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世界上最透明的故事

作者:杉井光  

譯者:簡捷

繪者:fusui

出版社:皇冠 

出版日期:2024/09/30

語言:繁體中文


【博客來】

平裝版->傳送門


 

世界上最透明的故事


在當代這個資訊爆炸、數位浪潮席捲一切的時代,實體書籍的存在意義似乎時常受到質詢。電子閱讀器輕便、環保、容量巨大,雲端書庫彷彿無窮無盡。然而,總有一些作品,以其獨特的存在方式,頑強地宣告著印刷媒介不可取代的魅力。《世界上最透明的故事》,這本由日本作家杉井光創作、在短時間內席捲日本與台灣書市的話題之作,便是一個極為有力的證明。它不僅僅是一個故事,更像是一場精心策劃的閱讀實驗,一次對「書」這個物理載體本身潛能的極致探索,一封獻給所有堅持紙本書溫度與質感的愛書人的深情告白。


初聞此書,是被其鋪天蓋地的讚譽與近乎神秘的宣傳語所吸引。「唯有紙本書得以實現」、「對詭計最大的敬意和最深的愛意」、「百年不遇,絕無僅有」、「看到之後就回不去了,一生只能體驗一次的設計」……這些極具煽動性的詞彙,伴隨著它在各大書店排行榜上的輝煌戰績(誠品、博客來、金石堂、紀伊國屋等幾乎無一例外地將其列為年度重點或暢銷冠軍),以及眾多作家、評論家、譯者、編輯乃至演員(從陳浩基、瀟湘神到陳妤、盧建彰)近乎「努力不暴雷」卻又難掩激動的推薦,共同營造出一種強烈的期待感與好奇心。這本書究竟隱藏著什麼樣的秘密?它如何能讓作者杉井光自信地宣稱「要完美翻譯這本小說,全世界恐怕就只有臺灣辦得到了」?它又憑什麼在電子書盛行的今日,僅憑實體版本便能創下驚人的銷售紀錄?懷抱著這些疑問,我翻開了這本裝幀素雅,封面插畫帶著一絲空靈與哀愁的作品,踏上了一段註定不平凡的閱讀旅程。


故事的帷幕:尋找遺失的文字,拼湊破碎的親情


《世界上最透明的故事》的敘事起點,圍繞著一位已故的文學巨擘——宮內彰吾展開。宮內是一位在文壇享有盛譽,作品等身的推理小說家,然而他的私生活卻是另一番複雜景象。他有著妻小,卻風流成性,在外留有多段情緣,甚至,與其中一位女性生下了一個孩子——本書的第一人稱敘述者,「我」。這個「我」,作為宮內彰吾的私生子,與這位聲名顯赫的父親幾乎沒有任何交集,直到父親因癌症病逝。


死亡並未帶來終結,反而開啟了一段意想不到的追尋。宮內的合法長子,出於對高額版稅的覬覦,主動聯繫了「我」。他告知,「我」們共同的父親在臨終前,似乎仍在秘密撰寫一部名為《世界上最透明的故事》的遺作。然而,手稿卻遍尋不著。這位同父異母的兄長希望「我」能利用自己在書店工作的便利與人脈,協助尋找這份可能價值連城的文稿。


起初,「我」的心態是複雜且帶有功利色彩的。身為書店從業人員,「我」深知知名作家離世往往會引發其作品的搶購熱潮,遺作的出版更是能將商業價值推向高峰。但隨著調查的深入,尤其是在得知宮內在創作這本小說時曾遭遇過難以言喻的寫作困境後,「我」的好奇心被點燃了。這位在情慾、名望與病痛的糾纏中走向生命盡頭的作家,他最後傾注心力、視為臨終寄託的《世界上最透明的故事》,究竟承載了什麼?它為何如此難以完成?它的「透明」又意指為何?


於是,「我」與負責宮內作品的編輯,一位名叫霧子的女性,結伴踏上了尋訪之路。她們像偵探一樣,走訪了宮內的家人(包括那位冷淡的遺孀和功利的長子)、長年合作的編輯、以及那些曾與他有過親密關係的情婦們。每一次訪談,都像是在拼湊一幅關於宮內彰吾的、充滿矛盾與陰影的肖像畫。他既是才華橫溢的創作者,也是情感關係中的背叛者;他是公眾眼中成功的作家,卻可能也是個內心孤獨、掙扎於創作瓶頸的凡人。


然而,就在父親的形象逐漸從模糊變得清晰的過程中,一個奇異的現象發生了:「我」周遭的一切,似乎也開始變得「透明」……這種「透明」,不僅僅是心理層面的感受,似乎還隱藏著更深層、更物理性的意涵,與那本遍尋不著的遺稿,以及這本書本身的閱讀體驗,產生了微妙而關鍵的聯繫。


