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無我無框
作者:李祖德, 王家英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14/03/31
語言:繁體中文
【博客來】
平裝版->傳送門
《無我無框》不僅是一本人生回顧的自傳,更是一部關於冒險、創新與領導力的實戰教科書。李祖德這位橫跨醫學、企業、教育與公共政策等領域的實踐者,以他數十年來「破框」的實際行動,展現了什麼叫做真正的無畏人生。他的故事不只是個人經歷的堆疊,而是一次次以格局思維超越自我限制的展現,為讀者勾勒出一幅勇敢追夢、不畏挑戰的藍圖。
在今日社會,許多人偏好穩定與舒適,選擇在熟悉的領域內深耕,但李祖德卻選擇了與眾不同的路。他曾六度轉換跑道,從牙醫師到企業家,再跨足中國創投、學術界與醫療管理,每一次的轉變都非偶然,而是深思熟慮的結果。他勇於捨棄既有的成就與安全,去開拓未知的可能性,挑戰傳統的邊界,拓展自我能力的疆界。這樣的精神,對於今天許多身陷選擇焦慮與不確定的年輕人而言,是一種啟發,也是一種警醒,更是一種行動的召喚。
從書中可以看出,李祖德之所以能在各個領域取得卓越成就,關鍵在於他始終堅守一個原則:「用最適合的方式,創造最大的價值」。他不追求表面的成功,也不以金錢為唯一目標,而是尋找如何將自身的專業與社會需求結合,創造出更多元的貢獻。他擅長整合資源、引導方向與凝聚團隊共識,這份價值導向的信念,不僅是他能夠整合多方資源的核心,也成為他推動變革的源動力,讓他所參與的每一個計畫都能夠深具影響力。
特別是在醫療體系的改革與教育領域的推動中,他展現出強大的系統思維與執行力。從整合北醫、萬芳、雙和三大醫療體系,到推動醫療與人文教育結合,再到引進國際醫材產業,他都不是單點突破,而是以長遠的策略眼光來打造體系,提升整體競爭力。他善於觀察環境變化、預測趨勢並佈局未來,這種全局觀讓他的改革不只是短期成效,而是真正有助於社會長遠發展的深層變革。
李祖德強調「無我」與「無框」的價值觀,這兩個詞語乍看抽象,但實則蘊含深意。「無我」不是放棄自我,而是一種放下私利,從更高的角度看事情的能力;「無框」則是突破思維侷限,從傳統框架中解放自己。這樣的思維方式,讓他在面對各種挑戰時,能迅速調整策略、採取創新的行動,並激勵身邊的人共同前進。這種價值觀不只是個人的哲學,更是一種可傳遞的文化,讓身邊的人也能突破自我,走向更開闊的未來。
對我而言,最深刻的一點,是他提到的「十年磨一劍」精神。在這個快速求成的時代,很少人願意花十年去深耕一件事,去等待成果的綻放。李祖德以自身行動證明,真正的變革與價值創造,並非一蹴可幾,而是需要時間的淬鍊與耐心的積累。他的這種堅持與專注,不只是對自我要求的體現,更是一種信念的堅定與價值的守護,讓人重新思考什麼才是真正值得投入的人生方向。
書中每一章節幾乎都能見到他的深層思考與策略佈局。例如在創投的篇章中,他談到如何在毫無背景下,依靠清晰的邏輯與專業合作,讓國際投資人信任他;又如在改革北醫大體系的歷程中,他沒有倚賴威權式的管理,而是逐步建立共識,導入制度與績效管理,讓組織自我成長,這種溫和而堅定的改革方式,令人敬佩。他的領導方式不僅重視效率與成果,更著重於人的成長與文化的養成,這樣的理念值得所有領導者深思與學習。
《無我無框》還特別感人的是它的公益初心。本書所有版稅全數捐出,這不只是象徵性的善舉,更代表了一種對社會責任的實踐與回饋,令人動容。這種無私的精神,不僅體現在書本的出版上,也貫穿於他整個人生的價值選擇,展現了什麼叫做真正的利他行動與社會參與。
閱讀本書後,我不禁反思自身的職涯與生活選擇。我是否也能像李祖德一樣,不受限於原本的專業與框架,勇於嘗試未知、追求更大的價值?是否也能在面對選擇時,不是單看眼前利害,而是從長遠來思考我所能創造的影響力?這樣的反思讓我重新檢視自己的動機與目標,也提醒自己要有更高的格局與更廣的視野。
《無我無框》不是一本只能讀一次的書,而是一部值得反覆思索與實踐的人生指南。它讓我們看到,真正卓越的人生不是預設好的路線圖,而是在一次次的挑戰與突破中,逐漸成形的品牌。這種品牌,不是商業意義上的包裝,而是一種價值的體現,是一個人如何以無私的心,走出不被限制的人生,是一種精神與信念的總和。
李祖德用他的生命證明,無我能成大我,無框能成大器。這本書值得每一個在時代交錯點尋找方向的人細讀,並從中找到勇氣與答案。它不只是一個人的故事,而是一本鼓舞人心的行動手冊,教我們如何在不確定的世界中,建立內在的穩定與外在的影響力。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