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聲音與憤怒
作者:威廉.福克納
原文作者:William Faulkner
譯者:葉佳怡
出版社:雙囍出版
出版日期:2023/04/19
語言:繁體中文
【博客來】
電子書->傳送門
平裝版->傳送門
《聲音與憤怒》是一部充滿挑戰的作品,它透過獨特的敘事技巧與深刻的主題反映了美國南方家族的衰落。這本小說是威廉·福克納的代表作之一,展現了他在現代主義文學中的地位與技巧。雖然這部作品因為其複雜的敘事結構和意識流技法而常被認為難以閱讀,但也正是這種創新使它成為現代文學的經典之一。
首先,《聲音與憤怒》是福克納探索家族與時間關係的傑出範例。小說的敘事分為四部分,通過不同角色的內心獨白和回憶,拼湊出康普生家族的故事。每個角色的視角不僅揭示了他們各自的心理狀態,還展現了他們對於家族衰落的不同反應。最初的三個部分分別由家族的三兄弟——班傑明、昆丁和傑森——敘述,而第四部分則由家族僕人笛爾西展現,這些視角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充滿情感張力的敘事結構。
其中,班傑明的敘事最具挑戰性,他是一位患有智力障礙的小弟,無法用理性和語言來理解周圍的世界。他的章節充滿了混亂的時間跳躍,沒有標點符號或是明確的過渡,這種寫作風格模仿了他的意識流動和感知方式,令讀者感受到他內心的痛苦與無助。這種意識流技巧並不是單純為了藝術炫技,而是福克納試圖透過它來探索時間對於個人和家族的影響,特別是對於那些無法清晰理解時間的人而言。
接下來的昆丁篇章則展現了一位年輕人深陷於時間的迷宮中。昆丁在哈佛度過了他人生中的最後一天,終於選擇了自殺來逃避時間與家族的崩壞。昆丁的內心充滿了對於家族榮耀的追憶與個人無法承擔的負擔,他對於姐姐凱蒂絲的愛慾和失落感使他無法自拔。這一部分充滿了內在衝突和精神崩潰的表現,福克納以精妙的敘事呈現了昆丁內心的混亂和絕望。昆丁的章節是福克納對於現代主義時間概念的極致表達,時間在他內心成為一個無法逃脫的輪迴。
相比之下,二哥傑森的敘事風格更加直白而理性,他的角色展現了現實與實用主義的態度。傑森對於家族的衰敗並不抱有任何浪漫化的幻想,他更關心的是如何在困境中生存並獲得控制。傑森的自私與冷酷反映了他對於周圍世界的冷漠態度,他試圖掌握自己的命運,卻最終被自己的偏見與仇恨所摧毀。
最後的笛爾西章節,提供了觀察者的視角,她是康普生家族的黑人僕人,默默見證了這個家族的興衰。笛爾西的忠誠和堅忍不拔使她成為這個破碎家族中唯一的穩定力量。她的角色展現了福克納對於美國南方黑人生活的同情與理解,儘管她處於社會底層,但她卻具有比康普生家族成員更多的道德堅定性。
《聲音與憤怒》的標題取自莎士比亞的《馬克白》,其中提到人生如同「一個充滿聲音與憤怒的愚人故事,毫無意義」。這一引用深刻概括了福克納小說中的主題——時間的不可抗拒與生命的荒誕。康普生家族的衰落並非僅僅是個人的失敗,而是整個美國南方舊社會在新時代中的不可避免的沒落。福克納透過這個家族的故事,探索了榮耀、墮落、救贖以及無法逃脫的命運。
福克納在《聲音與憤怒》中大量使用了意識流技法,這使得小說的結構變得更加複雜和多層次。他不僅以內心獨白來展現角色的內在衝突,還運用了蒙太奇和自由聯想的技巧來打破傳統的敘事時間框架,將過去、現在和未來交織在一起。這種非線性的敘事方式挑戰了讀者的閱讀習慣,但同時也提供了一種更接近人類思維流動的方式來體驗角色的心理歷程。
《聲音與憤怒》不僅是美國南方文學的傑作,也是現代主義文學的里程碑。福克納成功地將個人與家族的悲劇融入到更大的歷史和文化背景中,探索了人類生存的普遍問題,如時間、命運、道德與人性。他對於敘事技巧的創新,特別是意識流的運用,為後世作家提供了豐富的靈感。諸如加西亞·馬爾克斯、巴爾加斯·尤薩等作家都受到了他的影響。
《聲音與憤怒》是福克納對於家族、歷史和時間的深刻思考。小說中的每個角色都以其獨特的方式面對時間的流逝,最終無法逃避的命運將他們緊緊束縛。福克納以他精湛的寫作技巧和深刻的人性洞察,創造了一部超越時間的經典之作。儘管小說的結構和風格可能讓讀者感到困難,但只要深入其中,便能發現其中無限的意義與美感。這是一部值得多次閱讀和反思的偉大作品,每次重讀都能帶來新的啟示。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