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對食物就能抗發炎!營養師推薦的 10 大超級食材清單
發炎並不全是壞事,它是人體免疫系統對抗外來病原的自然反應。然而,若發炎反應長期存在,就會演變為「慢性發炎」,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關節炎等健康風險。除了生活型態調整,飲食是影響發炎程度的重要因素。
營養師指出,選對食材、搭配均衡飲食,能有效幫助身體降溫、緩解慢性發炎。以下整理 10 大抗發炎超級食材,並附上營養重點與吃法建議,讓你每天餐桌都能變成保養身體的藥房。
1. 鮭魚 — 富含 Omega-3 的海洋護盾
抗發炎機制
鮭魚富含 EPA 與 DHA(屬於 Omega-3 脂肪酸),能調節免疫反應,抑制促發炎物質(如前列腺素和細胞激素)的生成,降低關節與心血管的慢性發炎。
營養亮點
除了 Omega-3,鮭魚還含有高品質蛋白質、維生素 D 與硒,能維持骨骼、免疫力與抗氧化功能。
食用建議
每週 2-3 次,烤、蒸、煮都可,避免高溫油炸以防破壞 Omega-3。
2. 藍莓 — 抗氧化力滿分的小藍寶
抗發炎機制
藍莓含有大量花青素(Anthocyanins),能清除自由基、減少氧化壓力,並抑制慢性發炎反應。
營養亮點
富含維生素 C、維生素 K 及膳食纖維,有助於增強免疫與腸道健康。
食用建議
可直接當零食,或搭配優格、燕麥片食用,每日約一杯(150 克)即可。
3. 綠茶 — 茶多酚的天然護體膜
抗發炎機制
綠茶富含兒茶素(EGCG),能調節免疫細胞活性,抑制 NF-κB 等發炎相關信號路徑。
營養亮點
除了抗發炎,綠茶還有助於促進代謝、維持心血管健康。
食用建議
建議每日 1-2 杯,避免睡前飲用以防咖啡因影響睡眠。
4. 西蘭花 — 硫代葡萄糖苷的綠色武器
抗發炎機制
西蘭花含有蘿蔔硫素(Sulforaphane),可啟動體內抗氧化酵素,降低發炎標誌物。
營養亮點
富含維生素 C、K、葉酸及膳食纖維,有助於免疫力、骨骼與腸道健康。
食用建議
清蒸或快炒最能保留營養,避免長時間高溫烹煮。
5. 薑黃 — 薑黃素的天然消炎藥
抗發炎機制
薑黃中的薑黃素(Curcumin)可抑制多種發炎酶及信號通路,廣泛應用於關節炎與腸道發炎的輔助治療。
營養亮點
強大的抗氧化力,有助延緩細胞老化。
食用建議
薑黃素與黑胡椒搭配可提升吸收率,可入菜、煮湯或調製薑黃牛奶。
6. 核桃 — 植物性 Omega-3 的寶庫
抗發炎機制
核桃含有 α-次亞麻油酸(ALA),能在體內轉換成 Omega-3,幫助抑制發炎反應。
營養亮點
同時含有抗氧化多酚、鎂與膳食纖維,有助於心血管與大腦健康。
食用建議
每日 30 克(約一小把),可當零食或加入沙拉、燕麥片中。
7. 酪梨 — 健康脂肪與植化素的雙重防線
抗發炎機制
富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MUFAs)與葉黃素,能降低促發炎蛋白的濃度。
營養亮點
提供鉀、鎂、維生素 E,有助於穩定血壓與抗氧化。
食用建議
可製成酪梨醬、搭配全麥吐司或沙拉,避免過量以免攝取過多熱量。
8. 番茄 — 茄紅素的紅色盾牌
抗發炎機制
茄紅素(Lycopene)可抑制發炎介質生成,並保護細胞免受氧化傷害。
營養亮點
富含維生素 C、鉀與葉酸,有助於免疫與心血管健康。
食用建議
茄紅素在加熱及與油脂同食時吸收率更高,可做成番茄湯、燉菜。
9. 菠菜 — 葉酸與抗氧化物的綠色能量
抗發炎機制
菠菜含多種類黃酮與葉酸,能減少促發炎分子的釋放。
營養亮點
高含量維生素 A、C、K 及鎂,有助於骨骼、眼睛與免疫健康。
食用建議
簡單川燙或清炒即可,避免長時間高溫烹煮。
10. 蘋果 — 水溶性纖維與多酚的甜蜜防護
抗發炎機制
蘋果皮富含槲皮素(Quercetin)與多酚,能抑制發炎介質,改善血管健康。
營養亮點
蘋果的水溶性纖維(果膠)有助於維持腸道菌相平衡。
食用建議
建議連皮食用(清洗乾淨),每天 1 顆即可。
抗發炎飲食的小提醒
- 少糖少精緻澱粉:過多糖分會促進發炎反應。
- 控制加工食品攝取:避免反式脂肪與過量鈉。
- 均衡多元:多吃原型食物,顏色越繽紛,植化素越多。
- 搭配健康生活:規律運動、充足睡眠與壓力管理同樣重要。
結語
抗發炎不是靠單一食物,而是透過整體飲食模式與生活習慣的調整。把鮭魚、藍莓、綠茶、西蘭花、薑黃、核桃、酪梨、番茄、菠菜與蘋果融入日常餐桌,不僅能降低發炎風險,還能全方位提升免疫、保護心血管與延緩老化。
記住,吃對食物,就是給自己最天然的保養品。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