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和平的代價

作者:查克里.卡特

原文作者:Zachary D. Carter

譯者:賴盈滿

出版社:春山出版

出版日期:2022/11/22

語言:繁體中文


【博客來】

電子書->傳送門

平裝版->傳送門





在當代世界動盪不安的局勢中,戰爭陰影再起、通貨膨脹加劇、經濟動能減弱、社會階層分化日益嚴重,甚至政治局勢也出現極端思潮浮現的趨勢,這些現象令人不禁聯想到上個世紀初的情景。而《和平的代價》這本書,正是透過對一位傑出思想家的生命歷程與學術轉折的回顧,引導讀者重新思索經濟學的本質與目的,並對當前世界的問題提供了歷史的借鏡與深刻的反思,使人從歷史的縱深中看見今日困局的根源。


本書以約翰·梅納德·凱因斯為主軸,他不僅是一位經濟學巨擘,更是一位時代的思想先鋒與行動者。凱因斯在求學階段即展現卓越才華,進入以保守著稱的英國名校後,卻選擇加入以前衛思想聞名的小圈子,並在這個圈子中建立起深厚的思想與情感聯繫。他的私人生活也極具戲劇性:一方面挑戰當時的性別與情感禁忌,另一方面卻與一位來自俄羅斯的舞者締結婚姻,這些看似矛盾的經歷,卻正反映出他思想上的多元與包容,使他在學術與現實之間始終維持一種富有彈性的姿態。


凱因斯最為人所知的,是他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對於全球經濟秩序的深刻洞察與政策主張。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他參與巴黎和會,並試圖阻止勝利國對德國提出過度嚴苛的賠償要求,因為他已預見這將種下未來戰亂的種子。然而這些努力最終未能改變大局,使他憤而撰寫《和約的經濟後果》,不僅引起學界與政界關注,也讓他躍升為國際知名的公共知識分子。他的觀察與批判,在當時震動歐洲政壇,並促使更多人開始重新思考戰後重建的方向。


隨著戰後經濟局勢逐漸惡化,通貨膨脹與失業問題席捲歐洲與美國,凱因斯也開始反思自己過往對於自由市場的信仰。他逐漸放棄了古典經濟學那種「市場自我調節」的理想,轉而主張政府應在經濟運作中扮演積極角色。他認為,市場並非一套自然運作的機制,而是建立在人類習慣、政策制度與集體行為之上的複雜現象,因此需要有計畫、有彈性的公共政策介入才能確保整體社會的福祉。這一觀點的轉變不僅體現他思想的成熟,也展現了他面對現實挑戰時願意修正自我的勇氣。


1929年經濟大蕭條爆發後,凱因斯的思想終於獲得實質回響。他提出「有效需求」的觀念,強調當私人投資與消費不足時,政府必須主動支出以維持經濟活動。他的這些主張最終影響了美國總統小羅斯福的新政政策,使美國在面對經濟危機時能夠有所作為,也讓凱因斯的理論成為當時經濟學界與政策圈的主流。這段時期,他的影響力橫跨學術、媒體與政界,幾乎無人能出其右,並奠定了現代宏觀經濟學的基礎架構。


然而,正如本書所揭示的,凱因斯並非始終無懈可擊。他與奧地利學派的海耶克等自由市場信仰者展開激烈辯論,對方認為過度干預將導致效率喪失與政府擴權的濫用。這場理論之爭延續數十年,並在1970年代的經濟停滯與高通膨問題中,讓凱因斯主義遭遇重挫。自由放任的思想再次抬頭,新自由主義興起,並在1980年代隨著雷根與柴契爾的政策廣為推行。至此,經濟學界似乎又回到了十九世紀的某種思維模式,凱因斯的理念被邊緣化,然而他的精神卻未曾真正消失。


但如同書名所言,「和平的代價」並非單指國際衝突的代價,更是在追求經濟穩定與社會和諧過程中,所需付出的思辨與努力。凱因斯的一生,不僅是理論的探索,更是對抗現實、調整信念、並在權力與理想間尋找平衡的過程。他在劍橋時期對正統經濟學的批判、在政府部門間奔走建言、在媒體上發表評論、甚至牽涉哲學出版的援助,這些都反映出他認為經濟學應與現實社會緊密相連,而非只存在於抽象模型與數學方程中。他的實踐精神與理論創見,至今仍值得學術界與政策制定者深入思索。


本書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其不僅描繪凱因斯本人的生命軌跡與思想發展,也延伸至他逝世之後「凱因斯主義」與「新自由主義」間的拉鋸與轉折。這樣的鋪陳,使得全書不只是人物傳記,更像是一部思想史的縮影。特別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風暴後,凱因斯的名字再度被提起,人們重新檢視市場自律的神話,質疑金融資本主義的正當性,而凱因斯「人本」導向的經濟觀再次顯得重要。他對市場機制與人類行為間複雜關係的洞察,也啟發了新一代學者重新建構經濟理論的基礎。


從本書的鋪陳與論述中可以看出,凱因斯之所以不朽,並非因為他的理論永遠正確,而是他願意在不斷變動的現實中修正自我,並始終以追求人類自由與公眾幸福為核心。這份對公共利益的執著,使他的學說即使屢遭挑戰,仍能在危機中獲得新生命。他的精神,超越了理論與時代,成為一種面對不確定世界的知識典範與價值指南。


閱讀《和平的代價》,就像進入一場跨越百年的思想辯證與現實交鋒。我們不僅看到一位天才如何成就自我,也看到他如何與整個世界的命運緊密交織。從他身上,我們學到的是一種學術與行動並重的姿態,是面對不確定未來仍願意嘗試與變革的勇氣,是在看似絕望的處境中,仍堅信理性與人性可以發揮影響力的信念。


如今,當我們再次面對地緣政治緊張、經濟政策分歧、社會不滿擴大之際,凱因斯的故事與思想或許能提供一些啟示:和平從來不是不作為的結果,而是一種深思熟慮後,積極參與建構的成果。而這樣的和平,不僅需要智慧,更需要我們願意為之付出代價。唯有正視歷史、理解制度的脈絡,並不斷回應現實的挑戰,我們才能在人類的漫長進程中,守護那得來不易的和平與繁榮。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Word稿紙設定可以像是作文本,有格子的樣子

Word儲存格大小要怎麼調整

Word頁面設置常用的紙張大小、方向、邊距、頁首頁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