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腫瘤護理學

 作者:孫秀卿, 黃湘萍, 廖幼媫, 王守玉, 周昀臻, 李姵萱, 張慕民, 蔡若婷, 高綺吟, 黃升苗, 黃采薇, 謝雨珊, 潘雪幸, 夏竹萱, 李芸湘, 林承霈, 陳書毓

出版社:華杏

出版日期:2025/06/06

語言:繁體中文


【博客來】

平裝版->傳送門





在當今醫療環境快速變化的時代,疾病照護的專業化與精細化成為重要趨勢,其中對於惡性細胞增生相關病症的處理與護理,無疑是最為艱鉅且備受關注的一環。《腫瘤護理學》一書,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的一部專業鉅作。它不僅彙整了多位具備教學、研究與實務經驗的醫護人員長年來的經驗與觀察,也透過清晰的架構與豐富的內容,為讀者呈現出對該領域的完整理解與實務操作指南。

本書的最大亮點之一,在於它從基礎理論到臨床實踐的全面性。首章「腫瘤概論」,就為讀者建立了一個宏觀且扎實的知識基礎,介紹何謂細胞異常增生、其形成原因與發展過程,讓非專業者也能快速進入狀況。接下來,第二章延伸到「癌症之基本認識」,說明這類病症的分型、診斷程序及預後評估,讓人能對病情演變有基本掌握。這樣的安排,不僅幫助讀者逐步累積知識,也讓整體的學習過程更加流暢與連貫。

第三與第四章則進入個別病症探討,針對不同系統所產生的腫瘤問題進行分類說明,包括乳腺、腸胃、呼吸系統、泌尿系統、血液造血系統等。這些章節的編排特別有價值,不僅提供常見病症的成因、症狀與治療方式,更針對各種病人類型的需求設計出照護對策。對於現場照護工作者而言,這樣的內容能讓他們在遇到實際個案時,有更具體的參考依據。

本書對治療方式的解析也十分到位。從第五章到第九章,作者依序介紹外科手術、藥物療程、高能量照射、針對性藥物與免疫機轉的療法,以及其他輔助型治療方式,皆詳盡說明其操作流程、常見併發症、以及患者可能出現的生理心理反應。這部分內容不僅對護理人員的知識建構有莫大助益,也幫助他們在照護過程中更加具備整體觀與風險預判能力。

不僅如此,書中也重視照護的「人本面向」。第十章「症狀處置與照護」,第十一章「急性病徵處理」,以及第十二章「患者生活品質之維持」,都充分體現出從生理症狀緩解到整體生活狀況維護的照護觀點。這種強調「全人關懷」的取向,對當前以病患為中心的醫療模式相當契合,也讓護理實務者能夠更具同理與耐心地與病人互動。

第十三章「營養支持」,特別針對因腫瘤或療程所引發的食慾不振、代謝異常與營養失衡等問題,提出了調整飲食、營養補充及介入策略等對策。這點說明了營養不只是輔助,更是直接影響療效與復原力的重要因素。第十四章則以家庭與心理層面為主,深入探討患者與家屬在面對診斷、治療、甚至預後階段中,所產生的心理壓力、人際張力與支持需求,這部分讓本書超越了醫療書籍常見的知識型態,更具有情感理解的深度。

到了第十五章「安寧緩和療護」,本書從醫療介入走向心靈撫慰,提出面對生命末期的照護策略,包括疼痛管理、情緒疏導、靈性關懷與遺願協助等多面向行動。這章節無疑是對護理人員最深層的提醒——不只是照顧病體,更是陪伴靈魂。而最後一章「倫理與法規」,則是提供工作者一個判斷與自我保護的準則,幫助他們在多元價值觀與法律責任的交錯中,做出最合適的專業判斷。

《腫瘤護理學》不僅是一部專為臨床照護人員所設計的工具書,更是一部結合理論與實踐、技術與人文的知識寶庫。它的可貴之處在於不僅提供操作方法,更不斷提醒我們:在面對病人、尤其是罹患嚴重疾病者時,我們所肩負的不僅是治療的責任,更是一種關懷與陪伴的使命。

作為一名正處於醫療現場的工作者,閱讀這本書讓我對於惡性疾病的照護有了更全面的理解,也深刻體會到「專業」與「同理」兩者的重要性。每一位患者的背後,不只是病症的代號,更是無數個生命故事的縮影,而《腫瘤護理學》正是那本教會我們如何傾聽、如何看見、如何成為支撐他們走過風暴的堅實後盾的指南。

未來,我期望自己能將書中的理念融入實務,無論是提供病患身體的舒緩、心靈的支持,或是在道德抉擇時勇敢站穩立場,皆能以此書為依據,做出最符合人性與專業的選擇。或許我們無法阻止疾病的來臨,但我們能選擇用怎樣的態度與行動,去迎接每一場與病魔的戰役,這正是《腫瘤護理學》帶給我最大的啟示。

留言

【重點推薦】人生大挑戰

當你對人生有過疑問、對命運感到困惑,或曾在夜深人靜時思考「我到底為什麼會出生?」——那你絕不能錯過這三本書。它們不只是解答人生疑問,更像是一把鑰匙,打開你從未想像過的真相之門。從靈魂的來源、死亡的意義,到神祕的宇宙與外星生命,每一頁都可能顛覆你以往的信念,帶來前所未有的震撼與啟發。點擊連結,親自驗證這場靈性與智慧的深度對話。

(文字)網站:https://toh.org.tw/

(說書)Youtube人間小路:https://www.youtube.com/@sober-minded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這種電風扇不能上飛機?90%的人都搞錯了!

【讀書心得】給我40歲的女兒:心理醫師媽媽走過中年之路的38個提醒

記憶枕、乳膠枕怎麼選?2025枕頭大推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