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人壽保險營業處的經營與管理
作者:康裕民
出版社:五南
出版日期:2025/06/10
語言:繁體中文
【博客來】
平裝版->傳送門
在現今社會中,商業服務領域不再僅限於產品交易,更關鍵的是如何有效管理人力資源與組織運作。《人壽保險營業處的經營與管理》一書,就深入探討了一種特殊的業務單位——壽險組織的運營模式與管理技巧。透過結合管理理論與實務經驗,這本書提供了系統性的操作指南,讓我們看見如何在資源有限的環境中打造一支高效、有凝聚力的銷售團隊。
本書作者康裕民博士,具備數十年來橫跨業界與學界的深厚背景,不但曾任大學保險系系主任、企業高階主管,更親自參與過保險政策的擬定與執行。在這樣多元的歷練下,作者將理論、實務與個人經驗結合,提出了一套科學且實用的組織管理方法論,對從事保險行銷、團隊帶領、以及經營管理者而言,無疑是一部極具參考價值的著作。
一、從基層到領導的管理全貌
本書的最大特色在於架構完整,從基層的日常運作談起,到高層的決策模式都有所著墨。比方說,書中首先指出「部門早會」的重要性,這其實是團隊成員每日開啟工作能量的來源。不僅是提醒工作要點,更是激發士氣與強化文化的場域。透過創意的活動設計與正向的心態引導,可以使團隊產生「我屬於這個單位」的認同感,這對於保險行業這類以個人動機為主的產業,尤其關鍵。
書中提出的「營運委員會」制度,也為組織管理開創新視野。不同於一般由上對下的單線領導方式,委員會的設計讓中高階主管與資深成員能參與決策,使組織內部產生橫向的對話,進一步提升透明度與效率。
二、用人策略:招募與選才的系統化思維
一間業務單位的生命力,很大部分取決於是否能持續補充新血,並篩選出適合的從業人員。書中用「擴編策略」來取代傳統的「增員」用語,更顯示其背後的系統化設計。透過六步驟與十大流程的模型,從目標設定、資料搜集、聯絡安排到面談技巧,逐步建立出一套科學化的擴編體系,避免用人憑感覺、隨機進人等問題。
而在「人選鑑別」章節中,書中強調結構化的面談程序、資料評估工具的運用、適職性分析等方法,讓人資選擇變得更有依據。這不只是單純挑選誰要進入團隊,更是為了未來的訓練與發展打下基礎。作者更提到,許多新人表面上履歷亮眼,但實際工作態度或抗壓性卻不足,因此預先透過工具評估,能有效降低後續的離職率與訓練成本。
三、教育訓練:打造實力派業務人員
即便成功找到合適的新人,若沒有完善的培育機制,一切將付諸流水。書中提出「知識、態度、技能、習慣(KASH)」的訓練架構,以及「計畫、執行、觀察、支持(PESOS)」的教學流程,都是建立在成人學習理論之上。這些模式不僅適用於壽險業,也可借鏡至其他以人為本的行業。
尤其在高壓高績效導向的行銷領域,新人若缺乏引導,很容易喪失方向感。書中強調主管要發揮教練功能,從「一對一指導」、「團體實戰」、「案例分享」等不同面向切入,讓學習過程與實務工作無縫接軌。此處可以看出作者將企業內部訓練視為一項「戰略投資」,而非成本負擔。
四、輔導與激勵:領導者的深層功夫
當成員逐漸上手,如何讓他們持續產出、穩定發展,則考驗著領導者的耐心與智慧。書中指出,領導者不只是績效的監督者,更是心理支持者。面對壽險業中高度不穩定的環境,經常會有挫敗、拒絕、壓力等情境,領導者若能適時提供鼓勵與建議,會比任何物質獎勵更具效果。
作者特別分析多種激勵理論,像是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赫茲伯格的雙因子理論、麥克里蘭的動機需求,以及ERG理論等,並融合「目標設定」與「期待理論」,提出一套整合性的員工激勵策略。這些理論之所以重要,不在於學術價值,而在於可操作性。例如,當業務員達成短期目標後,可透過「階段式激勵」方式,讓他持續追求下一階段成就,形成良性循環。
五、領導與文化:從管理走向願景
書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文化形塑」的概念。作者指出,壽險單位不只是業務平台,更是一個價值共享的社群。好的組織文化能將成員凝聚在一起,建立共通語言與行為標準,這遠比一紙規章更具力量。領導者在其中的角色,不只是管理事務,更是文化的帶領者與示範者。
從彼得.杜拉克的觀點出發,書中認為領導並非掌控,而是影響,是透過自身的作為去引導團隊認同願景與目標。有效的領導,會讓成員自發行動、主動承擔責任,進而讓整個組織邁向自主運作。
六、營運管理:自立單位的全方位佈局
在結語中,作者更將壽險營業處比喻為「無風險的創業單位」,這點非常值得玩味。與其說它是大企業中的一個分支,不如說是每位處經理帶著一支隊伍,經營自己的事業,既能享受大公司的資源與制度,也有發揮個人經營風格的空間。這種「結構內創業」的特質,正是壽險業不同於其他產業的關鍵之一。
作者透過LIMRA模型與自編的管理模型,完整描繪了從組織架構、流程規劃、目標設定到績效追蹤的一系列管理工具,讓營運者能以更科學的方式處理日常業務,也能更有效進行中長期規劃。
七、心得總結:管理,是一場持續的修煉
《人壽保險營業處的經營與管理》不只是一本操作手冊,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引領讀者從認識管理開始,逐步構築一個能自我運轉、穩定成長的業務單位。這本書將傳統人際互動與現代管理理念結合,透過系統性的建構方式,幫助壽險從業者跳脫經驗主義的窠臼,走向專業與制度化的道路。
對我來說,這本書的啟發不僅限於保險業,即使是其他以人為本的組織,如教育、非營利機構、甚至中小企業,也能從中借鏡如何建立文化、管理人才與發展團隊。管理,不再是憑直覺與老經驗,而是能被學習、被複製、被優化的專業能力。正如書中所言:「為利潤而管理」,其實更是一種對責任的體現與對組織未來的承諾。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