形式的實驗:當「書」本身成為詭計的核心


談論《世界上最透明的故事》,幾乎不可能繞開其最為人稱道的、也是最難以言說的核心——那個「唯有紙本書得以實現」的設計。這並非簡單的敘述性詭計(雖然故事中也包含了敘事上的引導與誤導),而是將書籍的「物理形式」本身,巧妙地編織進了整個故事的結構與謎底之中。


許多推理小說或實驗性文學,會利用文字排列、章節設計、甚至是印刷上的特殊效果來製造驚奇。但《世界上最透明的故事》所達到的程度,用「登峰造極」來形容或許並不為過。它不是在書頁上玩一些無關痛癢的小花樣,而是讓書的「物質性」——紙張的質感、油墨的印跡、翻頁的動作,甚至是光線穿透的可能性——成為解開最終謎團、理解整個故事深層意義的關鍵鑰匙。


讀者在閱讀過程中,會跟隨主角的腳步,收集線索,推敲宮內彰吾的生平與遺作的秘密。故事的文字流暢,情感真摯,人物刻畫也相當立體,足以構成一部引人入勝的尋訪文學或家庭倫理劇。然而,作者杉井光真正厲害之處在於,他在讀者專注於故事「內容」的同時,悄悄地利用了故事的「載體」——也就是我們手中這本實體書——佈下了一個巨大的、幾乎無法察覺的陷阱,或者說,一個充滿愛意的驚喜。


當真相最終揭曉的那一刻,許多讀者(包括我在內)的反應恐怕正如眾多推薦者所描述的那樣:震驚、難以置信,隨之而來的是恍然大悟,以及一種混合著敬佩與感動的複雜情緒。你會忍不住回翻書頁,對照著謎底去驗證之前的閱讀感受,然後你會發現,那些看似尋常的文字、排版,甚至是書中反覆提及的「透明」概念,都早已埋下了伏筆。這不是一個可以靠聽書、看電子版、甚至是被轉述就能完全領會的體驗。你必須親手捧著這本書,用視覺、觸覺去感受它,才能完整地接收到作者、譯者、編輯團隊共同想要傳達的那個「奇蹟」。


這種設計,無疑是對當前數位閱讀趨勢的一種深刻反思,甚至是溫柔的抵抗。它並非否定電子媒介的價值,而是以一種極具創意的方式,凸顯了實體書獨有的、無法被輕易複製的「體驗維度」。它提醒我們,閱讀不僅僅是資訊的攝取,更可以是一種多感官參與的、與物質載體深度互動的過程。正如推書手L所言:「如果不是紙本書,那麼這本充滿愛的書就不可能存在。」


跨國的共謀:翻譯與編輯的極限挑戰


杉井光那句「要完美翻譯這本小說,全世界恐怕就只有臺灣辦得到了」,起初聽來或許有些誇張,但讀完全書並理解其核心設計後,便能體會此言非虛。這不僅僅是因為繁體中文的某些字形結構或書寫習慣可能更貼合原版的設計(這一點需要對照日文原版才能更精確判斷),更深層次的原因在於,這個設計本身對語言的依賴性極高,其效果的實現,需要譯者和編輯團隊付出超乎尋常的心力與巧思。


可以想像,當台灣的皇冠出版社決定引進這部作品時,所面臨的將是怎樣的挑戰。日本出版社的反覆確認(「你們真的做得出來嗎?」)絕非空穴來風。繁中版譯者簡捷稱其為「個人翻譯史上最沉重的鐐銬」,責編則視之為「編涯最大挑戰之一」。這背後,必然經歷了無數次的討論、測試、字斟句酌,甚至可能需要在排版、印刷工藝上進行特殊的配合。


這不再是單純的文字翻譯,而是對一個包含視覺、觸覺乃至概念層面的整體「作品」進行跨語言、跨文化的「復刻」。譯者不僅要準確傳達原文的語意和情感,更要找到一種能在中文語境下,再現(或至少是等效地實現)那個關鍵「設計」的方式。這需要對兩種語言的細微差別有著極高的敏感度,以及非凡的創造力。編輯則需要在版面設計、字體選擇、印刷監製等環節上精確把控,確保最終的成品能夠完美承載這個「詭計」。


