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從心出發,讓自己更好
作者:周莎涵
出版社:商鼎
出版日期:2024/09/10
語言:繁體中文
【博客來】
平裝版->傳送門
在這本書中,作者以其深厚的財務規劃與行銷實務背景,繪製出一條以心為起點、邁向卓越成長與內在成熟的軌跡。不同於一般講述成功方法或職場技巧的書籍,這本書更像是一段融合心靈探索與專業實踐的修行之旅。作者以其親身經驗、真摯分享和深刻觀察,帶領讀者逐步深入內在世界,同時拓展外在行動的廣度與深度,最終在職涯與生活的十字路口,找到屬於自己的價值定位與前進方向。
書中第一章,作者以回顧初入保險領域的心情與掙扎為開端。這段歷程不只是外在環境的挑戰,更是內心信念的試煉。她像一位懷抱夢想卻充滿疑惑的旅人,踏上陌生卻充滿可能的道路。她以「初心者的眼光」思索自我是否適合這行業,這段歷程如同一粒種子破土萌芽時的掙扎與渴望,既充滿不安,也蘊藏著生長的能量。她以「一切唯心造」這句話作為信念的核心,提醒讀者:真正的限制不在外在,而是源自內在的思維與信心。
隨著書中內容逐步展開,作者進一步闡述「拔掉木樁」、「跳出框架」這類極具畫面感的比喻,勾勒出自我解放與心智轉換的過程。她主張「歸零」的力量,即放下過往的榮耀與標籤,重新以謙卑與學習者的心態重新開始。這不只是職場策略,更是一種生命態度。這段過程如同一場心靈的重生,帶著對未知的好奇與勇氣,重新定義自我與世界的關係,進而激發更深層的行動力與創造力。
在探討優秀工作者應具備的素養時,作者歸納出六大特質:主動積極、正向思維、自信心、同理心、專注傾聽以及值得信賴。這些特質如同六顆閃耀的星辰,照亮成長的旅程,為專業發展提供方向與能量。其中,特別讓人感動的是她對「同理心」與「傾聽」的詮釋。她認為真正有效的溝通並非來自說話的技巧,而是來自對對方感受的真誠理解與回應。這樣的情感連結,往往比千言萬語更能撼動人心,也是在信任關係建立中的關鍵基石。
書中在談到客戶經營策略時,作者跳脫傳統將顧客視為數據與業績來源的觀點,轉而以夥伴與朋友的角度出發,建構出一種互信、互助、共創價值的關係網絡。她詳細說明如何進行顧客分類、差異化服務設計,以及如何在每一次互動中創造難忘體驗。這種「以人為本」的服務哲學,讓保險行銷超越了交易層次,提升為一種具有溫度的關係經營。
進一步地,書中對於時間管理與自我管理的探討也極具啟發性。她提出「善用零碎時間」的概念,如同將散落的沙石逐一堆疊成塔,讓片段的時間得以整合為長遠成果。她主張的「日日行、時時做」,不只是時間控管技巧,更是一種持續精進、自我紀律的展現。這樣的行動哲學提醒我們:穩定、持續的小步前行,往往比一時的爆發更為可貴。
第六章「到位服務」一節,則是我個人感觸最深的部分。作者提到「讓它再住一晚」的服務態度,意指在任務完成後再多思考一步,是否能讓對方感受到更多的貼心與用心。這種觀念不只體現在對細節的把握,更是一種「將心比心」的服務精神。例如,她提到一句讓我印象深刻的比喻:「奶茶要好喝,要先倒紅茶還是牛奶?」這看似生活小事,實則蘊含深刻道理:順序與細節,決定了一件事的品質與溫度。
作者也提到:「病人沒時間等你吃完午餐。」這樣的說法來自醫療領域,卻能準確地比喻專業工作的即時性與高度責任感。當對方需要我們時,我們能否即刻回應?這不只是技術層面的問題,更關乎一種敬業與尊重的態度。
從書中大量的小故事、生活化的舉例與真摯的分享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將她的工作視為一場全方位的修煉。不僅是技能的累積,更是心性的淬鍊。她不只是在教我們如何成為業績好的人,更是在引導我們如何成為一個對他人有影響力、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全書的核心精神——「從心出發」,讓我重新審視了自己過去在職涯上的選擇與行動。我們常常在追逐成果與標準時,迷失了最初的熱情與意義。而這本書就像是一面鏡子,映照出我們遺忘的那份初心,也像是一盞燈,照亮前方仍未看清的方向。每一次從心出發,都是一次與自我重新連結的契機。
這本書帶給我最深的啟發,是對「專業」的重新定義。在作者的筆下,專業不再只是技術與知識的堆疊,更是一種綜合性的展現:它包括了情感的溫度、價值的堅持與信念的力量。專業是一種生活態度,是對自己負責、對他人用心的表現,是將工作做對、做好,更做到位的精神展現。
作者以一位智慧導師的姿態,緩緩道出她的職場哲學與心靈體悟,也像一位摯友,在你耳邊低語分享她生命中寶貴的片段。這樣的書寫語調與情感深度,讓人感受到既溫暖又堅定的支持力量。在翻閱每一頁的同時,我彷彿也跟著她走過那些跌宕起伏、勇敢轉變的時刻,也在她的引領下,找到屬於自己生命故事中的光亮與力量。
《從心出發,讓自己更好》不僅是一本關於保險行銷的實務指南,更是一部關於人生態度與心靈成長的智慧經典。它適合每一位願意精進自我、追求內外兼修的讀者閱讀。無論你身處何處、處於人生哪個階段,只要願意從心出發,就一定能走出屬於自己的燦爛軌跡,成為那個更堅定、更寬廣、更美好的自己。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