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長女病:我們不是天生愛扛責任,台灣跨世代女兒的故事
作者:張慧慈(小花媽)
出版社:游擊文化
出版日期:2025/04/01
語言:繁體中文
【博客來】
電子書->傳送門
平裝版->傳送門
我們常說,家裡的老大要成熟一點,要有肩膀,要懂事,要會體貼,而如果這位老大還是一位女兒,那麼這些期待往往會被加倍施加在她身上。她們被視為父母的小幫手、弟妹的守護神、家庭的支柱。這種不成文的社會規則,往往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每個家庭與每位長女的成長過程。《長女病:我們不是天生愛扛責任,台灣跨世代女兒的故事》這本書,便是從這樣的現象切入,深入描寫那些看似堅強卻背負重擔的女性人生,讓讀者重新理解長女這個角色所承受的壓力與犧牲。
這本書由一位經歷豐富、曾在多種產業穿梭、長年進行自我探索的作者所撰寫。她融合自身經歷與超過十位來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女性故事,逐步揭開社會對家中長女所設定的刻板印象和沉重期待。不論這些女性來自藍領家庭或中產家庭,不論是五年級生、七年級生還是九年級生,長女這個角色似乎始終難以喘息。從小便被要求懂事、成熟、負責任,這些角色期待往往深植於她們心中,並持續影響她們成年後的人際關係、工作選擇與自我認同。
書中多次提及長女們從小被視為理所當然的家庭幫手。她們往往在年紀尚小時便得照顧弟妹、協助家務、承擔家中責任。有些甚至為了支撐家庭經濟,放棄自己的學業與夢想,早早進入職場。這些孩子漸漸被訓練成為「最可靠的那一位」,她們的情緒、需求與渴望被擱置、被壓抑。整個成長過程中,她們學會不麻煩別人、學會扛起責任,彷彿出生的那一刻起,命運便已安排好她們成為照顧者,而非被照顧者。
這樣的故事不只是紙上談兵,也深深觸動了我自身的記憶與經歷。作為家中長女的我,從小就常被媽媽叮囑:「妳是姊姊,要讓弟弟」、「姊姊要幫忙分擔」、「妳要做弟妹的榜樣」。這些語句聽來合理,卻在無形中將責任和壓力堆疊在我肩上。漸漸地,我習慣了把自己放在最後,習慣了不說累、不喊苦,因為「姊姊不能任性」、「姊姊要成熟」。即使有時心裡委屈,也只能默默吞下,不敢輕易表達,久而久之,內心形成一種根深蒂固的自我約束。
作者在書中提出「親職化兒童」這個概念,引發我極大的共鳴。所謂親職化兒童,指的是那些在年幼時便被迫扮演成人角色的孩子。他們不僅在行為上過度成熟,更被家庭期待擔負起父母的職責。這些孩子多半因為父母缺席、工作繁忙或能力有限,而成為弟妹的主要照顧者,甚至代替父母進行情緒安撫或決策判斷。他們外表看來早熟、獨立,實則內心早已被剝奪了童年應有的單純與自由。在成年後,這樣的孩子常常難以卸下那份「我必須負責」的習慣,仍在無意識中重複著那份為人扛責的自我定位。
令我印象特別深刻的是書中提到作者的姑姑。她是一位用盡青春歲月照顧家庭,卻幾乎沒有機會為自己活一次的女性。她在生命即將走到盡頭時說:「我這輩子沒有一天是為自己而活的。」這句話直擊我心,久久不能平息。它讓我開始反思自己的人生是否也正在複製姑姑的軌跡?是否我們一代又一代的長女,總是默默地承擔著無形的家族期待,壓抑自己的夢想與渴望?只因為我們出生在長女的位置,就要自動成為那個犧牲者?
這本書不僅揭露了問題,更積極提出改變的可能。作者藉由多位女性的真實聲音,試圖喚起社會對於家庭分工與文化期待的重新檢視。她指出,照顧與付出不應該是女性或長女的專屬責任。每個人都有權利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與家庭角色,而非被出生排序所決定。我們應當鼓勵家庭成員之間的合作與理解,而不是將某些角色自動套用於某個人身上,尤其是還處於成長階段的孩子。
在閱讀的過程中,我逐漸理解:這本書其實是一封寫給無數女性的療癒之書。它讓我們不再孤單,讓我們意識到自己的困境並非個人脆弱,而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結構性問題。它邀請我們勇敢地說出自己的需要,不再將「堅強」視為唯一的出路,也不再將「付出」當成自我價值的唯一標準。它提醒我們:被照顧、被理解、被疼愛,是我們與生俱來的權利。
當作者說出「長女不是天生愛扛責任,而是社會把責任推給她們」時,那種直白與痛楚讓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共鳴。這句話像是一道裂縫,讓我們得以看見多年來被壓抑的情緒與委屈。她讓我明白,長女的壓力並不是她們不夠堅強,而是來自文化與家庭結構的不平衡。若要改變這一切,必須從每一個家庭、學校、職場乃至整個社會開始改寫對女性與姊姊的期待與定義。
現在的我,也開始在家庭中做出改變。我學會放下「我必須」的執念,學會允許自己不完美、不堅強、甚至可以脆弱。我學著向家人表達需求,不再一肩扛下所有責任。我也主動與父母對話,讓他們理解我並非萬能,讓他們知道我也需要被愛與被支持。這樣的過程雖然困難,但一步步帶我走向自由與自我認同。
《長女病:我們不是天生愛扛責任,台灣跨世代女兒的故事》不只是一本文學作品,更是一場關於女性角色與家庭結構的社會對話。它讓我們重新審視傳統文化中的性別角色與責任分配,也讓無數長女們獲得理解與療癒。我衷心推薦這本書給每一位女性、每一位家長、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更推薦給每一位正在努力做自己的你。願我們都能從「為別人而活」的習慣中醒來,勇敢為自己的人生做選擇;願我們都能不再只是那個默默無聞的姊姊,而是那個閃閃發光的自己。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