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學校沒教但孩子一定要學的9堂理財課
作者:豬力安(李彥慶)
出版社:金尉
出版日期:2024/01/18
語言:繁體中文
【博客來】
電子書->傳送門
平裝版->傳送門
在「學校沒教但孩子一定要學的9堂理財課」這本書中,作者強調了引導孩子正確認識工作的必要性,尤其是在現今社會中,工作不僅是收入的來源,更是塑造價值觀的重要途徑。父母如何向孩子解釋工作和收入的關聯,對於孩子未來的理財觀念與職業態度具有深遠影響。
文中提到一個重要的觀念,即工作雖然能夠創造收入,但這個過程並非總是輕鬆愉快。這讓我聯想到自己的童年經歷。記得小時候,父親曾帶我參觀他的工作場所,那是一間機械工廠。第一次見到這樣的環境,我才明白父親每天都在一個充滿油污和金屬屑的地方工作。每當他回家後,我總能看到他拿著針挑出嵌在皮膚裡的小鐵屑。這種經驗深刻地讓我意識到,賺錢不容易,每一分收入都來自辛苦的勞動,這讓我更加珍惜父親的付出,明白工作與生活之間的微妙平衡。
作者強調透過八個問題來與孩子討論工作,這些問題不僅幫助孩子理解父母的工作,更能讓他們提前對工作有更清晰的認識。這些問題包括:父母的工作內容、工作的起因、賺錢的方式、工作中的挑戰與樂趣,以及未來從事該工作的技術需求等。這樣的方式能夠讓孩子在早期就建立起對工作的真實認識,不再單純將其視為一個收入來源,而是理解其中的責任感與成就感。
這種引導的方式讓我回想起自己在成長過程中學到的許多事。父親常常與我分享他的工作經驗,從中我逐漸了解到工作的辛勞與回報並非總是成正比的,有時候即使付出很多努力,也未必能立刻看到成果。這種教導幫助我理解了什麼是工作中的毅力與堅持,這也是理財觀念的一部分——並非所有的投資或付出都能帶來即時的回報,但持續的努力會在未來的某個時刻有所回應。
除此之外,書中提到讓孩子理解工作的樂趣與挑戰同樣重要。當我們僅僅將工作描述為賺錢的工具時,孩子容易對工作產生厭倦或抗拒。然而,若能透過父母的親身經驗告訴孩子工作中的成就感和樂趣,他們會對未來的職業生涯充滿期待。記得當年父親和我說過,他雖然每天面對繁重的體力勞動,但每當他完成一個複雜的模具設計並成功製作出來時,心中的滿足感無法言喻。這讓我明白,工作並不僅僅是生存的手段,它也可以是追求自我實現的一部分。
書中的另一個重要觀點是,父母應該教導孩子如何看待收入與支出。許多孩子對於金錢的認識非常淺薄,往往只知道花錢卻不明白賺錢的辛苦。透過讓孩子理解父母賺錢的過程,他們會更加珍惜來之不易的財富,並逐漸養成理性的消費習慣。這不僅僅是理財教育的一部分,更是一種價值觀的培養,讓孩子知道金錢不是無限的資源,而是需要通過智慧和努力來獲得。
書中豬力安老師的八個引導問題,不僅僅是在表面上讓孩子理解工作,更是一種深層次的教育過程。它鼓勵父母與孩子之間進行深入的對話,讓孩子明白工作的複雜性與現實性。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學會了責任、耐心以及對未來的規劃,這些都是理財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
回顧我自己的成長經歷,這些道理我從父親身上學到的不少。父親的工作不僅教會了我努力的重要性,也讓我學會了如何面對生活中的挫折與挑戰。每當我遇到困難時,我總是想到父親在工廠裡日復一日的工作,那種堅毅與奉獻精神成為了我面對生活挑戰時的力量源泉。
書中還提到了一個非常有趣的觀點,即工作並不僅僅是個人的選擇,它往往還與家庭的價值觀息息相關。當孩子看到父母如何看待工作、如何處理工作中的壓力時,他們也會不自覺地吸收這些態度並將其應用在自己未來的職業生涯中。因此,父母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不僅僅是生活的支柱,還是孩子理財與工作觀念的榜樣。
透過這本書的閱讀,我深刻地感受到理財教育並非僅僅是教孩子如何理性消費或積累財富,更是讓他們理解工作的本質、賺錢的過程,以及如何面對未來的挑戰。這種教育應該從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開始,從與孩子的對話到親身示範,讓他們逐漸建立起正確的價值觀,為未來的人生道路做好準備。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