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警告!白內障年輕化,3大早期症狀別忽視
白內障(Cataract)過去常被視為老年人的眼疾,但近年來,眼科門診卻發現有越來越多年輕患者被診斷出罹患白內障,甚至年僅三、四十歲就出現明顯視力模糊的案例。醫師警告,白內障年輕化的趨勢不容小覷,若忽視早期症狀,可能會加速視力惡化,甚至影響生活與工作。
以下將從白內障的定義、成因、年輕化原因談起,再深入解析3大早期症狀,並提供診斷、治療與預防建議,幫助大家提早防範。
一、什麼是白內障?
白內障是指眼睛內的水晶體因蛋白質變性或混濁,導致光線無法順利穿透,視覺影像因此變得模糊或失真。
水晶體就像相機鏡頭一樣,負責聚焦與調節焦距;當它變得混濁,就好比鏡頭被霧氣或灰塵覆蓋,即使外界環境再亮,視覺品質依然大幅下降。
二、白內障年輕化的原因
過去白內障多與老化有關,通常出現在60歲以上人群,但近十年來,三、四十歲甚至二十多歲的患者比例逐漸上升,背後原因主要包括:
長時間使用3C產品
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普及,導致現代人每天長時間盯著螢幕,增加了眼睛的氧化壓力與光線傷害,尤其是藍光對水晶體與視網膜的損害不可忽視。
紫外線暴露
戶外活動時間長、缺乏適當的防護措施(如太陽眼鏡、帽子)會讓紫外線加速水晶體老化與混濁。
慢性疾病與代謝異常
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慢性病患者,因血糖與代謝異常,容易加快水晶體的混濁速度。
不健康生活習慣
吸菸、長期飲酒、熬夜、缺乏運動等,都會增加自由基對眼睛的傷害。
外傷與藥物影響
眼部外傷、長期使用含類固醇成分的藥物(如氣喘吸入劑、皮膚藥膏)都可能引發早發性白內障。
三、白內障的3大早期症狀
白內障的發展通常緩慢,但若能在早期察覺並就醫,可有效延緩惡化。醫師提醒,以下三大症狀是警訊:
1. 視力模糊且持續惡化
初期可能只是覺得眼睛「霧霧的」,像隔著毛玻璃看東西,即使換新眼鏡度數也無法改善。隨著時間推進,視力會持續下降,閱讀、看手機甚至走路都受影響。
2. 夜間視力變差、畏光
白內障會讓光線散射,導致夜間開車時燈光變得刺眼、眩光加劇,也可能在昏暗環境中看不清楚物體輪廓,增加意外風險。
3. 顏色感知改變
患者可能發現顏色變得偏黃或暗淡,甚至分辨紅、綠等顏色變得困難。這是因為水晶體混濁後,光線穿透與色彩感知能力下降所致。
四、診斷與檢查方式
如果懷疑自己有上述症狀,應盡快就醫,透過以下檢查確認狀況:
視力檢查
檢測裸視與矯正視力變化。
裂隙燈檢查
透過顯微鏡觀察水晶體的混濁程度與位置。
眼底檢查
確認是否有其他視網膜疾病影響視力。
五、白內障的治療方式
目前,白內障唯一有效的治療方法是手術,當影響日常生活時,醫師會建議進行手術。
超音波乳化術(Phacoemulsification)
以超音波震動將混濁的水晶體乳化並吸出,再植入人工水晶體。
飛秒雷射輔助白內障手術
利用雷射切割更精準,減少對眼睛組織的損傷。
手術時間通常只需15~30分鐘,術後恢復快,成功率高。
六、預防白內障年輕化的日常方法
減少紫外線曝曬
戶外配戴抗UV太陽眼鏡與帽子。
限制3C使用時間
遵守「20-20-20」護眼法則:每20分鐘看遠20英尺(約6公尺)處20秒。
控制慢性疾病
穩定血糖與血壓,減少對水晶體的傷害。
均衡飲食
攝取富含維生素C、E、葉黃素、玉米黃素的食物,幫助抗氧化。
戒菸限酒
降低自由基傷害眼睛的機會。
定期眼科檢查
每年一次例行檢查,有助於提早發現病變。
七、結語
白內障不再只是老年人的專利,年輕化的趨勢意味著眼睛健康管理必須提早開始。一旦出現視力模糊、夜間畏光、顏色辨識異常等情況,就應盡快就醫檢查,及早採取治療與保護措施,才能延緩惡化、維持清晰視界。
眼睛只有一雙,別等到視界變得模糊不清才後悔。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