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僧人心態:從道場到職場,訓練你的心,過著平靜而有目標的每一天
作者:傑‧謝帝
原文作者: Jay Shetty
譯者:周家麒
出版社:方智
出版日期:2020/10/01
語言:繁體中文
【博客來】
電子書->傳送門
平裝版->傳送門
【Youtube影片】
成長的過程中,我們總是許下「要一直快樂」的願望,然而當步入成年、開始面對生活的現實時,卻逐漸發現快樂並非我們唯一的需求,內心的平靜反而變得更加珍貴。
這本書正是從這個角度出發,指引讀者從內到外尋找那份平靜。書中的內容廣泛,涵蓋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從個人生活到職場,從自我價值的建立到人際關係的經營,無一不涉及。作者透過具體的練習和方法,教導我們如何面對生活中的挑戰,並逐步達到內心的平衡。
自我覺察與價值觀的釐清
書中首先帶領讀者進行內在的覺察,幫助我們了解自己對生活、工作、以及人際關係的看法與價值觀。這不僅僅是自我反思的過程,更是一個重新定義自己意圖的機會。當我們能夠正確理解自己的想法與行為背後的動機時,就能更加有效地應對外界的壓力與挑戰。
許多人在現代社會中,總是感到迷失,無法從比較中解脫出來。無論是對自己的苛求還是對外在標準的屈從,這些都讓我們陷入一種不斷批判自己的惡性循環。而這本書強調,我們需要學會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並從弱點中看到成長的可能性。正如書中所提到的,不把失敗視為一種個人的過失,而是認識到正因為我們的侷限,才使得他人的長處得以展現。
面對外界的期待與壓力
外界的眼光,常常成為我們追求成就與幸福的最大阻力。在書中,作者提出了一個很有意思的概念:當我們能夠找到屬於自己的「法」,即我們的天賦與熱情與外界需求契合時,就能夠達到一種內外合一的狀態。
然而,現實生活中,我們時常被周遭的聲音干擾,難以真正專注於自己內心的目標。書中建議,我們可以透過一些簡單的測驗來釐清自己的性格特質,了解自己的強項與不足。這樣的過程不僅能幫助我們更好地認識自己,還能使我們在面對外界期待時,保有一份冷靜與堅定。
這種「法」的概念,讓我們不再需要為了滿足他人的期待而迷失自我。相反地,當我們明確自己的目標與價值時,外界的批評與比較將不再具有那麼大的影響力。我們不再需要用外在的標準來評估自己的成就,因為我們清楚自己正在追尋什麼。
感恩的力量與自尊的提升
在這本書中,感恩被視為一種非常強大的情感工具。作者指出,當我們學會感恩時,不僅能夠幫助我們克服內心的痛苦,還能大幅提升我們的自尊心。
感恩與自尊之間的關聯,對許多人來說可能並不明顯。當我們陷入自我懷疑或自卑時,外界的幫助往往被我們視而不見,甚至會排斥他人的善意。然而,感恩可以幫助我們轉變這種心態,讓我們重新關注自己已經擁有的,而非過度糾結於失去的。
這也提醒了我們,生活中許多看似理所當然的事,其實是值得感恩的。從家庭的支持、朋友的陪伴,到生活中那份安全感,這些都是我們可以在感恩中找到的珍貴禮物。
愛與服務的互惠
除了感恩,作者還提出了愛與服務的概念。書中強調,真正的愛不應該是有條件的交易,而應該是一份無私的付出。然而,這種付出並不意味著我們總是需要在愛中扮演受害者的角色。相反地,當我們學會以一顆無私的心去服務他人時,自己也會從中得到內心的滿足與成長。
書中提到,愛是一種網絡,而非一對一的交換。我們可能會付出愛給一些無法回報我們的人,但在另一個地方,我們同樣會接收到來自他人的愛。這種互惠並不是立即可見的,但它確實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中。當我們以這種觀點看待愛與服務時,便能夠更加平和地面對那些看似不公平的關係。
這一觀點讓我深有感觸。我們在生活中常常期待付出後的回報,無論是來自愛情、友情,還是工作上的努力。然而,真正的滿足感往往來自於無條件的付出。當我們不再執著於回報時,反而能夠體會到服務他人所帶來的內心平靜。
自我成長的旅程
這本書的核心思想,就是幫助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平靜,並在自我成長的過程中逐漸提升自我價值。無論是面對失敗、外界的期待,還是處理人際關係與自我內在的矛盾,這本書提供了實用的建議與技巧,幫助我們在這條成長的道路上前行。
我認為,這本書適合那些渴望自我覺察與內在平衡的人閱讀。它提供了許多值得反思的觀點,讓我們可以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態度與情感模式。在這個充滿壓力與挑戰的現代社會中,學會找到內心的平靜與安寧,或許正是我們每個人都需要的技能。
如果你也像我一樣,時常感到迷茫,這本書或許能夠幫助你在尋找平靜的過程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向。這不是一本解決所有問題的書,但它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起點,讓我們開始探索內心,並從中找到真正的快樂與滿足。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