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麵包有可能是負三個嗎?用最有趣的方式認識日常生活中無所不在的數學觀念、應用與啟發

作者:永野裕之

譯者:許郁文

出版社:麥浩斯

出版日期:2025/02/20

語言:繁體中文


【博客來】

電子書->傳送門

平裝版->傳送門


麵包有可能是負三個嗎?用最有趣的方式認識日常生活中無所不在的數學觀念、應用與啟發



如果有人告訴我,數學其實是一門解讀世界運作規則的語言,一種不僅僅用於計算的工具,而是能夠理解自然、科技與人類思維的方式,我一開始可能會感到狐疑。然而,讀完永野裕之所著的《麵包有可能是負三個嗎?》這本書之後,我對數學的整體看法產生了顛覆性的轉變。這本書不只是一部談論數學的讀物,更像是一把用來打開思考大門的鑰匙。透過作者巧妙的觀察、豐富的舉例與獨特的詮釋,我彷彿跟隨他一同踏上了一段橫跨邏輯、藝術、哲學與科學的數學之旅。


書名《麵包有可能是負三個嗎?》本身就充滿吸引力,看似荒謬卻極具挑戰性與啟發性。這個看似無厘頭的問題,其實藏有深刻的哲思與數學智慧。一開始,我也對這樣的提問嗤之以鼻,但當作者深入解釋負數的意義與應用時,我才驚覺,我們早已在生活中不知不覺地使用了這些看似抽象的概念,只是從未察覺其背後的邏輯結構。透過這本書的引導,我逐步學會以不同的視角看待世界,不再只是表層地觀察現象,而是試著探究其背後的規則與邏輯。


書中運用了大量生活化又發人深省的例子來說明各種數學概念,例如鴿巢原理、費米推論、對數、質數、階乘、自然常數與虛數等。這些看似深奧的理論,透過作者的巧妙安排與日常事例的串聯,瞬間變得有血有肉。像是鴿巢原理這個聽起來像是邏輯遊戲的原理,在處理「是否可能有兩人擁有完全相同頭髮根數」這種問題時展現出令人驚喜的說服力,讓我深刻體會數學的力量不在於複雜,而在於簡單的概念如何應用於實際的情境。


我特別印象深刻的一章,是關於「一兆」這個龐大數字的解釋與詮釋。我們平時常會聽到這個單位,尤其在財經、天文等領域,但實際上有幾個人能真切地感受到「一兆」的大小?作者用了「數到一兆需要三萬年」這樣的比喻,甚至將其與「333個人一輩子的心跳總和」相提並論,讓抽象的數字變得具象而可感。這種轉化不僅提供了我嶄新的認知方式,也讓我對數字背後的實際意義有了更深層的理解與尊重。


此外,作者也將數學與現代科技與人類日常生活密切結合,舉出許多生動有趣的例子來說明數學的實用性與廣泛應用性。例如,降噪耳機的運作原理竟然與負數息息相關,這讓我大開眼界;而企業在高階面試中常出現的問題「東京有幾個人孔蓋?」則與費米推論有關,這類問題考驗的是邏輯、估算與快速思辨的能力。這些案例不僅拓展了我對數學功能的認識,也讓我明白,數學其實是一種實用的思考工具,能夠協助我們在複雜的現實中做出有效判斷與決策。


隨著閱讀的深入,我開始感受到數學並非一門死板的學問,而是一種無處不在的存在。我們在城市中行走時經過的建築設計、搭乘的捷運系統背後隱含著的網絡最佳化模型、在網路上所接收到的推薦內容與搜尋結果,也都來自於精密的演算法與數據運算。這些背後看不見的運作,正是數學應用的最佳體現。書中提到「鋪磁磚的數學」,讓我認識到從表面看起來只是裝飾與設計的動作,其實涉及平面幾何、對稱性、圖形填滿等精密數學概念,這樣的結合再次證明了數學與美感並非彼此對立,而是可以共生共榮的存在。


在介紹歷代數學家的章節,作者更像一位優雅的說書人,將那些教科書裡只剩下名字與公式的角色重新賦予生命。從幾何學的奠基者歐幾里得,到提出不完備定理的哥德爾,每位數學家都帶著屬於自己的故事與信念。他們不只是知識的創造者,更是用畢生精力去尋找真理與秩序的思維開拓者。這些故事讓我重新認識數學,不再只是問題與答案的集合體,而是一場長久且艱辛的思想冒險之旅。


更讓人著迷的是作者本身的多元背景。他不僅是數學補習班的名師,還有豐富的音樂經歷,甚至曾參與歌劇製作並獲獎。這樣跨界的背景讓他對於數學的理解顯得更具人文氣息與感性溫度。他在書中的語言不帶壓力與命令,而是帶著邀請與鼓勵,讓讀者自然而然進入數學的世界。他以輕鬆、詼諧又不失深度的敘述風格,成功拉近我與這門曾經敬而遠之的學科之間的距離。


「不可思議的計算」一章同樣令人驚豔。作者介紹了魔法陣的排列與解法,讓我第一次覺得數學與魔術有那麼一點相似,都是巧妙與邏輯的融合。他也提到了如何以雙手模擬心算方式,以及天秤秤重背後的進位邏輯,這些看似童趣的內容卻蘊含著古人的數學智慧。而對於基本運算符號「+」「-」「×」「÷」的歷史探索,更是讓我第一次意識到這些我們習以為常的符號,原來也有著深遠的發展歷程。


讀完這本書,我開始以全新的視角觀察日常事物:地鐵站的路線安排不只是便利性設計,而是空間與數學運算的結果;人群在特定路口的流動速度、擁擠程度,其實反映了統計與機率的動態運作;手機APP推播的內容背後,則是演算法根據行為預測所產生的結果。數學的滲透與參與,已不再是學術殿堂裡的高深知識,而是潛藏於我們生活的每一處。


當我再次回顧「麵包有可能是負三個嗎?」這個問題時,我不再覺得它只是幽默或荒謬的玩笑,而是將其視為一種開啟思考的契機。這個問題象徵著數學最根本的精神──懷疑、探索、假設、驗證與創造。數學的價值,或許不在於提供唯一正確的答案,而在於賦予我們追問的勇氣與推理的能力。


這本書完全跳脫了一般數學書籍給人的刻板印象。它不僅讓人重新認識數學,更激發出對數學的好奇心與探究慾。對我而言,《麵包有可能是負三個嗎?》是一本融合知識、趣味與哲思的傑作。它不只是一本學習工具書,更是一場知識與想像力交織的閱讀盛宴。


如果你曾因考試壓力或艱深理論而對數學感到畏懼,那麼這本書將會是你重新點燃數學熱情的最佳起點。它用最平易近人的方式,讓數學從雲端落入凡間,從抽象回歸日常,從恐懼轉為喜悅。它提醒我們,數學從來不是冷冰冰的符號堆砌,而是一種理解這個世界、感受其中奧妙的思考方式,只要你願意開始提問,就已經踏出了通往數學宇宙的第一步。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Word稿紙設定可以像是作文本,有格子的樣子

Word儲存格大小要怎麼調整

為什麼房東不願辦租屋補助?內幕真相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