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突破男關。做自己
作者:織田紀香
出版社:潮客風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1/18
語言:繁體中文
【博客來】
平裝版->傳送門
在閱讀《突破男關。做自己》這本書的過程中,我彷彿走進了一段充滿荊棘與光芒的生命旅程。這不僅是一個轉折與突破的故事,更是對社會框架挑戰的真實案例,讓人深刻省思「做自己」到底需要多大的勇氣與韌性。這本書就像一面鏡子,照見了那些在壓力之下努力活出自我樣貌的人。書中主角,讓我稱他為「尋光旅者」,用一個又一個親身經歷訴說著如何突破傳統期望與性別規訓,最終在世界上找到屬於自己的容身之地與人生方向。
故事從一個看似富裕實則缺乏溫暖的家庭背景揭開序幕。「尋光旅者」的童年並不如表面所見的光鮮亮麗,父親的酒癮與暴力像一層無形的陰影,籠罩著整個家庭。每一次深夜裡驚慌地從家中出發、前往警局接喝醉鬧事的父親,那種羞辱與無助深深刻進他的記憶。他不是沒渴望過父愛,而是一次次在破滅與希望之間擺盪,逐漸認清了「期盼」有時只是一種耗損內心的幻想。然而也正因為這樣的成長環境,讓他提早熟成、學會觀察人心與保護自己。他的早熟不是天賦,而是一種自保的本能。
「尋光旅者」在國小六年級時,首次對自己的性別認同產生疑惑。他不是單純地想變成另一種性別,而是內心出現一種強烈的不協調感,讓他開始思考「我是誰」的問題。這種自我察覺,在一個對多元性別並不友善的社會裡,是一種沉重的負擔。他的穿著、舉止、聲音,成為眾矢之的;異樣的眼光、難聽的話語,甚至暴力攻擊成了日常。他曾經想用改變身體來換取平靜與認同,甚至與伴侶訂下「不得跨越界線」的三章約法,但他終於明白,自己真正追求的,不是性別的轉換,而是靈魂與外在的統一。
這樣的醒悟讓人動容。他說:「我不是想當女生,而是想做我自己。」這句話不只是性別的表白,更是對整個社會規範的反抗。那是一種來自靈魂深處的吶喊,向世界宣示:「我不會再被你們定義。」他不是某種標籤下的存在,而是一個渴望活出原貌的生命體。
儘管他只有五專學歷,卻不因此自我設限。在求職市場上屢屢受挫,他選擇不斷進修自己,從網頁設計學起,到行銷、企劃、專案管理無一不涉獵。他沒有華麗的學經歷背書,卻靠著實力一步步走出低谷。他的創業初期並不順利,收入曾一度可觀,但財務壓力依舊沉重;他學會在不穩中尋找重心,也在每一次跌倒中調整姿勢。這些經歷成為他重新起飛的基礎,讓他從一個年輕主管成長為專業講師與高階主管。
他曾被外貌排斥、因性別特質被拒於門外,那些經驗讓他更加理解社會的冷酷,也更堅定自己的選擇。當他聽到有人說:「我們不接受像你這麼『特殊』的人」,他沒有退縮,反而更努力證明:「所謂的特殊,正是我的價值所在。」這樣的反擊並不是咆哮或對抗,而是透過專業與成果給予有力的回應。他用行動表明,標籤從不是定義人的尺度,真正重要的是你願意為自己活出多少真實與努力。
書中每一個章節都像一個階梯,讓我們看見他如何從谷底走上高峰。從充滿傷痕的童年、壓抑的性別認同、社會的不接納,到創業的碰壁與最終的自我實現,每一步都是人生不可或缺的拼圖。他的故事讓我思考:我們面對挫折時,選擇的是放棄還是堅持?我們是否願意在最黑暗的時候仍相信光會到來?
其中最打動我的是他說:「比起激勵,我更喜歡砥礪。」他認為真正的力量來自自我鍛鍊,而非依賴外界掌聲。這樣的精神不僅體現在他對工作的堅持,也在他的教學與演講中呈現出來。他不追求偶像式的光環,而是希望讓每一位聽他演講的人,都能重新找到自我價值。他用自己的經歷,告訴我們:每一條看似不平坦的路,都能走出屬於自己的軌跡。
「勇敢做自己,很難,卻也最簡單」這句話成為我心中的迴響。所謂「難」,是因為我們要跨越的是外在的異樣眼光與內心的自我懷疑;所謂「簡單」,則是當你真正擁抱自己時,一切批評都無法再傷害你。這是一種從內而外的釋放,也是一種對生命最深的誠實。他不是一開始就如此堅強,而是在一次次的挫敗中學會與自己和解,進而綻放屬於自己的光芒。
當他成為講師,站上演講台,他不只是分享知識,更是展現生命的厚度。他說,他不想成為他人眼中的「勵志代表」,他只是選擇了不再逃避自己。他認為每一次的黑暗,都是成長的伏筆;每一次的撞牆,都是轉折的前兆。他從來不自憐,也不炫耀,而是用誠實的筆觸書寫一段段生命真實的樣貌。
這本書不只是一本個人傳記,它更像一封寫給每一個在困境中掙扎的人的信。它告訴我們,真正的自由不是來自外在的認可,而是內心對自己的允許。它讓我反思,在這個資訊爆炸、價值多元的時代裡,我們是否也能問問自己:「我活得夠真實嗎?」
閱讀《突破男關。做自己》之後,我感受到的不只是勵志,而是一種撼動靈魂的力量。它不誇張、不煽情,卻深刻而真誠。它讓我相信,只要我們不放棄尋找自己,每個人都能在世界上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不論你是誰,身處何種境地,這本書都能成為你心靈的一盞燈,指引你走向更靠近自我的道路。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