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健康與生活

 作者:張李淑女, 張育嘉, 林慧美, 陳逸卉, 鄭怡娟, 蒙美津, 邱駿紘, 蘇完女, 林秀珍, 鄭秀敏, 陳怡如, 汪在莒, 林承鋒

出版社:新文京

出版日期:2024/08/10

語言:繁體中文


【博客來】

平裝版->傳送門





在這個快速變遷、壓力重重的現代社會,健康不再只是醫療領域的專利詞彙,而是與我們每個人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課題。《健康與生活》這本書,便是以現代人需要的「自我照顧能力」為主軸,從多角度探討維持良好體質與心理狀態的有效方法,尤其針對年輕學子提供了系統化、實用性強的知識導引,是一本結合理論與實務的生活應用指南。

一、開啟對健康新視角:認識全人健康的架構

本書在開頭先從「健康生活概論」切入,重新界定了何謂「全面健康」。不同於傳統上僅以身體是否生病為衡量標準,本書強調健康是身體、情緒與社會適應的整合狀態,並引導讀者從個人行為、環境因素、社會制度等多面向思考健康的成因。這種全觀式的思維方式,讓我重新意識到,健康並非只是抽象的醫學用語,而是每一個日常選擇的結果,涵蓋從飲食、運動、作息、情緒到人際互動等層面。

書中對於健康促進的定義與策略提出具體作法,並強調要以「預防勝於治療」的觀念為核心,例如定期健康檢查、均衡飲食、適度運動與壓力調節。這一章讓我意識到,養成良好生活習慣,不僅可以降低罹病風險,更是達到長期幸福與自我實現的根基。

二、常見疾病的預防:生活型態與慢性病的對話

在第一篇章節中,書籍深入介紹了現今國人面臨的三大健康隱憂:惡性腫瘤、代謝系統疾病與傳染性疾病。針對腫瘤,本書並未以恐嚇式的語言切入,而是用平實易懂的筆法,講述病症發展的過程、潛在誘因,以及篩檢與生活預防策略。例如針對飲食與吸菸、飲酒習慣的調整,有助於降低致癌風險,讓我理解到即便無法掌控遺傳,仍可從日常行為中尋找健康主導權。

代謝性疾病的探討,如血壓異常、血糖失調、心腦血管疾病等,則強調與生活方式高度關聯。現代年輕人普遍缺乏運動、經常熬夜、高油高糖飲食等習慣,正是這類病症年輕化的主因。透過閱讀這些內容,我深感自己過往的生活模式並不健康,也更有動機從小處改變,像是避免久坐、增加蔬果攝取、注意飲水量等。

本書也針對傳染病做出清晰區分與防治方法說明,特別強調公共衛生措施與個人防護意識並重。例如面對新興病毒或季節性疾病,戴口罩、勤洗手、施打疫苗等行為都是具體的保護方式,對我來說,這些資訊不僅有助於自我保護,也強化了我作為社會一員的責任感。

三、安全教育與緊急應變:危機中的自救與他助

第二篇章落實了日常生活中「風險控管」的重要性,從事故傷害預防到緊急處置,內容環環相扣又極具實用性。尤其在「簡易急救」部分,書中不僅圖解心肺復甦術與異物梗塞的處理步驟,更提醒在面對緊急情境時,心理穩定與正確判斷的重要性。

身為學生,以前總認為急救知識離自己很遠,但書中的實際案例與清晰步驟圖解,讓我明白這些技能不是「醫療專業人士的專利」,而是每個人都該具備的基本能力。比方說,在公車上或餐廳裡遇到有人昏倒,我是否能做出初步反應,決定了一條生命的可能。這種「生活應變能力」的教育,正是學校與社會長久以來較為忽略的面向。

四、飲食與營養觀念:吃得聰明,吃出健康

進入第三篇,我開始認真檢視自己每天的飲食內容與營養攝取。本書不僅講解基本營養學原理,如六大類食物、熱量與營養密度的平衡,也針對現代人常見的飲食陷阱進行剖析,例如外食過多、加工食品攝取過多、忽視蔬果攝取等問題。

更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享瘦飲食」的章節,書中反對過度節食與極端斷醣法,強調應以「穩定血糖」「減少精緻糖」為飲食核心,搭配充足水分與運動,是避免復胖與促進新陳代謝的關鍵。我認為,這種務實的飲食策略,正是網路上許多減肥迷思所欠缺的理性與可行性。

書中對於食品安全的議題也提出深度剖析,從黑心食品案例分析到食品標示解讀,提醒我們如何成為有警覺的消費者,減少對加工食品與誇大健康食品的依賴。

五、情緒與壓力的平衡術:身心靈整合的關鍵

在探討心理健康與壓力調節的章節中,我感受到本書跳脫傳統心理學教條,而是貼近年輕世代的語言,談情緒管理與壓力因應。例如「情緒不是敵人,而是訊號」,提醒我們應學會與情緒對話,而非壓抑或忽略它。

書中對於常見心理症狀,如焦慮、強迫、躁鬱等,也以清楚的分類與生活化案例說明,讓人能辨識自己或身邊人的異常情緒變化,進而尋求協助。這讓我理解,情緒問題並非脆弱或羞恥的象徵,而是需要被正視與支持的狀態。

壓力調適的策略如運動、正念練習、時間管理、社交支持系統等,在書中也有完整介紹,對當代學子來說,極具實用性。

六、運動與體能訓練:身體的自我投資

最後一部分談到運動與體能的關聯,不僅鼓勵培養持續性運動習慣,也教導我們如何根據自身狀況規劃訓練內容。從心肺耐力、柔軟度到肌力與體脂率等面向,逐步建立個人化的健康藍圖。

我特別喜歡「運動處方」的概念,像是為自己開立健康計畫,不需要專業健身房設備,只要規律動起來,就能逐步改善體能與精神狀態。而這些行動的累積,正是長期維護健康的基礎。

結語:以健康為起點,設計未來的幸福藍圖

《健康與生活》這本書不僅是一本健康課的教材,更是一面映照生活習慣的鏡子。它讓我從被動接受健康知識,轉化為主動建構生活品質的行動者。透過系統化的介紹、易懂的語言與真實的案例,本書不僅適合學生,也適合任何想掌握自己健康的人閱讀。

健康,從來不是僅在醫院內部討論的事,而是從早上醒來的第一杯水、每天的飲食選擇、情緒起伏的自我理解、乃至晚上的一場好眠,每一個選擇與習慣的累積。《健康與生活》提醒我,只有當我們意識到自己的行為與未來息息相關,才有可能設計出真正屬於自己的幸福藍圖。健康,是一生的工程,也是一種持續練習的生活哲學。


留言

【重點推薦】人生大挑戰

當你對人生有過疑問、對命運感到困惑,或曾在夜深人靜時思考「我到底為什麼會出生?」——那你絕不能錯過這三本書。它們不只是解答人生疑問,更像是一把鑰匙,打開你從未想像過的真相之門。從靈魂的來源、死亡的意義,到神祕的宇宙與外星生命,每一頁都可能顛覆你以往的信念,帶來前所未有的震撼與啟發。點擊連結,親自驗證這場靈性與智慧的深度對話。

(文字)網站:https://toh.org.tw/

(說書)Youtube人間小路:https://www.youtube.com/@sober-minded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這種電風扇不能上飛機?90%的人都搞錯了!

【讀書心得】給我40歲的女兒:心理醫師媽媽走過中年之路的38個提醒

記憶枕、乳膠枕怎麼選?2025枕頭大推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