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離散的植物:原生、外來、入侵……環境歷史學家體察植物界的傳播與擴散,探尋邊界、家、遷移及歸屬的意義
作者:李潔珂
原文作者:Jessica J. Lee
譯者:呂奕欣
出版社:臉譜
出版日期:2024/09/12
語言:繁體中文
【博客來】
電子書->傳送門
平裝版->傳送門
《離散的植物:原生、外來、入侵》一書是李潔珂的最新作品,帶領讀者深入探討植物的遷徙、擴散以及其所揭示的關於邊界、家、遷移與歸屬的深層意涵。這本書的內容不僅涵蓋了植物的自然歷史,還將人類的遷徙與植物的旅程交織在一起,呈現出一個多層次的敘述,讓我們重新思考什麼是「家」和「歸屬」。
書中揭示了植物在自然界中的流動性——不論是藻類隨著海潮漂流,還是茶葉跨越大陸的旅程,這些植物不斷適應新的環境,並且在這些遷徙中留下了文化與生態的痕跡。作者以詩意的文字探討了植物與人類之間的相互作用,並深入研究了這些遷徙背後的歷史、社會與生態議題。
邊界與遷徙
植物的邊界問題是本書的核心之一。植物的移動往往超越了國家、文化和生態的界限,甚至顛覆了我們對「原生」與「外來」的既定印象。李潔珂以豐富的例子展示了植物如何從一地被引入另一地,並引發了文化和生態的轉變。例如,書中提到了東亞大豆如何在北美的土地上落地生根,但卻未能成為主流文化的一部分,反而屈居次位。這樣的例子不僅關乎植物的生態適應,也揭示了全球化過程中的文化不平衡。
除了植物本身的遷徙,作者還探討了人類在全球遷移中對植物的影響。從古代的帝國擴張到現代的全球化經濟,人們將植物從一個大陸帶到另一個大陸,為商業、農業或是私人目的而移植它們。然而,這些植物並不總是順利地融入新環境,有時甚至會變成入侵物種,對當地的生態系統造成威脅。
李潔珂自身的多元背景——她具有臺、英混血的血統,並在加拿大長大,這樣的背景使她對於邊界、遷徙與歸屬的議題特別敏感。她在寫作期間經歷了多次搬遷,這種生活的遷徙經驗也深深影響了她對植物世界的理解。對她而言,植物的遷徙象徵著人類的移民與流徙,這兩者之間存在著緊密的聯繫。
植物的文化意象與象徵
書中的另一個重要主題是植物在不同文化中的象徵意涵。茶葉是其中一個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對於李潔珂而言,茶葉象徵著她個人文化的交融與認同——在她的童年記憶裡,茶是一種溫暖的陪伴,是連結祖父母和家庭的紐帶。而茶葉從亞洲傳入歐洲,並成為英國文化中的重要部分,這一過程本身也象徵著文化的擴散與重塑。
藻類、苔蘚、雜草等植物的入侵與擴散亦成為她反思的對象。這些植物無法被簡單地歸類為「好的」或「壞的」——它們的存在挑戰了我們對於「自然」的認知,迫使我們重新審視人類與自然的關係。李潔珂通過這些例子,探討了植物入侵背後的生態危機以及全球化的雙刃劍效應。
在文化象徵方面,書中還探討了植物如何在不同的社會背景下承載著不同的意義。例如,東亞的酸果和苦菜被視為傳統飲食文化的一部分,但在西方卻常常被忽視或誤解。這些植物的旅程不僅是生態上的遷移,更是文化上的互動與碰撞。
個人與植物的連結
除了宏觀的歷史與生態議題,李潔珂也將個人的回憶與植物的故事交織在一起。她的童年記憶、家庭背景以及個人在不同文化中的身份認同,都在這本書中有所展現。她從植物的生命歷程中找到了一種與自身經歷的共鳴,並藉此思考什麼是「家」與「歸屬」。
在書中,作者經常以第一人稱敘述自己的親身經歷,這種個人化的寫作風格使得讀者能夠更深入地理解她與植物之間的聯繫。她提到了自己在多個國家間的遷徙經歷,並將這種遷徙與植物的跨境擴散進行比較。這種類比不僅讓我們看到人類與植物之間的相似性,還揭示了全球化時代下遷徙的普遍性。
植物的根系象徵著固定與穩定,但正如李潔珂所指出的,許多植物並非永遠待在原生地,而是隨著自然或人類的力量遷徙至世界的各個角落。這種遷徙既是一種挑戰,也是一種適應,正如人類在移民過程中所面臨的挑戰一樣。
結語:重新思考歸屬與包容
《離散的植物》這本書透過植物的故事,讓我們重新思考什麼是「歸屬」和「包容」。李潔珂強調,植物的遷徙並非總是和諧的,它們有時會引發生態危機,甚至造成當地物種的滅絕。然而,她同時也指出,這些遷徙反映了自然界的多樣性與適應能力,並讓我們看到全球化帶來的複雜性。
本書不僅是一部自然科學與環境史的著作,它還融入了作者的個人回憶與文化反思。透過植物的遷徙,李潔珂探討了人類在全球化世界中的流動性,並進一步思考什麼是「家」與「歸屬」。她提出,歸屬並非僅僅是固定在某個地方,而是關於我們如何與環境、文化和彼此建立聯繫。
《離散的植物》讓我們看到了植物世界與人類社會之間的深刻聯繫。透過這些植物的故事,李潔珂引導讀者反思在變動不居的世界中,我們如何找到自己的位置,並在這個多元而相互連結的地球上共存。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