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名制擋不住人情票?原來這樣讓票不違法!

台灣的選舉文化向來熱絡,不論是總統大選、立委選舉,還是基層里長、市議員投票,幾乎都能動員大批民眾熱情參與。然而,除了民主表現的正面意義之外,選舉過程中仍不乏讓人擔憂的現象——其中之一就是「人情票」。即使政府推行實名制與各種查核手段,人情票仍然在許多地區如影隨形。更令人驚訝的是,這樣的投票行為,在法律上竟然不違法。本文將分析為何「實名制」擋不住「人情票」,並揭示這些灰色地帶的運作方式。




一、什麼是人情票?

人情票,顧名思義,是基於個人關係、親情、友情、鄉里情誼等非理性因素所投下的選票。這種票不一定因候選人政見優劣或政策理念,而是出於「我欠他一份人情」、「他是我堂哥」、「他幫過我小孩找工作」等理由。

例子:

  • 村裡阿明哥是候選人,他常年幫村民載送農產品,於是村民即使對他的政見不了解,還是願意投票給他。
  • 某候選人是地方士紳的兒子,長輩之間交情深厚,因此整個家族動員支持。

這些投票行為的核心不在於民主政治應有的公共討論,而是建立在人際網絡與人情交換上。

二、實名制的初衷與限制

所謂「實名制」,是指在選舉時需憑有效身分證件領票,防止冒名投票或重複投票行為。台灣選舉制度中,實名制是防弊的重要手段之一,尤其在補助款申報、競選經費申報、政黨捐款等方面更是明文規範。

實名制的功效:

  • 阻擋買票時重複投票
  • 可追蹤異常選票流動
  • 降低「幽靈人口」操作空間

然而,實名制並不是為了打擊人情票而設計的。它重點在於身份認證與防止舞弊,而非監控投票意圖。換言之,人情票根本不是實名制能處理的對象。

三、人情票為何不違法?

1. 法律對「意圖」與「行為」的區分

根據《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與《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之規定,買票與賄選需具備以下幾個要素:

  • 明確的交換(例如:金錢、物資、宴席)
  • 有對價性質(即「我給你錢,你投我票」)
  • 通常需要證據佐證(錄音、證人、金流紀錄)

人情票本質上沒有對價關係,難以證明有對等交換行為。即使某候選人多年來施恩於人、提供協助,那些恩情在法律上並不構成即時的「利益交換」。

例如:

  • 候選人阿光多年前幫村民的孫子找工作,村民因此投他一票。這在法律上不構成賄選,因為沒有「買票」的具體行為,也沒有即時回報或對價。

2. 主觀投票意圖無法監管

在民主制度下,投票是匿名且自主的行為。選民投給誰,是他的自由。法律並不能也不該強制規範個人選擇背後的動機。哪怕這些動機是出於私交、恩情、情感勒索或「欠人情」,只要選民在沒有收賄或被脅迫的情況下投票,那麼這就是合法的行為。

四、灰色地帶與變形操作

雖然明目張膽的買票違法,但一些選舉手法卻在「人情」與「利益交換」之間打擦邊球。例如:

1. 「選前服務」或「長期經營」

有些候選人從未上任就開始進行「服務」,例如幫忙跑公文、協助爭取補助、送物資。這些行為在形式上屬於公益,實則為未來選票鋪路。這種模式與直接賄選不同,難以定義為非法。

2. 「選後感謝」

一些候選人會在當選後,回饋支持者,例如:

  • 安排親友到辦公室擔任職位
  • 優先協助有投票紀錄的群體申請資源

只要沒有明言「若投我票我就給你福利」,這些行為依舊落在法律允許範圍。

3. 「感恩宴」與「謝票行程」

候選人在當選後辦理宴請,名義上是答謝選民支持,但實際上也可能成為一種長期經營「人情網」的方式。這些活動未必違法,但形成了類似「選票綁樁」的效果。

五、為什麼人情票問題難解?

1. 地方社會結構緊密

在台灣許多鄉鎮,親戚、宗親、農會、水利會等地方網絡結構緊密,人情與互助是社會運作的一部分。在這樣的環境中,選舉幾乎就是「表忠」與「還人情」的儀式。

2. 群體壓力大

在許多基層社會裡,一個人是否「挺某某人」會被群體注意。如果你沒有「投我們這邊的」,可能會被排擠或責難。這種「軟性勒索」無從法律處理,但實際影響深遠。

3. 權益分配制度本身有問題

在地方政治中,資源分配往往掌握在民意代表手中。如果你投的是對方陣營,未來申請補助、爭取建設、解決糾紛時可能被冷處理。因此選民有誘因投票給「自己人」以保自身權益。

六、有可能解決嗎?幾個思考方向

1. 教育深化與民主素養提升

從根本來說,要減少人情票,需提升選民對政策的重視。透過公民教育、媒體報導、政見辯論等方式,鼓勵選民「看政策投票」而非「看交情投票」。

2. 公開資訊與選舉透明化

讓候選人的政見、財產、背景透明公開,協助選民做出理性判斷,降低非理性投票的比重。

3. 強化選後監督機制

提升選後的施政透明度與公民參與,讓選民知道自己投票是為了政策,而非人情。公民團體與媒體在此扮演重要角色。

七、人情票,是文化問題還是制度問題?

人情票不違法,這點法律已經給出答案。但它是否合理,是否妨礙民主制度的公平,則是更值得社會深思的問題。

要擋住人情票,光靠實名制遠遠不夠。選舉是社會縮影,也是人性縮影。當人際關係與制度設計牴觸時,我們更需思考:如何讓制度既不背離人性,又能守住民主的價值?

民主的理想,不應只是「票投某人」,更應是「基於理解、理性與信念所做的選擇」。

留言

【重點推薦】人生大挑戰

當你對人生有過疑問、對命運感到困惑,或曾在夜深人靜時思考「我到底為什麼會出生?」——那你絕不能錯過這三本書。它們不只是解答人生疑問,更像是一把鑰匙,打開你從未想像過的真相之門。從靈魂的來源、死亡的意義,到神祕的宇宙與外星生命,每一頁都可能顛覆你以往的信念,帶來前所未有的震撼與啟發。點擊連結,親自驗證這場靈性與智慧的深度對話。

(文字)網站:https://toh.org.tw/

(說書)Youtube人間小路:https://www.youtube.com/@sober-minded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記憶枕、乳膠枕怎麼選?2025枕頭大推薦排行榜

這種電風扇不能上飛機?90%的人都搞錯了!

新手存股怎麼買比較好?ETF、台股、美股全面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