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部防護:安全帽

職業安全中頭部防護是工作場所安全管理的核心要素之一。安全帽作為最基本且最重要的個人防護裝備,在預防頭部傷害及降低職業災害方面扮演著關鍵角色。根據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統計,頭部受傷是職業災害中最常見的傷害類型之一,特別是在營造業,每年因頭部外傷導致的重大職災案例數量驚人。透過正確選用、配戴及維護安全帽,可有效預防大部分的頭部傷害事故,保障勞工生命安全。(傳送門)

法規依據與重要性

台灣職業安全法規要求

根據《職業安全衛生設施規則》第11條之1規定,雇主對於進入營繕工程工作場所作業人員,應提供適當安全帽,並使其正確戴用。此外,《營造安全衛生設施標準》更進一步明確規定,在高度二公尺以上之高處作業,勞工有墜落之虞者,應使勞工確實使用安全帽及其他必要之防護具。(傳送門)

違反安全帽配戴規定將面臨嚴厲處罰。自民國96年起,雇主若未使勞工正確戴用安全帽,將依《勞工安全衛生法》處以新台幣三萬元之罰鍰。這項規定的目的不在於處罰,而是促使雇主提供符合國家標準之安全帽並監督勞工正確配戴,以防止職業災害的發生。(傳送門)

職業災害統計與案例分析

根據108年施工架作業重大職災統計資料顯示,多起致命事故與未配戴安全帽直接相關。在統計的重大職災案例中,屏東縣、高雄市、桃園市等地區都發生了因未戴安全帽而導致的墜落死亡事故。案例分析顯示,罹災者從2.3公尺至14.2公尺不等的高度墜落,造成頭部外傷、顱內出血等致命傷害。(傳送門)



國際標準對照

台灣的CNS 1336標準與國際標準具有高度相容性。相較於美國ANSI Z89.1、歐盟EN 397及日本JIS T8131標準,台灣標準在衝擊吸收性方面要求最低50焦耳的能量吸收能力,高於美國標準的30焦耳。這反映了台灣對工業安全的高標準要求,確保勞工獲得更好的頭部防護。(傳送門)

安全帽的構造與種類

基本構造組成

產業用防護頭盔主要由三個核心組件構成:

帽殼是安全帽最外層的防護部分,也是保護頭部的第一道防線。常見材質包括高密度聚乙烯(HDPE)、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聚碳酸酯(PC)及纖維強化塑料(FRP)等。其中HDPE材質最為普遍,而ABS材質在整體表現上較為優異,具有較佳的側向剛性和耐衝擊特性。

戴具是裝置在帽殼內部直接接觸頭部的部分,常見材質有塑膠及布料等。戴具的品質直接影響配戴時的舒適度,優質戴具能有效分散衝擊力,提供更好的防護效果。一些低品質的戴具在檢驗時會發生斷裂,或經過浸水處理後影響防護能力。

頤帶是裝置在帽體下方的扣帶,正確配戴時應調整繫緊下巴而不致產生壓迫感。其功能為加強固定帽體於頭部,減少因碰撞或跌倒時帽子脫落的機會。

安全帽分類與適用範圍

根據中華民國國家標準CNS 1336,工業用安全帽分成電工用安全帽和工地用安全帽兩種主要類型:

  • 電工用安全帽適用於電工施工時,預防頭部觸電及落物擊中或碰撞所用。這類安全帽必須通過耐電壓測試,能夠承受7kV以下的電壓或20kV 10mA以下的電壓試驗。電工用安全帽通常只有橘黃色一種顏色,必須符合CNS標準1366規定。
  • 工地用安全帽適用於各礦場、建築工地、土木工程、伐木與工廠工作人員,以防止頭部受落下擊傷、撞傷及觸電等傷害。這類安全帽依材質、設計及功能又可細分為多種類型。(傳送門)

特殊性能安全帽

現代安全帽可依特殊需求選擇具備額外性能的產品:

  • 超低溫性能:標示-20℃或-30℃的安全帽,適用於低溫環境作業。(傳送門)
  • 耐側壓性能:標示「耐側壓性」或「LD」的安全帽,能承受側向壓力,適用於可能受到側面撞擊的作業環境。(傳送門)
  • 耐燃性能:具備防火特性,適用於高溫或易燃環境。(傳送門)
  • 墜落跌倒防護:專為高處作業設計,提供額外的防護功能。(傳送門)

顏色分類與管理制度

工地安全帽顏色系統

工程安全帽採用不同顏色是為了方便管理和快速識別不同職級與專業人員:(傳送門)



白色安全帽:主要供安全督導人員使用,另外非施工人員進入施工場所時也通常配戴白色安全帽。在某些工地,白色也代表管理層、大判、顧問或政府工程師等高階人員。(傳送門)

