和環境危機時的情感旅程。這本書讓讀者深入反思當代生活中的諸多困境,包括人類對外太空生命的探索、心理治療的界限以及對自然環境的漠視。
書中,席歐和羅賓這對父子的生活發生巨變,羅賓的母親去世後,這對原本依賴母親建立情感聯繫的父子關係變得緊張而敏感。羅賓自小對地球生態充滿熱情,尤其關注瀕危物種,並以繪畫表達他的情感。然而,隨著母親的離去,羅賓的情緒逐漸失控,並因此陷入與同學的衝突,甚至面臨退學危機。席歐不希望兒子過早接受精神藥物治療,於是探索了一種實驗性的神經反饋療法,希望藉此幫助兒子重新掌控情緒。然而,這段療程的進行卻揭示了人類心靈與自然間的深層聯繫,也讓席歐重新思考人類與宇宙的關係。
父子關係與心靈探索
《困惑的心》最引人入勝的,是父子之間的深刻聯繫。羅賓的心理狀態和天賦使他在理解世界的方式上異於常人,這讓席歐不僅要扮演父親的角色,還要充當他生命中的導師,帶領羅賓理解他所生活的複雜現實。席歐作為天文學家,長年致力於外太空生命的研究,而這份專業使他往往忽略了腳下這個世界正在發生的變化,尤其是他和兒子的情感紐帶。在羅賓的問題和困惑中,席歐逐漸意識到宇宙的無垠與人類心靈之間的聯繫,這種探討成為小說的主題之一。
羅賓的一句問題「外太空比較大,還是腦子裡?」深刻地揭示了人類心靈的無限性。鮑爾斯通過這個問題,巧妙地將心靈的探索與宇宙的探險結合起來。這種結合不僅限於席歐的天文學背景,也反映在羅賓接受的神經反饋治療中。這種實驗性的治療旨在通過訓練大腦來調節情緒,幫助羅賓控制他的過激反應。然而,隨著治療的進展,父子之間的情感碰撞變得更加複雜,也暴露出科技和醫學在處理心理問題時的局限性。
環境危機與生態意識
書中的另一個重要主題是人類對環境的忽視和破壞,這一問題通過羅賓對瀕危物種的關注和他的母親艾莉的環保理念體現出來。羅賓的繪畫不僅是對動物的描繪,更是一種對自然世界的情感投射。他通過這些畫作試圖理解和表達他對於環境破壞的痛苦和憤怒。這種對自然的深厚感情,無疑源自於他母親的影響,而艾莉在書中的角色,不僅是羅賓的情感支柱,更是一個環保的象徵。
母親的過世,對羅賓來說,不僅是個人情感的重大打擊,也象徵著自然世界的危機。她的去世讓羅賓更加敏銳地感受到世界的脆弱,進一步加劇了他的心理壓力。席歐試圖理解羅賓的這種情感,卻在這個過程中發現自己對於自然和宇宙的理解也充滿困惑。小說通過這對父子對自然的不同看法,提出了一個尖銳的問題:當我們忙於探索外太空時,我們是否真正理解和珍惜了我們所在的地球?
科學與人性的交織
《困惑的心》引入了多重科學領域的元素,包括天文學、腦科學和生態學。鮑爾斯將這些科學話題與人性的探討緊密結合,形成了一個多層次的敘事結構。席歐的天文學研究使他對宇宙充滿敬畏,他在外太空中尋找生命的跡象,試圖解答生命的本質問題;然而,羅賓的問題卻迫使他面對一個更為迫切的現實:如何在這個充滿困惑的世界中找到自我?
在席歐的研究與羅賓的心理治療之間,鮑爾斯揭示了科學在解答生命問題上的局限性。無論是天文學還是神經科學,都無法解決人類內心的深層困惑。席歐在試圖用科技和科學來幫助兒子時,逐漸意識到,真正的答案或許並不在科技的發展中,而是在與自然和諧共處的過程中找到。
人類的孤獨與宇宙的浩瀚
鮑爾斯的文筆充滿詩意,通過對宇宙和自然的描寫,帶給讀者一種無法言喻的孤獨感。席歐作為一個天文學家,長期處於對外太空生命的探索中,這種探索本質上是一種孤獨的行為。人類在宇宙中顯得如此渺小,而席歐的內心也在這種無垠的孤寂中掙扎。隨著故事的發展,席歐逐漸認識到,無論是外太空還是內心世界,都是充滿未解之謎的領域。
《困惑的心》強調了人類在宇宙中的渺小與無知,並將這種感覺與席歐和羅賓的個人經歷緊密聯繫。父子的關係、羅賓的心理狀況以及對自然的探討,這些都讓席歐開始反思人類在宇宙中的位置。這不僅是對外星生命的探索,也是對人類自我認知的挑戰。
結語
《困惑的心》是一部充滿哲思的小說,通過一個感人的家庭故事,探索了人類、自然與宇宙之間的深刻聯繫。書中的父子情感真摯而深刻,而對自然環境的描繪更是令人動容。席歐和羅賓的故事讓我們重新審視我們與這個世界的關係,並提醒我們,在追尋宇宙的答案時,不要忘記我們腳下的這片土地。
鮑爾斯通過這本小說,讓讀者思考如何在科技與自然之間找到平衡,並在這個充滿變遷和不確定的時代中,尋找屬於我們自己的答案。正如書中所說的那樣,「每個人都有點搞不懂」,但唯有敞開心靈,我們才能真正走向理解的道路。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