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丹麥人為什麼這麼有創造力
作者:克里斯蒂安‧史戴德, 琳‧譚葛爾
原文作者:Christian Stadil, Lene Tanggaard
譯者:劉慧玉
出版社:臉譜
出版日期:2015/10/10
語言:繁體中文
【博客來】
平裝版->傳送門
在閱讀《丹麥人為什麼這麼有創造力?》這本書後,我對丹麥人的創造力有了更深的理解與啟發。這本書透過訪談多名成功且充滿創意的丹麥企業家與個人,揭示了創造力背後的秘密,並總結了許多實用的觀點與技巧,讓人對如何培養與激發創造力有了更全面的認識。
書中提到創造力與恐懼之間的關聯。這讓我思考,恐懼是否真能成為創意的推動力?我們常認為恐懼會抑制人的思維,但事實上,適度的恐懼反而能激發出人們面對未知挑戰時的創意潛能。當人們處於不確定的環境中,恐懼感會促使他們尋找新的解決方案,進而觸發創意的火花。這種觀點對於現代社會中面對激烈競爭與快速變化的職場人士尤為重要,因為他們需要學會將恐懼轉化為創新的動力。
書中強調了每個人都具備創造力,這打破了「創意只屬於天才」的迷思。創造力並非天賦異稟,而是一種可以透過後天培養的能力。關鍵在於如何引導自己的思維,並願意冒險去探索未知的領域。丹麥的創新核心在於「沿著已知的邊界向未知探索」,這種策略性且謹慎的創新方式,不僅能夠保持創意的連貫性,還能避免過度冒險所帶來的風險。
書中提到「點子貼」的概念,這讓我深感興趣。這種方法可以將零散的靈感聚集起來,透過不斷地思考與整理,最終形成有價值的創意。在這個過程中,專業能力、勇氣、熱情、懷疑能力以及承擔風險的意願,都是不可或缺的前提。這使我更加理解,創意並非憑空而來,而是需要積累與勇氣來推動的。
另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觀點是,創造力的提升需要決心。當我們決定要展現創意時,實際上已經跨出了成功的第一步。創意的萌芽不僅僅來自靈感,更需要我們主動去行動。書中提到,創意的DNA並不存在,這意味著創意是可以通過後天的努力與環境來激發的。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我們都應該主動去尋找激發創意的方法,並且不斷地嘗試與實踐。
書中也強調了創意不是個人的獨奏,而是一種群體的合作。創造力的激發往往需要他人的幫助與啟發,這讓我意識到合作的重要性。許多成功的創作者不僅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還懂得如何與他人合作,並從中汲取靈感。這種互動不僅能夠增加創意的多樣性,還能提升作品的質量與影響力。
書中也提到「人為阻礙」與限制對創意的重要性。這一觀點引發了我的思考,是否創意真的需要一定的限制來激發?答案是肯定的。適當的限制可以幫助我們集中精力,避免在過多的選擇中迷失自己,從而更容易產生具體且有深度的創意。這種觀點提醒我們,創意並不一定要追求完全的自由,反而應該在一定的框架內尋找突破。
我特別認同書中提到的「創作前提是對工作主題有強烈認同,能全心投入」這一觀點。創意來自於對工作的熱愛與投入,只有真正熱愛自己所做的事情,才能夠持續不斷地激發創意。這讓我聯想到,無論是在工作還是生活中,我們都應該尋找到讓自己熱愛的事物,並投入全力去實現它。
《丹麥人為什麼這麼有創造力?》這本書通過多個角度深入探討了創造力的本質與來源,並提出了許多實用的建議與方法。無論你是創意工作者,還是對創意感到困惑的人,都能從中獲得啟發。閱讀這本書後,我深刻感受到,創造力並非天生,而是一種可以培養與激發的能力,關鍵在於我們是否願意探索未知,並不斷突破自我。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