  • 黃色安全帽:最常見的顏色,一般施工人員和臨時工配戴。據統計,黃色安全帽約占工地使用量的60%。(傳送門)
  • 紅色安全帽:工地主任、工地領班或環安及監工人員使用。(傳送門)
  • 藍色安全帽:持有專業證照的技術人員、吊運督導員、訊號員或監工等專業人員使用。(傳送門)
  • 橘色安全帽:一般施工人員也會配戴,作為黃色安全帽的替代選擇。(傳送門)

顏色選擇的安全考量

工程帽選用淺色、亮色系有兩個重要的安全考量:(傳送門)

首先,淺色系能有效反射陽光,讓在大太陽底下工作的人員減緩陽光直射的熱度,降低熱傷害風險。其次,在光線較為昏暗的工作場域,淺亮色系的安全帽能提升辨識度,增加作業安全性。

檢驗標準與性能要求

CNS 1336檢驗項目

國家標準CNS 1336規定的檢驗項目包括結構、佩戴試驗、衝擊吸收性、穿透性、難燃性、標示及特殊性能等。其中衝擊吸收性、穿透性及耐電壓性是目前市面上產業用防護頭盔檢驗不合格的主要項目。

衝擊吸收性測試:將安全帽經過低溫、高溫及浸漬處理後,正確配戴於試驗用人頭模型,模擬實際配戴情形,以衝擊物從規定高度自由落下,記錄人頭模型所受的力是否符合標準規定。不合格表示遭遇飛落物撞擊時,安全帽無法吸收足夠衝擊能量,容易使頭部遭受過大的瞬間衝力。

穿透性測試:以60度尖銳的鋼錐自規定高度自由落下穿刺,檢視人頭模型有無被刺傷。不合格表示遭尖銳物品落下穿刺時,安全帽無法阻擋而容易造成穿刺傷害。

耐電壓測試:將安全帽帽殼內外通以高電位差,檢視帽體是否產生洩漏電流超過規定值。不合格表示遭遇高電壓時,安全帽無法有效隔絕,容易造成觸電傷害。

標示要求與識別

每一頂檢驗合格的安全帽都必須以具耐久性且不容易消除的打刻、蓋印或標籤方式,在顯著處標示下列事項:(傳送門)

  • 標準名稱及/或標準號碼
  • 製造商名稱或其代號
  • 製造年月或其代號
  • 安全帽的型式(製造商的產品號碼)
  • 與安全帽種類有關的標示

消費者選購時,應注意安全帽本體是否貼有或印製「商品檢驗標識」,該標識代表商品已完成檢驗程序,為檢驗合格之商品。

正確配戴方法與檢查程序

配戴前的準備工作

尺寸選擇:首先需要正確測量頭圍。使用軟尺或卷尺,圍繞頭部最宽處(通常是眉毛上方和耳朵上方的位置)測量一圈。根據測量的頭圍尺寸,對照安全帽的尺碼表選擇合適的尺碼。(傳送門)

帽衬調整:打開安全帽的帽箍調節裝置,將帽箍調整到適合頭圍的大小。帽箍應與頭部貼合緊密,但不能過緊,以能插入一根手指為宜。頂帶應位於頭部正上方,與頭部保持一定間隙,以保證受到衝擊時有足够的緩衝空間。(傳送門)

正確配戴步驟

步驟一:正確定位(傳送門)

將安全帽水平放置在頭頂,雙手握住安全帽兩側,確保安全帽的前沿在眉毛上方位置,不要過高或過低。帽緣應置中並朝向正前方,且離眉毛上方約1至2指幅。(傳送門)

步驟二:檢查包覆性(傳送門)

配戴後試著上下左右搖晃,帽體不致產生滑動或晃動為原則,方能提供完整穩定的包覆性。安全帽應該穩固戴在頭上,不致上下左右晃動,且不可遮蔽視線。(傳送門)

步驟三:調整頤帶(傳送門)

將頤帶從安全帽兩側下方拉起,通過下頤帶的卡扣或調節裝置調整到合適的松緊度。松緊度應以能插入兩根手指為宜,既保證安全帽不會脫落,又不會對下頤造成過度壓迫。頤帶距離下巴約有1至2指幅空間,不可太緊或太鬆。(傳送門)

步驟四:最終檢查(傳送門)

扣緊扣具後試拉,檢查零組件是否有鬆脫或異常現象。再次輕輕晃動頭部,檢查安全帽是否穩固,進行一些簡單的頭部動作確保安全帽在運動過程中不會松動或移位。(傳送門)

配戴注意事項

方向正確性:安全帽必須正面朝前配戴,絕對禁止反戴安全帽。反戴會影響受衝擊時的保護功能,無法發揮應有的防護效果。(傳送門)

