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苦過的回味是甘甜
作者:陳健宏, 蘇日雲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16/03/22
語言:繁體中文
【博客來】
電子書->傳送門
平裝版->傳送門
這本《苦過的回味是甘甜》,描寫了一位在餐飲界披荊斬棘的創業者——陳健宏的生命歷程。他從一個修車學徒轉行踏進廚房,憑藉對料理的熱情與堅持,在經歷無數次失敗與重整後,成功打造出以蔬食文化為核心的創新餐飲品牌「陽明春天」。這本書不僅是創業筆記,更是一段心靈歷程的記錄,讓我對於「成功」與「價值」有了不同的體悟。
一、從基層奮鬥出頭天:轉行背後的堅持與熱情
在閱讀陳健宏的故事時,我深深感受到那份對夢想不離不棄的精神。他並非一開始就走在餐飲的道路上,而是在成為修車學徒後,才因機緣誤打誤撞走入廚房。從洗鍋學起,每一步都踏實累積,讓我理解到,真正的專業不是天賦,而是來自長時間對細節的堅持與投入。他在22歲時,用借來的資金開啟人生第一家清粥小菜攤,這不只是創業的開端,更象徵著一種「不等條件完美再開始」的勇氣。
在這段過程中,他也曾經嘗過年少得意後的失敗,賭光所有積蓄、從頭再來。書中不斷提及的「歸零」、「重來」,讓我深思:人生的路從來不是一帆風順,懂得在困境中重新站起來,才是真正的強者。這份精神不只是創業者應具備的特質,也能應用在我們日常面對挑戰與低潮時。
二、從廚房到心靈的覺醒:飲食背後的文化重構
真正讓我動容的,不只是陳健宏的奮鬥故事,而是他在步入中年之際,毅然決然將原本經營多年的傳統餐廳全數歸零,走上一條全新的蔬食文化之路。這並不是一場單純的商業轉型,而是一場對人生意義的探問。他開始反思食物的本質,思索餐飲是否只能追求味覺的刺激?是否能從飲食中傳遞價值與文化?
陽明春天的誕生,是這場思索的具體實踐。他放棄使用加工素料,轉而堅持天然原食材,希望呈現出蔬果本身的真味。這不僅顛覆了市場對素食的刻板印象,也為飲食文化注入了全新意涵。更令人佩服的是,他將飲食結合「生活五藝」——茶藝、食藝、綠藝、文藝、創藝,將一頓餐提升至心靈體驗的層次。
三、從一餐一席到生命藝術:經營的哲學
陽明春天不只是間餐廳,它更像是一座心靈庇護所。陳健宏將「茶」當作與顧客溝通的媒介,用一期一會的態度經營每一場茶席;他堅信「食物不只是填飽肚子,而是進入人心」。這種觀點在當今講求快速與效率的時代格外稀有,也令人重新思考:經營一間餐廳是否僅是買賣的關係?還是能是一種價值的交換?
書中提到,有企業家在陽明春天喝茶時,靜下心來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也有旅人,在自然的環境中重新找到人生方向。這些故事說明了,一間用心經營的空間,確實可以成為許多人尋找答案的起點。陳健宏說,他不只是開餐廳,而是在創造一種「感動人的體驗」,這讓我深受啟發。
四、理念的堅持與市場的碰撞:文創餐飲的挑戰
陽明春天初創時,曾面臨連續幾天只有兩位客人的低潮,他甚至不惜變賣座車,只為維持餐廳的營運。這種毅力與信念,令人敬佩。在追求市場利潤與堅持理想之間,大多數人選擇妥協,而陳健宏選擇堅持。「你怎麼那麼勇敢?」這是許多顧客對他提出的問題,實際上也是我們面對選擇時的疑問:是走一條已知安全的道路,還是冒險選擇一條未知的理想?
他堅信:「要感動別人之前,先感動自己。」這讓我明白,所有偉大的事業起點,都是內心深處的一種信念與熱情。如果只為賺錢,我們可能會選擇最有效率的方式;但若想創造有意義、有價值的事業,那就必須從心出發。
五、生活的實踐:讓理念成為日常
我從書中學到最寶貴的一點,是「生活即修行」。對陳健宏來說,工作不只是責任,而是一場場持續的實驗與學習。他不斷探索新食材、不斷設計更細緻的體驗空間、不斷創新與藝術的結合,這種對生活細節的追求,讓我想到:所謂美好,不是天生存在,而是用心打造出來的。
他讓我看見,「經營」不是一個目的地,而是持續走在理想與現實之間的道路,是一場場與自己、與世界對話的過程。當我們將工作當作藝術來完成,將每一次的挑戰當作修煉,那麼每一個平凡的日子,也能變得不平凡。
六、結語:用心走過的路,最終都會開花結果
《苦過的回味是甘甜》這本書讓我重新思考人生的價值與方向。我們常把成功定義為財富、名聲或權勢,但在陳健宏身上,我看到的是另一種成功:當你忠於自己,願意堅持一個信念,願意花時間為他人創造價值,成功便自然隨之而來。
在現今社會充滿速成、追求快速成功的氛圍中,他的故事提醒我們:慢下來,找回初衷;用心做事,專注眼前;不隨波逐流,也不妥協理念。這樣的勇氣與堅持,是我從書中最大的收穫。
未來的我,也想成為那種不怕歸零、勇敢開始的人。就像陳健宏一樣,將每一段走過的崎嶇小徑,最終都轉化為芬芳的花園。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