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黑天鵝投資大師們:洞悉極端事件的本質,在混沌時局發現投資機會的那群人
作者:史考特・派特森
原文作者:Scott Patterson
譯者:洪慧芳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24/02/22
語言:繁體中文
【博客來】
電子書->傳送門
平裝版->傳送門
【Youtube】
納西姆·尼古拉斯·塔雷伯以《黑天鵝效應》這本書迅速崛起於學術界和金融圈。他不僅是位學者,還是經驗豐富的交易員,將「黑天鵝」這一難以預測的極端事件理論運用在金融市場中,實現了顯著的盈利。作者史考特·派特森在這本書中深入探討那些成功預測極端事件的交易員,揭示他們如何在危機中獲得財富,並探討市場中的不同風險預測學派。
當今世界愈發極端,無論是全球疫情、氣候變遷,還是政治和經濟的動盪,我們都面臨著潛在的危機。而正是在這種混亂中,有些人逆勢而上,通過獨特的風險管理策略賺取了巨額財富。這些策略是否真正奏效,抑或背後有著某種特殊的交易手法?派特森通過獨家訪問金融圈內的避險基金,並與其他領域的專家交流,試圖解答這個問題。他採訪了多位從事地震預測、反恐與氣候風險管理的專家,試圖瞭解是否真的有人能通過押注災難而獲取巨大回報。
在金融市場中,主要有兩種風險管理學派。第一派系是以塔雷伯為代表的「黑天鵝效應」理論,該理論強調極端事件是無法預測的,人類無法準確預見那些重大而毀滅性的事件。塔雷伯的長期合夥人馬克·史匹茲納格爾於2007年創立了寰宇避險基金(Universa),專門設計策略來應對金融市場中的極端波動,成功在市場動盪中賺取數十億美元。
另一個學派則相信混亂是可以通過數學模型預測的。他們的領袖是法國數學家狄迪耶·索耐特,他的觀點與塔雷伯相對立。索耐特認為,某些極端事件,雖然稀有,但並非完全不可預測。他提出「龍王效應」的概念,認為某些重大事件是在可觀察的數據和趨勢下逐漸形成的,因此可以事先偵測並預防。
這兩個風險管理學派的分歧正是金融市場中如何應對極端風險的核心問題。塔雷伯的「黑天鵝效應」注重對不可預測風險的應對,通過少量押注極端市場變動來獲利。這種策略雖然通常帶來小幅虧損,但一旦市場出現大幅波動,收益會是投資的數倍以上。相比之下,索耐特的「龍王效應」則認為,某些極端事件的發生是有跡可循的,他認為透過數學模型可以預測這些風險,並在災難發生之前採取對應措施。
書中還深入探討了這兩種策略如何在歷史重大事件中應用,從2008年的金融危機到新冠疫情,兩派策略都展現了各自的優勢與不足。塔雷伯的「黑天鵝策略」強調隨機性和不可預測性,而索耐特的「龍王策略」則試圖通過精確的數學模型來預測危機的發生。
此外,派特森也拓展了討論,探討其他領域如氣候變遷、網絡攻擊和恐怖主義等方面的極端事件風險。這些事件的系統性風險如何影響金融市場,並且哪些避險基金正積極針對這些風險進行投資,成為了討論的重點。
書中的第一部分主要介紹了黑天鵝和龍王效應,並說明了寰宇避險基金如何利用黑天鵝策略來應對市場風險。塔雷伯認為,未來的市場變動將由難以預測的重大事件主導,這些事件的影響通常被低估,給了交易員賺取豐厚回報的機會。但同時,也意味著大多數投資者低估了自己所承擔的風險。
第二部分則聚焦於兩派策略的發展,尤其是在2008年金融危機和2020年新冠疫情期間的應用。透過這些歷史事件,派特森展示了如何利用極端市場變動進行投資,並賺取超額收益。
第三部分進一步探討了全球面臨的系統性風險,從氣候災難到網絡攻擊,再到全球恐怖主義,這些風險同樣可以通過一定的策略進行預測和管理。隨著這些風險的增加,越來越多的基金開始專注於這些潛在的威脅,並嘗試從中獲取收益。
總結來看,這本書揭示了兩種截然不同的風險管理策略——黑天鵝和龍王效應,並展現了它們在面對極端事件時的應用。無論是無法預測的隨機風險,還是通過數據預測的可控風險,這些策略都對現代金融市場的風險管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透過這些視角,派特森帶領讀者走進了一個極端事件主導的世界,探討如何應對日益複雜且危險的全球金融市場。
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投資與金融的作品,它也涉及了人類面對極端不確定性的應對策略。透過對風險的深刻理解與操作,這些金融巨頭能夠在混亂中找到機會,而普通讀者也能從中學習到如何在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中安然度過。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