內襯固定:如果是另外安裝的帽内襯,一定要根據商品說明與正確安裝方向,確實裝進安全帽內部。(傳送門)

避免改裝:除了調整帽帶與頭部的松緊外,不宜外加其他扣緊裝置。帽殼與帽帶中,不應填入或塞入任何異物,且應使頭部直接接觸帽帶。



維護保養與存放管理

日常清潔與維護

清潔方法:定期清潔安全帽時,應使用中性清潔劑和清水,避免使用強酸、強鹼或腐蝕性強的清潔劑。用濕潤的、非研磨性的布和溫和的肥皂擦拭安全帽外部,以去除可能腐蝕安全帽外殼的任何油污或砂礫。(傳送門)

內襯維護:大多數安全帽内部的泡棉墊和軟配件都可以拆卸清洗。建議每個月清洗1-2次内襯,使用溫和的清潔劑和清水搓揉内襯,清洗後壓乾水分置於通風處陰乾。如果安全帽沒有可拆卸的內襯,可以用稀釋的酒精清潔,直接噴灑在安全帽內部,再用濕布擦拭乾淨。(傳送門)

乾燥處理:清洗後,應將安全帽放置在乾燥、陰涼、通風的地方自然乾燥。請勿將其放在暖氣片或散熱器上,也不要長時間浸入水中,因為安全帽可能會吸收水分,從而影響黏合劑和結構。(傳送門)

存放環境要求

溫度控制:安全帽應存放在遠離極冷和極熱的地方,這將降低材料變質的風險。不要將安全帽放在車輛的後座上,因為窗戶會放大太陽光線的影響。冬天不要將安全帽留在室外。(傳送門)

避免壓力:存放時應避免安全帽長期處於受壓狀態,不可將安全帽作為坐墊或放置重物,防止安全帽被擠壓變形。應將安全帽放在專用的存放架上,保持帽殼朝上,避免倒置存放。(傳送門)

環境乾燥:存放環境需保持乾燥通風,避免潮濕環境導致帽襯發霉、帽殼生鏽(金屬部件)。(傳送門)

使用年限與更換時機

官方使用年限:根據官方規定,安全帽從製造日起滿5年,第一次上路起算滿2年,就需要更換。一般安全帽受到使用環境、溫度以及接觸物體或陽光照射影響其使用壽命,即使外觀無任何折損,也應該以2年設為使用年限,若單純於室内環境,最多也以5年為使用年限。(傳送門)

材質差異:不同材質的安全帽使用年限不同。一般的聚碳酸酯材料在保養得宜的條件下約5年到期,而複合材料如玻纖與碳纖的使用壽命相較塑膠材質更長,普遍都在8至10年。(傳送門)

強制更換情況:安全帽一旦遭遇撞擊或摔落,即使外觀看起來沒有明顯損壞,內部的緩衝層可能也已經受損,這時候必須立即更換。安全帽之帽殼與戴具受衝擊後其損傷可能無法目視發現,雖僅受一次衝擊亦不可繼續使用應予更換。(傳送門)

管理責任與督導機制

雇主責任與義務

提供與管理:雇主對於進入營繕工程工作場所作業人員,應提供適當安全帽,並使其正確戴用。這不僅包括提供合格的安全帽,還需要採取必要管理措施使勞工確實配戴、掛置,方足以達到保障勞工安全之目的。(傳送門)

監督機制:雇主應建立切實、有效的監督管理機制,確實指導且督責勞工務必使用安全帽。這包括實施勞工安全教育訓練,以及定期檢查和更換安全帽等措施。(傳送門)

作業主管職責:在營造業中,各類作業主管都有監督勞工正確戴用安全帽的職責。例如施工架組配作業主管應監督勞工正確戴用安全帽,安全帶確實勾掛於安全母索或穩固勾掛點。(傳送門)

教育訓練與宣導

安全衛生教育:雇主對新僱勞工或在職勞工於變更工作前,應使其接受適於各該工作必要的一般安全衛生教育訓練。這包括安全帽的正確使用方法、維護保養及更換時機等知識。(傳送門)

定期宣導:勞動檢查機構利用安全衛生宣導會、講習會及網路加強宣導安全帽的正確戴用方式。政府部門也製作各種宣導材料,提醒雇主和勞工重視頭部防護的重要性。(傳送門)

特殊作業環境之應用

高溫作業環境

根據美國OSHA新發布的高溫作業指南,個人防護裝備在對抗熱應激方面發揮重要作用。KOROYD等先進技術的安全帽能夠顯著降低熱應激,其獨特的管狀設計可增強氣流,與傳統安全帽相比,內部溫度降低4.5°C (8°F)。(傳送門)

