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從新聞人到企業家儒商
作者:蔡實鼎, 劉開平
出版社:台灣中華書局
出版日期:2015/01/31
語言:繁體中文
【博客來】
平裝版->傳送門
這本書《從新聞人到企業家儒商》,雖是以蔡實鼎先生為中心撰寫的傳記性質作品,卻遠不僅止於一個人傳奇生涯的記錄,更是一本融合歷史、經濟、商業哲學與人文關懷的厚實文本。透過書中對這位跨越時代的「現代儒商」所作的詳盡描寫,我們得以理解一個人如何在戰火中自我鍛鍊、在時代洪流中堅持理想、在資本主義競技場中維持節操,並始終以誠信與社會責任為圭臬,走出一條不同凡響的人生道路。
書中的主角——蔡實鼎先生,堪稱一位古今融合的典型人物。他既有傳統中國士子的風骨與仁心,也不乏現代企業家的魄力與遠見。在閱讀過程中,我不時感到驚異與欽佩:這樣一位從貧寒農村走出、赤腳求學、白手起家的讀書人,竟能在半個世紀內成就從新聞主筆、文化編輯到旅館集團創辦人的華麗轉身,不僅建立起跨國事業,更重要的是,他始終秉持「以仁為懷,以義為取」的信念,未曾在物質與權力的洪流中迷失方向。他的成功歷程,體現出個人品格、堅持理念與時代機遇三者如何交織出精彩的人生篇章。
書中以五卷十三章加後記的組織架構,層層展現蔡先生多面向的人格特質與豐沛生命歷程。第一卷「禮之端」以家庭與家鄉為起點,細膩描寫了他成長背景及父母對他人格的奠基作用。這讓我深深思考到,原來真正影響一個人一生的,並不只是學歷或外在機會,而是那最初來自家庭的教養、價值觀與品格熏陶。書中對於母親的描述尤其動人——一位雖不識字卻深明大義的婦人,以言教與身教塑造了蔡先生堅毅仁愛、心懷天下的性格。
第二卷「智之端」講述他如何從大陸輾轉來到台灣,又從新聞界轉戰商場,這個跨領域的轉變讓我深感佩服與敬重。在那個資源稀缺、前途未卜的年代,他能從一份微薄的薪水開始創業,靠著對社會脈動的敏銳觀察,洞悉經濟發展契機,例如他從「客廳即工廠」的概念中,開創聖誕燈飾製造與出口的龐大市場,進而帶動台灣成為世界燈飾王國的經濟奇蹟。這段歷程不僅是創業故事的縮影,更是對台灣經濟發展與產業轉型歷程的一次深度回顧與具體見證。
第三卷「義之端」特別觸動我心,是因為它不單在描述事業成就,更是在彰顯蔡先生的社會責任與正義感。他參與抗日情報工作、揭露命案真相、協助保險業合法化等事蹟,不僅體現了一個企業家的社會角色,也讓我反思,在今日資本追求極大化的商業世界裡,是否還有人能如此堅持為社會發聲、為正義奮鬥?他的行動證明,成功不必建立在犧牲他人利益的基礎上,也不必放棄理想與原則。在我眼中,他不只是儒商,更是一位具體實踐公民道德與社會責任的行動者。
「信之端」與「仁之端」兩卷則進一步呈現他在信仰、家庭與人道精神方面的實踐。他移民美國,為子女教育跨海奮鬥,創建旅館王國,同時不忘善盡社會責任——無論是照顧病重長輩、資助貧困學子,或是推動慈善事業與社區發展,都顯示了他並未因身居高位而疏離人間情懷。我尤其記得書中描述的一通太太打來的電話,在他面臨事業與法律危機時成為重要轉捩點,這讓我深深體會到家庭支持與伴侶情感的力量,也讓我重新思考「家」與「信任」在現代生活中的價值與力量。
從整體來看,蔡實鼎先生的成功並非僥倖,也不是單憑一時機運。他的每一步都建立在深厚的文化素養、敏銳的時代洞察,以及對人與社會的誠摯關懷之上。他從不把商業當作唯利是圖的手段,而是視為實踐道德與服務社會的平台。讀完本書,我不僅對台灣近代經濟史有了更深理解,也對「儒商」這一詞有了重新認識與敬意——它不再只是泛泛之談的空洞口號,而是實實在在可以實踐於人生各階段的信念與行動,一種融合東方智慧與現代管理的價值觀與生活態度。
我認為這本書不僅適合企業領導者、經營管理者閱讀,更值得所有對人文、歷史、教育、商業、社會變遷與文化傳承有興趣的讀者細讀深思。它不僅讓人敬佩一位人物的非凡成就與風範,更重要的是,引發我們對於「成功為何而來?又該如何成為一個值得尊敬的人?」這些問題的深層反思。這是一本厚重但溫暖的作品,是一本在時代浪潮中提醒我們要保有人性與理想的珍貴著作,也是一道照亮人生方向的思想之光。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