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馬斯克,挑戰科學的男人

作者:奧利維耶.拉斯卡

原文作者:Olivier Lascar

譯者:黃明玲

出版社:大是文化

出版日期:2023/04/26

語言:繁體中文


【博客來】

電子書->傳送門

平裝版->傳送門





讀完《馬斯克,挑戰科學的男人》,我感受到的不只是對一位企業家的認識,更像是見證了一場科技與想像力交織的當代傳奇。這本書並非單純的傳記,而是試圖拆解一個複雜角色如何在各個科技前線上,踰越常理、不畏質疑、屢屢衝撞學界與產業界的藩籬,書寫屬於未來的藍圖。這段閱讀旅程,像是一場對人類未來的前瞻性探索,也是一場思想與現實交織的挑戰之旅。


馬斯克,一個經常被視為狂人或天才的矛盾體。他不曾發表科學論文,也未循正統學術體系出身,卻能憑藉異於常人的直覺與執行力,在航太、電動車、腦神經科學、人工智慧、虛擬貨幣等領域都留下深刻足跡。他的故事不是從天而降的奇蹟,而是從無數次失敗與嘗試中淬煉出來的成果。閱讀本書,讓我從過去對他「富豪科技怪咖」的刻板印象中解脫,看見了一個實實在在試圖將夢想化為現實的推動者,也理解了為何他能夠吸引如此多熱愛科技與改變的追隨者。


第一個令我震撼的段落,是關於可回收火箭的實現。書中提到,馬斯克選擇使用不鏽鋼作為火箭材質,以因應大氣層重返時的高溫,這項被主流否定的做法,在SpaceX的工程實驗中竟然取得了成功。這不僅是材料科學與工程設計的突破,更重要的是,他改變了「火箭只能一次性使用」的既定觀念,從而顛覆整個航太產業的成本結構。這段讓我重新思考:所謂不可能,是不是只是我們缺乏足夠想像力和勇氣去嘗試?而馬斯克的行動提醒我們,創新往往是從質疑常識開始的。


在電動車領域,他同樣挑戰常規。書中指出,他非特斯拉創辦人,卻主導了品牌的革新。當業界仍以為電動車是小眾選擇、續航力不足、充電不便的玩具時,他卻堅信電池技術將突飛猛進,並投注鉅資建立充電網絡。更具爭議的是他的自動駕駛構想,許多專家質疑其安全性與可行性,他卻反問:「是哪條物理定律阻止我這樣做?」這句話如重錘般敲進我心裡,那是一種對物理世界的基本尊重與無懼挑戰的自信。這種思維方式也讓我反思,科技發展從來不是線性的,而是需要不斷碰撞與質疑的過程。


再來是Neuralink計畫,即腦機介面的實驗。他以「三隻小豬」為實驗對象,在牠們的大腦皮質層植入晶片,用以觀測、干預大腦活動。這讓我想到科幻小說中的腦控未來,然而在書中,這些技術被真實呈現——失智症、癲癇、癱瘓患者都可能因此獲得嶄新的醫療途徑。當然,隨著這些技術的發展,也引發倫理、隱私的深層疑慮。馬斯克的目標是否真的如他所言是「提升人類能力」?還是另有數據掌控的潛在企圖?書中未明言答案,卻讓讀者思考每一項創新背後所蘊含的風險與責任。這種不確定性,正是現代科技最值得深思的部分,也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面對的課題。


超迴路列車也是讓我著迷的一章。透過密閉管道中低壓環境下的膠囊列車,可以比高鐵還快地移動,這不只挑戰了現有的交通思維,也為人類移動方式提供了更多可能。雖然目前仍處於原型階段,但我不禁幻想,有朝一日從台北到高雄只需十幾分鐘,這會怎樣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與城市發展?這些構想雖看似遙遠,卻在馬斯克「如果不是不可能,那就是可能」的信念驅動下,逐漸從圖紙走向實驗場。而這樣的願景,也讓我重新思考「進步」究竟意味著什麼:是更快?更遠?還是更具未來性與永續性?


而關於虛擬貨幣,他一度宣布用比特幣購買特斯拉,這種行為也引發市場劇烈震盪。這是否是炒作、是否具長期可行性,或許還有待觀察。但可以確定的是,他對於金融體系的解構與重建有著濃厚興趣。他不只是科技夢想家,更是實驗性極強的社會參與者。他的每一項舉動,不論成功與否,都像是丟進水池的一顆石子,激起層層漣漪。而這些漣漪,不只是影響投資市場,更撼動我們對貨幣、權力與價值本身的思考。


讀完全書,我體認到馬斯克並非單純的科技天才或瘋狂富豪。他像是一面鏡子,映照出當代社會對科技的期待與恐懼。他的「無懼常識」精神,是所有創新者最珍貴的資產;而他在道德、倫理、商業與科學之間遊走的模糊界線,也正是這本書希望讀者能深入省思的所在。他的存在逼迫我們重新定義「合理」、「風險」與「未來」,並提醒我們:真正的革新,往往來自於不願安於現狀的人們。


馬斯克打破了過去人們對企業家的定義。他不是單靠管理能力致勝的人,而是親自參與技術研發與風險試驗。他讓我想到居里夫人、愛迪生、甚至達文西——那些不為學科框架所限,以生命追尋真理與可能性的人。他們的共同特質是永不止息的求知慾,以及對人類命運的深切關懷。馬斯克之所以重要,不只是因為他創造了什麼,而是因為他挑戰了什麼。


《馬斯克,挑戰科學的男人》不僅是一本記錄個人壯舉的作品,更是當代科技發展縮影的剖析書。它提醒我們:創新不只是提出想法,更在於執行;夢想不只是願景,更需要承擔後果。在當今這個被AI、氣候變遷、科技焦慮籠罩的年代,馬斯克是極端卻又無可忽視的存在。他的成就與爭議,是屬於這個時代的「馬斯克現象」,也為後人提供了思辨與學習的豐富素材。


我從這本書獲得的最大啟發,不是對某一項技術的理解,而是對「挑戰」本身的全新定義。那是一種敢於想像、勇於實踐、即使失敗也無懼的態度。也許我們都無法成為馬斯克,但我們可以學習他那份不被現實框架限制的思維與行動力。這本書的價值,正是在於它激勵每一位讀者,不只去仰望星空,更要踏實前行,用創意與堅持去書寫屬於自己的未來。


留言

【重點推薦】人生大挑戰

當你對人生有過疑問、對命運感到困惑,或曾在夜深人靜時思考「我到底為什麼會出生?」——那你絕不能錯過這三本書。它們不只是解答人生疑問,更像是一把鑰匙,打開你從未想像過的真相之門。從靈魂的來源、死亡的意義,到神祕的宇宙與外星生命,每一頁都可能顛覆你以往的信念,帶來前所未有的震撼與啟發。點擊連結,親自驗證這場靈性與智慧的深度對話。

(文字)網站:https://toh.org.tw/

(說書)Youtube人間小路:https://www.youtube.com/@sober-minded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這種電風扇不能上飛機?90%的人都搞錯了!

【讀書心得】給我40歲的女兒:心理醫師媽媽走過中年之路的38個提醒

記憶枕、乳膠枕怎麼選?2025枕頭大推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