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草木真情──故宮詩畫裡的植物學

作者:黃生,楊智凱

出版社:貓頭鷹

出版日期:2024/08/17

語言:繁體中文


【博客來】

電子書->傳送門

平裝版->傳送門


草木真情



《草木真情──故宮詩畫裡的植物學》這本書帶領讀者以全新的視角,從植物學的角度重新審視故宮珍藏的詩畫作品。它巧妙地結合了現代植物學知識與古代繪畫的藝術性,揭示了這些畫作中所描繪的植物背後所蘊藏的故事。書中透過分析明確描繪植物的國寶級名畫,讓讀者發現古人透過植物與大自然進行對話的獨特方式。


在這本書中,作者黃生與楊智凱兩位專家結合植物分類學與民族植物學的專業知識,精選了163幅故宮典藏中的花卉、草木及蔬果畫作,提出跨時代的問題與觀察。這些畫作跨越宋代到清代,透過不同時代的藝術創作,讓我們看到畫中植物的變化和文化意涵。例如,書中提出了宋代與清代所繪蘋果的差異,松樹為何被用來比喻堅韌不屈的精神,以及桃李園與梨園的象徵意義等問題。


這本書分為20個章節,按照不同的植物分類進行探討,每章節不僅展示了故宮大師的畫作,還介紹了相關的自然背景、畫上題字與古代詩詞,並透過現代植物學的角度來解讀這些畫作中的植物。這些作品不僅僅是古代藝術的精髓,也展現了植物與古人生活的深厚連結。透過閱讀這些作品,我們能從中發現古人如何通過植物表達情感、抒發胸懷,並見證植物在古代文化中的重要性。


在中國繪畫中,植物經常承載著象徵意義,並與文學、詩詞密不可分。從宋徽宗到蘇軾,再到清代的錢維城,這些名家的作品不僅僅是在描繪自然之美,更在詩畫中體現了他們對大自然的觀察與情感聯繫。例如,松樹常常象徵著堅忍與不屈,如宋代馬麟的《靜聽松風》描繪了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場景。而蘇東坡的《寒食帖》則以海棠花來表達自己懷才不遇的情感。此外,錢維城的梅花寫生畫也讓我們得以一窺當時園藝的記錄與描繪。


這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通過大師的畫作與現代的生態照片進行對照,讓讀者能夠同時欣賞古代藝術和現代植物學的視角。每一幅古畫中的植物都被一一解讀,不僅揭示了它們在當代環境中的分布,還展示了它們如何在今天繼續與我們產生聯繫。這樣的跨領域分析讓我們不僅僅是在觀看一幅畫作,而是透過植物這一主題,進行一場橫跨古今的對話。


故宮詩畫裡的植物往往被賦予了深厚的文化意涵,這些植物不僅是古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他們表達情感、哲學思想的重要媒介。例如,杜鵑作為一種植物,既是一種花名,也是鳥名,體現了植物與動物之間的交互關係。古人常常通過植物來進行比喻,如桃李常被用來象徵師生關係,而梨園則代表了傳統戲劇。


黃生與楊智凱在書中不僅展示了植物學知識,還通過古詩詞的引經據典,讓讀者深入理解這些植物在中國文化中的地位與象徵意義。他們結合了文學與科學的力量,讓這本書成為了一座連結古今的橋樑。


書中提到的每種植物,不僅在過去與古人息息相關,也在今天繼續對我們的生活產生影響。這本書通過對植物的詳盡分析,帶領讀者理解這些植物如何在藝術與自然之間穿梭,並在不同的歷史時期與文人墨客進行對話。從這些名畫中,我們不僅可以欣賞古代藝術的大師風範,也能透過現代植物學的知識,重新審視這些植物在我們生活中的重要性。


松樹常被用來象徵人的堅韌與忠誠,書中分析了不同時期畫作中的松樹種類,揭示了古人對松樹的不同認識與詮釋。書中也討論了蘋果的象徵意義,以及不同時代對蘋果的描繪方式,這些細微的差異讓我們看到文化與藝術的變遷。


除了松樹與蘋果,書中還分析了許多其他常見的植物,如海棠、梅花、杜鵑等,這些植物在古畫中既是自然的再現,也是藝術家思想情感的寄託。書中深入探討了植物在文學作品中的表現,並結合現代植物學的知識,讓我們對這些植物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


《草木真情──故宮詩畫裡的植物學》不僅是一部藝術與科學的結合之作,還是一場跨越時空的文化探索。透過這本書,讀者不僅能欣賞到故宮珍藏的藝術瑰寶,還能從植物學的角度發現古畫中隱藏的故事。這本書讓我們重新思考植物在文化中的象徵意義,也讓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更珍視自然的美與價值。


留言

【重點推薦】人生大挑戰

當你對人生有過疑問、對命運感到困惑,或曾在夜深人靜時思考「我到底為什麼會出生?」——那你絕不能錯過這三本書。它們不只是解答人生疑問,更像是一把鑰匙,打開你從未想像過的真相之門。從靈魂的來源、死亡的意義,到神祕的宇宙與外星生命,每一頁都可能顛覆你以往的信念,帶來前所未有的震撼與啟發。點擊連結,親自驗證這場靈性與智慧的深度對話。

(文字)網站:https://toh.org.tw/

(說書)Youtube人間小路:https://www.youtube.com/@sober-minded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Word稿紙設定可以像是作文本,有格子的樣子

Word儲存格大小要怎麼調整

鷹架工法介紹,鷹架搭建技巧大揭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