因此,繁體中文版的《世界上最透明的故事》的誕生,本身就是一個值得稱道的「出版事件」。它不僅是作者杉井光與日本編輯「聯手犯案」的延續,更是台灣譯者與編輯團隊以其專業、熱情與智慧完成的一次「跨國犯罪」。讀者手中捧著的這本書,凝聚了從創作者到出版者的共同心血,它本身就是對「出版」這門技藝與熱忱的最高禮讚。正如譯者楊詠翔所言,這是「獻給紙本書的情書,也是對出版職人的禮讚」。能夠在不諳日文的情況下,體驗到如此接近原作精髓的閱讀感受,我們確實應該感謝所有參與締造這個「奇蹟」的幕後英雄。


透明的深意:愛、遺憾與超越形式的情感


儘管《世界上最透明的故事》以其驚人的形式設計讓人津津樂道,但如果僅僅將其視為一個炫技之作,那便低估了它的內涵。那個核心的「詭計」並非為了驚嚇或愚弄讀者而存在,恰恰相反,它最終指向的是一種深刻的情感連結,一種以極為特殊的方式傳遞的愛與關懷。


故事中,「我」追尋著素未謀面的父親的遺作,同時也在追尋著父親的真實面貌,以及自身存在的意義。宮內彰吾這位充滿爭議的作家,在他生命的最後階段,選擇用這樣一種「透明」的方式來創作,本身就充滿了象徵意味。這種「透明」,或許可以解讀為一種懺悔,一種對過往複雜關係的坦誠,一種試圖穿透隔閡、與那個未能親近的孩子建立聯繫的渴望。


當讀者最終「看到」那個秘密時,所感受到的不僅僅是智力上的震撼,更有情感上的觸動。那個看似冰冷的、技術性的設計,實則承載著溫暖的、甚至是笨拙的父愛。它像是一種密碼,一種只有通過特定的「閱讀儀式」才能解鎖的情感訊息。這使得整個故事超越了一個單純的尋寶或解謎框架,昇華為關於遺憾、理解、和解,以及愛如何能以意想不到的形式穿越時間與隔閡的主題探討。


作家陳曉唯提到,「透明」亦可解釋為「曉悟」,即在某個瞬間領會深意。這本書的閱讀過程,正是一個從困惑到逐漸清晰,最終豁然開朗的「曉悟」過程。而這個「曉悟」,不僅關乎故事的謎底,更關乎對書中人物情感的理解,以及對「書寫」與「閱讀」本身意義的重新認識。


封面插畫家fusui的設計也頗具匠心。那幅看似平淡的畫面,在閱讀前後會給人截然不同的感受。初看時可能只覺得是符合故事氛圍的場景描繪,但在知曉真相後再回看,便能從中讀出更多的隱喻與巧思,與故事的核心設計形成完美的呼應。


結語:一本值得珍藏的「閱讀體驗本身」


總結來說,《世界上最透明的故事》是一部極其獨特且難以歸類的作品。它是一部引人入勝的文學小說,講述了一個關於家庭、秘密與追尋的故事;它是一部佈局精巧的推理小說(雖然其「詭計」超越了傳統推理的範疇),挑戰著讀者的觀察力與思考慣性;它更是一部充滿實驗精神的「元小說」,將書籍的物理屬性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迫使讀者反思閱讀行為本身。


它或許不是那種情節跌宕起伏、讓人廢寢忘食的類型小說,但它所提供的閱讀「體驗」,絕對是深刻且難忘的。那種在解開謎底時的驚愕與感動,那種對作者、譯者、編輯巧思的由衷讚嘆,那種重新認識到實體書無可替代價值的滿足感,共同構成了一次珍貴的閱讀記憶。


在這個凡事追求效率、習慣快速滑動螢幕的時代,《世界上最透明的故事》像一個溫柔而堅定的提醒:有些事物,值得我們放慢腳步,用指尖去觸摸,用眼睛去凝視,用心去感受。它證明了,即使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古老的墨水與紙張,依然能夠承載最新穎、最震撼人心的創意與情感。


如果你是一位熱愛實體書的讀者,如果你對挑戰傳統閱讀邊界的實驗性作品感到好奇,如果你願意接受一次可能顛覆你對「書」的想像的旅程,那麼,請務必親自翻開這本《世界上最透明的故事》。正如眾多推薦者所強調的,這是一次「一生只能體驗一次」的設計,一個「看到之後就回不去」的瞬間。這本書本身,就是它所講述的那個「世界上最透明的故事」最完美的呈現。它不僅僅是一本書,它是一件獻給閱讀的精緻工藝品,一場由文字、紙張和讀者的心共同完成的奇蹟。Just讀it,然後,準備好迎接那份獨一無二的驚喜與感動吧。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Word稿紙設定可以像是作文本,有格子的樣子

Word儲存格大小要怎麼調整

為什麼房東不願辦租屋補助?內幕真相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