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記者、科技與改變世界的怪胎們
作者:羅莉.塞格爾
原文作者:Laurie Segall
譯者:溫力秦
出版社:寶鼎
出版日期:2023/06/07
語言:繁體中文
【博客來】
電子書->傳送門
平裝版->傳送門
【影片說明】
這本書以一位媒體實踐者的親身歷程為主軸,揭示了資訊時代中某些「創變角色」如何從邊緣走向舞台中央,同時也是一段以好奇心驅動的職涯冒險記。作者羅莉.塞格爾在書中,將自己從新聞邊緣協力人員,逐漸躍升為科技線權威的歷程細膩鋪陳,不僅記錄了新聞現場的節奏與脈動,也映照出社會在數位浪潮下的劇變。
故事的開端如同一場潛入未知領域的探索。當時的科技圈尚未如今日般聚光燈四射,還停留在酒吧與共享辦公室的草創階段。這群所謂的「創異份子」,以一種近乎狂熱的信念宣稱能翻轉社會規則。而羅莉便是那個選擇走進他們世界的觀察者。她不僅報導這些技術實踐者的行動,也親自實驗將數位工具納入採訪流程,例如利用快取檔案還原線索、透過社群網絡取得接觸管道,甚至突破官方說帖取得第一手資訊。這些方式,讓她逐步奠定了在科技新聞圈的影響力。
書中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她與科技權力核心人物的多次交鋒。例如她親歷推特領導人從失勢再起,到在證交所風光上市;也曾見證即時運輸平台的創始人在面對醜聞時的傲慢與推諉。那些曾經宣稱要讓世界變得更好的科技菁英,在權力擴張後卻逐漸迷失初衷,甚至加劇了社會分化與倫理空洞。這讓讀者在熱血的創業故事之外,也能窺見科技發展背後潛藏的代價。
羅莉的敘述中充滿細膩的觀察與自我剖析。她既是報導者也是參與者,在產業與媒體的夾縫中前行。她不只是記錄科技進程的歷史者,也曾被其所塑造、影響。這份張力,使得書中的每一章節都具有個人轉折與時代變遷的雙重重量。書中對於性別角色的刻劃亦不容忽視,尤其在高度男性化的科技與新聞雙領域中,女性的存在與挑戰顯得格外真實。她以誠實的筆觸刻畫自己在權力網絡中摸索的歷程,展現了在矛盾與壓力下的堅持。
除了個人歷程的鋪陳,羅莉亦在書中以專題形式,呈現科技世界的黑暗角落。從複雜的兩性關係、智能藥物氾濫、復仇式影像散布,到人工智能帶來的倫理辯證,她跳脫主流新聞的淺層報導,深入科技對人性的衝擊。這些內容不僅增添敘事深度,也讓本書跳脫自傳框架,成為一部關於當代數位社會的深度觀察。
最震撼的一章莫過於關於社群平台與選舉操縱的揭露。在資訊成癮的今日,平台運營者已成為輿論的實質操控者。羅莉在事件爆發時不顧風險直搗矽谷總部,最終讓平台負責人鬆口面對問題。這不僅是一場記者的勝利,更是公眾監督機制的象徵。透過這個段落,讀者能強烈感受到新聞價值在科技洪流中的堅持與抵抗。
書名中的「怪胎」二字頗具深意,那些早期看似格格不入的創業者,最終多數掌握了話語與資源,改變了世界的運作方式。這些人既是英雄也是風險來源,他們的成敗與道德選擇,牽動了無數人的日常。羅莉以記者的眼光冷靜記錄這一切,又以女性的細膩書寫那些被忽略的情緒與真相,使得這本書在科技紀實作品中顯得獨樹一幟。
本書不僅提供一段與權力、科技交會的見證史,更是一部關於如何面對改變的成長故事。在這段旅程中,羅莉如同脫殼的龍蝦,在不斷的壓力與挑戰中蛻變。每一次採訪、每一次交鋒,都是一次脫離舊我、尋找新定位的契機。她證明了在資訊爆炸與科技濫權之下,仍有人願意追問、願意冒險,願意從邊緣出發去敲動核心。
閱讀這本書,不只是了解一位記者的職涯,更是一次重新認識我們所處世界的契機。當科技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工作模式與價值判斷時,我們是否還能保有真實、判斷與選擇的能力?羅莉用她十年的故事提醒我們:科技不只是工具,更是一面照見人性的鏡子。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