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風雲行動者
作者:楊羽雯
出版社:經濟日報
出版日期:2016/04/27
語言:繁體中文
【博客來】
平裝版->傳送門
《風雲行動者》這本書所描繪的不僅僅是一位氣象學者從科研領域跨足政治舞台的歷程,更是一段歷經數十載、深度參與國家變革與社會進步的真實紀錄。書中主角蔡清彥,不只是知識的傳遞者,更是實踐變革理念的身體力行者。他以不張揚的態度與堅定的信念,穿梭於學術殿堂與政治體系之間,留下許多足以啟發後人的故事與精神印記。
作者楊羽雯以細膩而客觀的筆觸,呈現出一位來自苗栗橫山農村、因知識而翻轉命運的男子如何走上國家發展的核心舞台。書中共分為七個章節,依照時間順序展開,涵蓋蔡清彥從童年成長、赴美深造、返國任教與從政、到近年推動科技創新等重要歷程。這本書不僅記錄一個人的生涯,更以其生命軌跡勾勒出台灣現代科技發展與政策轉型的縮影。
第一章〈從零開始的新時代〉,描繪的是蔡清彥的童年背景。出生於1944年的他,成長於物資缺乏、教育資源稀少的年代。身為農家子弟,他深知唯有透過努力讀書,才能跳脫命運的束縛。他的父母雖然無法提供優渥的物質條件,卻給予他無比的精神支持。從日據時代的尾聲到戰後重建初期,蔡清彥一步步走出鄉間,朝著知識的殿堂邁進。這段歷程不只是個人奮鬥史,也是一代人對教育與知識充滿信仰的見證。
第二章〈如蝶振翅〉聚焦於他赴美進修的經歷。他在美國猶他大學取得大氣科學博士學位,並於哈佛大學進行博士後研究。這段異地求學的過程充滿挑戰,語言、文化、學術門檻都是艱鉅的考驗。然而蔡清彥以堅強的毅力與自律的態度,一一克服困難。此章節展現了一位台灣年輕人如何在國際舞台上證明自己,並以全球視野裝備未來的能力。從理論研究到氣象模擬,他逐步奠定了日後帶領台灣氣象制度轉型的專業基礎。
第三章〈來自太平洋的風〉與第四章〈捲起革新風暴的人〉,聚焦於他返回台灣並踏入公職的關鍵轉折。起初在台大任教,他積極參與學術推廣,致力於提升台灣在大氣科學領域的國際能見度。隨後,他被延攬至中央氣象局,並出任局長一職。這段期間,他以先進的觀念與制度管理改革氣象局,導入新型預報系統與科技化操作流程,使原本效率低下的機構煥然一新。他堅信政策制定應建立於科學事證之上,也因此贏得「最佳執行者」的美名。在面對官僚體系的掣肘時,他不選擇妥協,而是選擇耐心說服、實證驗證,用專業成就改革。
第五章〈天外還有天〉講述他在交通部民航局與國科會等機構擔任高階職務的經歷。這一階段的蔡清彥,不再只是單一領域的專家,而是全方位的科技政策設計者。他著眼於長遠發展,推動跨部會合作,並強調技術與產業應同步演進。從飛航安全系統到產業創新扶植計畫,他以策略性思維推動多項國家計畫。這讓我體認到,領導者真正的影響力,在於他能否將宏觀的視野化為具體可行的政策,進而引導體系運作。
第六章〈點火!〉為本書最具啟發性的一章。蔡清彥接任工業技術研究院董事長,將目光投向創新創業生態系的重塑。他深知科技研發若缺乏實務落地與商業模式,終究難以為產業帶來實質效益。因此他鼓勵風險投資、育成中心、產學合作平台的整合,並導入國際化資源。在他的帶領下,工研院不僅連續多年獲選為全球百大科技研發機構,更建立起與矽谷、歐洲創新中心接軌的制度架構。他所推動的創新文化,至今仍影響著台灣創業環境。
第七章〈其命維新〉則延續他對未來的思考與實踐。他未因卸任而退休,反而以更自由的身分參與政策諮詢、教育改革與青年創業輔導。他多次在公開演講中指出,台灣未來的競爭力取決於能否從複製型經濟轉型為創新型經濟。他堅持知識應回饋社會,教育應培養問題解決能力,而非僅止於學術知識的灌輸。他的理想並未停歇,而是透過更多元的方式延續。
讀完本書,我深刻思考「行動者」這一名詞的真正含義。在我看來,行動者不僅僅是理想的倡議者,更是能夠將抽象願景轉化為實際行動、持續推進改革進程的人。蔡清彥之所以令人敬佩,不僅因其專業與資歷,更在於他在各種關鍵時刻總能挺身而出,運用智慧與行動改變現況。
書中最令人感動的部分,並不是他所獲得的榮譽與獎章,而是他那份對社會進步始終不曾熄滅的熱情。他從不炫耀個人成就,反而選擇安靜地耕耘,靜靜地推動改革。他相信,只要方向正確,即使腳步緩慢,也能抵達理想彼岸。這種「實幹型理想主義者」的精神,在當今浮躁的社會環境下顯得尤其珍貴。
這本書讓我重新認識知識的價值。知識不僅是為了取得學位或提升個人競爭力,更是為了建構一個更美好的社會。當知識結合了責任感與行動力,就能產生改變世界的力量。蔡清彥正是這種力量的化身,他以一己之力,點燃了一連串影響台灣發展的重要火種。
《風雲行動者》不只是一本個人傳記,它是一堂關於理想、行動與責任的綜合課程。每一位閱讀此書的讀者,不論來自哪個領域、具備何種背景,都能從蔡清彥的故事中獲得啟發,進而找到屬於自己的奮鬥方向與社會定位。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