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地下鄉愁藍調
作者:馬世芳
出版社:新經典文化
出版日期:2024/01/31
語言:繁體中文
【博客來】
電子書->傳送門
平裝版->傳送門
《地下鄉愁藍調》是一部深具個人色彩與時代背景交織的作品,由馬世芳撰寫。這本書在十年前出版,並在今年推出了增訂版。作為音樂評論家、廣播人和作家,馬世芳以他的獨特筆觸和個人經歷,為我們描繪出一段段令人深思的音樂與時代交織的故事。本文將以這本書為核心,進行一個較為深入的分析和回顧。
回溯的力量
在閱讀《地下鄉愁藍調》時,首先吸引我的,是馬世芳如何運用回憶來將過去與當下連結。他的寫作風格充滿情感,彷彿每一篇文章都是從一個特定的時間點攫取出來的記憶片段。這種回溯的力量,不僅讓讀者能夠重新審視過去的音樂作品,也讓我們在其中看到那個時代的種種情感流轉。
書中描述的許多情景,特別是馬世芳在舊家房間裡聆聽音樂、書寫評論的情景,讓我感受到一種時空交錯的感覺。這些看似隨意的文字,卻蘊含著深刻的反思與情感。在他的文字下,我們彷彿能夠聽到那些當年震撼過他的音樂,也能夠感受到他作為一個音樂評論者的思索和掙扎。
音樂與青春的交織
馬世芳在書中提到了許多音樂與他青春期的交織。這讓我不禁思考,音樂如何成為我們青春歲月中的重要伴侶,並深深影響了我們的成長與價值觀。在《地下鄉愁藍調》中,馬世芳對音樂的熱情不僅僅停留在聆聽層面,更是對音樂背後所承載的文化、社會與歷史意義進行深度挖掘。
在書中,我尤其對他描述60年代和70年代的音樂場景感到著迷。他對披頭四、藍儂、科恩等音樂人的評論,不僅是單純的音樂鑑賞,還透過他獨特的視角,將這些音樂家與社會脈絡連結起來。這樣的評論方式,讓我們不僅僅是聽到音樂,還能夠透過這些音樂來理解一個更廣闊的時代背景。
書寫的力量
馬世芳的文字風格簡潔卻充滿力量。他的每一句話都像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結晶,既不浮誇也不過於情感化,恰到好處地表達了他的感受與思索。這樣的寫作風格,讓我在閱讀過程中感受到一種強烈的真實感。他不僅僅是在描述音樂,更多的是在講述音樂如何影響他的生命,以及這些音樂如何塑造了他對世界的理解。
書中有一篇文章提到他如何坐在房間裡聆聽音樂,並將那些樂句、節拍化為文字的過程。這種文字與音樂的轉化,讓我感受到書寫本身的力量。在他筆下,那些原本無聲的文字彷彿重新變得有聲有色,讀者彷彿能夠透過他的文字,重新經歷那些動人的音樂時刻。
反思與啟發
馬世芳在書中不僅僅停留於對過去的回憶與記錄,他的文字更是一種對自我與時代的反思。在《地下鄉愁藍調》中,他透過音樂的鑑賞,探討了許多關於青春、成長、社會變遷等深層次的問題。這些問題不僅僅是馬世芳個人的思索,更是我們每個人都需要面對的人生課題。
在書中,我感受到他對於過去的懷念,但同時也感受到他對於未來的期待與探索。這種過去與未來的交錯,讓這本書充滿了一種動人的力量。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音樂的書,更是一部關於人生的作品。
跨越時代的音樂
《地下鄉愁藍調》中的音樂評論涵蓋了幾個不同的時代,從60年代的搖滾樂,到70年代的民歌運動,再到現代的華語流行音樂。馬世芳用他敏銳的耳朵,為我們描繪了這些音樂如何在不同的時代發揮作用,如何影響當時的年輕人。
在書中,他尤其強調了音樂對於社會變革的力量。無論是民歌運動還是搖滾樂,這些音樂形式都不僅僅是娛樂,更是一種對社會現狀的挑戰與反思。馬世芳通過這些音樂,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充滿希望與變革的年代,也讓我們重新思考音樂在現代社會中的角色。
與自我對話的過程
閱讀《地下鄉愁藍調》的過程,也讓我進行了一場與自我的對話。書中那些關於青春、音樂與成長的話題,讓我不禁回想起自己的成長經歷。我們每個人都會在某個特定的時刻,受到某首歌曲的啟發,或者因為某段旋律而改變對生活的看法。而馬世芳的文字,正好提供了這樣一個平台,讓我們可以重新審視自己的內心世界。
這本書讓我思考到,無論是音樂還是文字,都有一種跨越時間與空間的力量。它們可以在不同的時代觸動人心,可以在不同的文化中找到共鳴。而馬世芳通過他的文字,讓我們看到這種力量如何在他的生命中發揮作用,也讓我們有機會透過他的經歷來反思自己的生活。
結語
《地下鄉愁藍調》不僅僅是一部音樂評論集,它更像是一部關於生命與時代的紀錄。在馬世芳的筆下,我們看到了一個年輕人如何透過音樂來理解世界,也看到他如何在音樂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價值與意義。這本書充滿了個人的情感與社會的脈動,是一本值得細細品味的作品。
當我合上這本書時,感受到的是一種難以言喻的力量。馬世芳透過他對音樂的熱愛,為我們展現了一個豐富而深刻的世界。這本書讓我重新思考音樂的力量,也讓我反思自己對於生活的態度。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或許正是這些看似簡單的音樂與文字,能夠帶給我們一些不變的啟示與力量。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