熱應激預防:在高溫環境下工作時,雇主必須制定熱損傷和疾病預防計畫(HIIPP),包括監測熱應激、確保補水、建立工作-休息循環等措施。選用具備良好通風性能的安全帽是綜合熱應激緩解策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傳送門)

電氣作業環境

從事電氣作業或有近接高壓電氣線路或帶電體等工作時,作業勞工應確實使用具備電氣絕緣性能的安全帽。這類安全帽必須通過耐電壓測試,能夠承受規定電壓而不發生洩漏電流。

密閉空間作業

勞工從事局限空間作業時,除了需要配戴安全帽外,還應佩戴符合國家標準CNS 14253-1同等以上規定的全身背負式安全帶及可偵測人員活動情形的裝置。(傳送門)

技術發展與未來趨勢

智能化安全帽

現代安全帽正朝向智能化發展,整合了更多的安全功能。一些先進的安全帽配備了IoT感測器,能夠監測工人的生命徵象、環境條件及潛在危險。(傳送門)

材料科學進步

新型材料的應用使安全帽在保持輕量化的同時提供更好的防護性能。KOROYD等創新材料通過其熱焊管設計,比傳統材料更能有效吸收衝擊能量。(傳送門)

多功能整合

現代安全帽設計越來越注重多功能整合,可以與防音耳罩、安全面罩、電焊面罩等組合產品配合使用。美規安全帽具有標準化插槽設計,提供更好的兼容性。(傳送門)

國際標準比較與發展

ANSI標準體系

美國ANSI/ISEA Z89.1標準將安全帽分為I型和II型兩種主要類型。I型安全帽主要提供頂部防撞擊保護,重量較輕且組件較少;II型安全帽則提供多方向衝擊保護,包括頂部和側面防護。(傳送門)

電氣防護等級:ANSI標準按電氣危險將安全帽分為G類(一般,屏蔽高達2,200伏特)、E類(電氣,防止高達20,000伏特)和C類(導電,缺乏電氣保護但優先考慮通風和輕便舒適)。(傳送門)

歐盟標準特色

歐盟EN 397標準在衝擊防護和穿透性測試方面與台灣CNS 1336標準高度相似,都要求49焦耳的最低衝擊能量吸收能力。歐盟標準特別強調材料的化學防護性能和環境適應性。

結論與建議

頭部防護是職業安全管理體系中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安全帽作為最基本的個人防護裝備,其正確選用、配戴和維護直接關係到勞工的生命安全。透過本文的全面分析,我們可以得出以下重要結論:

首先,法規遵循是基礎。雇主必須嚴格按照《職業安全衛生設施規則》和《營造安全衛生設施標準》的要求,為勞工提供符合CNS 1336標準的合格安全帽,並建立有效的監督管理機制。其次,正確的選擇與配戴方法是關鍵。不同工作環境需要選用不同類型的安全帽,並且必須按照正確的程序配戴,確保發揮最佳防護效果。第三,定期的維護保養和及時更換是保障。安全帽的防護性能會隨時間和使用頻率而衰減,必須建立科學的維護保養和更換機制。

為了進一步提升頭部防護的效果,建議雇主應加強安全教育訓練,提高勞工的安全意識;建立完善的個人防護用品管理制度,確保安全帽的質量和使用效果;關注新技術和新材料的發展,適時更新防護設備;加強與國際標準的接軌,提升整體防護水平。

只有透過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嚴格執行相關法規,落實各項安全措施,才能有效預防頭部傷害事故的發生,保障每一位勞工的生命安全,實現真正的零災害目標。職業安全不是一個人的責任,而是需要雇主、勞工、政府部門和社會各界共同參與的系統工程。讓我們攜手努力,為創造更安全的工作環境而不懈奮鬥。


留言

【重點推薦】人生大挑戰

當你對人生有過疑問、對命運感到困惑,或曾在夜深人靜時思考「我到底為什麼會出生?」——那你絕不能錯過這三本書。它們不只是解答人生疑問,更像是一把鑰匙,打開你從未想像過的真相之門。從靈魂的來源、死亡的意義,到神祕的宇宙與外星生命,每一頁都可能顛覆你以往的信念,帶來前所未有的震撼與啟發。點擊連結,親自驗證這場靈性與智慧的深度對話。


(文字)網站:https://toh.org.tw/


(說書)Youtube人間小路:https://www.youtube.com/@sober-minded


(說書)Youtube奇奇解密:https://www.youtube.com/@chichistruthbombs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烤肉失敗主因就是它們!最雷食材TOP10

99%的人都唸錯!盤點最難唸的冷門中文字

你承受過嗎?專家公布人生10大壓力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