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職必修課!這樣講離職原因才不會被扣分
在求職面試當中,有一個問題幾乎在所有面試場合必定出現,那就是:「你為什麼離職?」
許多候選人聽到這個問題時會出現緊張感,有人實話直說,卻因此暴露了不利訊息;也有人選擇閃躲,但又讓面試官嗅到不誠懇。這是一個高敏感度問題,因為它牽涉的不只是你的工作歷程,更會直接反映你的職業態度與未來發展潛力。
本篇文章就是一堂「求職必修課」,用最完整的方式告訴你:「怎樣講離職原因,才不會被扣分,反而能加分。」
為什麼面試官要問離職原因?
首先要理解,這不是單純的好奇。面試官的動機可能包含以下幾點:
1.風險評估
他們要判斷你是否會因為一點小事就提離職,或是是否有「不穩定」的職涯紀錄。
2.價值觀檢視
你的回答其實是在揭露「你怎麼看待前公司、怎麼看待職場困境、怎麼看待自己」。態度比內容更重要。
3.文化適配性
面試官會由你的離職理由,推敲你是否適合他們公司的工作文化與用人風格。
換句話說,離職原因不是一個資訊性的問題,而是「性格與職業態度」的放大鏡。
常見錯誤說法(避雷指南)
1. 過度抱怨前公司
「前主管很難搞」、「公司制度爛」、「同事很不合作」——這些話一出口,面試官立刻在心中劃一個大叉。
因為他們會想:「你是不是將來也會抱怨我?」
2. 完全推給外在環境
「就是遇到疫情啊」、「景氣不好」、「公司沒有前景」。
雖然可能屬實,但過於單一且消極,顯得你被動,缺乏自我職涯規劃。
3. 說謊或閃躲
有些人說「因為個人原因」、「因為一些私人問題」,卻不願多談。
模糊的回答會產生更多疑慮,反而扣分。
4. 把重點放在「錢不夠」
薪資當然是重要因素,但如果單純講「錢給太少」,就顯得短視近利。正確講法應該把薪酬與「職涯匹配」結合才加分。
黃金準則:離職原因的四大原則
要把這個問題回答得漂亮,你可以循以下四大原則:
1.積極取向
離開不是因為逃避,而是因為追求。避免負面字眼,強調未來。
2.專業中立
不批評、不抱怨、不攻擊,保持客觀專業。
3.合理性
讓理由聽起來符合「正常人求職邏輯」。太奇怪的理由會讓人懷疑。
4.未來連結
你的理由最好能順理成章地連到「所以我想來到貴公司」。
常見正面離職理由範例
1. 尋求更大的挑戰
「在前公司學習到很多,但因為公司規模限制,能接觸的專案有限,所以希望能挑戰更全面或更具規模的工作。」
2. 專業技能的延伸
「之前的職務比較偏向行政支持,但我的背景是行銷,期待能在未來的工作投入更多專業技能。」
3. 職涯發展規劃
「因為前公司發展路線較侷限,所以希望尋找能更長期發展、與我的職涯規劃相符的機會。」
4. 工作地點或生活考量
「因為通勤時間過長,我希望能找到更合適地理位置的工作,這樣可以更專注貢獻。」
5. 公司策略調整
「前公司因組織策略調整,職務內容有較大幅度變動,因此想尋找更契合自己專業的方向。」
依不同身份的最佳話術策略
初入職場者
- 不需要刻意隱藏,可以直接表示「希望找到更契合興趣與專業的職缺」。
- 關鍵是表現探索精神,而不是草率。
有3-5年經驗的轉職者
- 強調「學習階段結束,需要下一階段挑戰」。
- 例如:「在前公司三年獲得紮實基礎,是時候挑戰更有規模的環境。」
領導或管理層
- 更要展現「前公司資源限制,無法實現管理理念」等說法。
- 切勿說「和老闆處不來」。
頻繁跳槽的人
- 建議拉大格局,統一說法為:「前幾份工作都是探索階段,如今更清楚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
- 讓每一次離職理由有邏輯串連。
案例演練:不同理由如何「加分化」
案例1:薪水太低
錯誤說法:「因為薪水太少,所以不幹了。」
加分說法:「在考量薪酬時,我希望能結合專業價值與成長性。前公司薪酬架構限制了我的發展,因此希望找能更合理匹配我專業能力的環境。」
案例2:老闆難相處
錯誤說法:「主管個性很差。」
加分說法:「我非常重視有效溝通與團隊合作。在前公司,溝通模式受限於組織文化,因此希望尋找能有更開放交流氛圍的團隊。」
案例3:公司經營不善
錯誤說法:「公司快倒了。」
加分說法:「公司因產業轉型,策略較保守,專案機會變少。我希望找到一個更符合長期產業趨勢的機會。」
離職理由的高階技巧:將焦點往未來轉移
這一題之所以棘手,是因為「離職」本身是過去式,而面試官真正關心的是「你的未來」。
因此,最聰明的做法不是光解釋「為什麼走」,而是延伸出「所以我想來到這裡」。
範例:
「因為原本的職務內容與我的專業方向逐漸有落差,所以希望能找到一個能讓我發揮行銷策劃能力的角色。而貴公司正好在數位行銷領域持續投入,我認為這是很好的契合。」
這樣一來,你的答案就不再只是「止損」,而是「精準轉向」。
心態準備:如何保持鎮定
1.事前演練
提前準備至少三種「正向離職理由」模組。
2.表情與語氣
說離職原因時要保持自然,就像描述一個平常經驗,不要帶情緒。
3.避免過度解釋
回答要簡潔有力,兩到三句即可,切勿長篇抱怨。
精簡版話術模組(可直接背誦)
- 「學到了很多,但想挑戰更有規模/不同產業的機會。」
- 「前公司資源有限,我希望找到更能發揮的舞台。」
- 「我的專業方向與前公司發展方向逐漸不一致,因此尋找更合適的環境。」
- 「地點/通勤因素考量,希望更能平衡專業與生活。」
- 「公司策略調整,我希望延續我的職涯規劃。」
總結
在面試中,離職原因是一道「高分高雷」題。
答得不好,讓人覺得你抱怨、被動、沒有職涯規劃;
答得漂亮,反而能展現你的企圖心、職涯成熟度,以及與新公司的高度契合。
關鍵技巧是:
- 避免抱怨
- 避免被動
- 強調未來
- 連結新公司
離職不是缺點,而是職業成長中的常態。會講的人,能把「離職」變成「加分轉機」。
這就是「求職必修課」裡最重要的一課:
離職原因不是陰影,而是一個能主動塑造亮點的契機。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