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儀式感:把將就的日子過成講究的生活

作者:高瑞灃

繪者:鄭星慧(Star Cheng)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4/01/26

語言:繁體中文


【博客來】

電子書->傳送門

平裝版->傳送門


儀式感



這本書探討了「儀式感」在現代生活中的意義,揭示了儀式感在建立和維繫重要時刻、情感連結方面所扮演的角色。儘管儀式看似耗時耗力、或是「可有可無」的行為,實際上它傳達了人們對某些時刻的重視,並賦予日常生活更多的意義與層次感。

儀式感的本質

書中一開始便定義了儀式為透過特定的行為來彰顯一個時刻的重要性。例如,買一本精美的筆記本,並在其中寫下第一行文字,不僅是一個行為,還象徵著這本筆記本的所有故事的起點。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動作,實際上在日後回憶時,會賦予當下更多的情感意義。

生活中的儀式感,如買花、精心打扮、散步或點香氛蠟燭,都是體現對生活的珍視。如果人們選擇不去為生活中的某些時刻做出特殊安排,那麼日子會變得平淡無奇,像是無波無瀾的心跳,讓人懷疑生活是否真正有過深刻的體驗。

書中引用了《小王子》中的一句話:「因為你為你的玫瑰花了那麼多時間,它才變得那麼重要」,這強調了我們在某個事物上投入的時間與精力,賦予了它無法替代的價值。

階段性的儀式

人生中的重要階段,常常伴隨著一些儀式,比如畢業典禮、婚禮等,這些儀式標誌著我們進入新的生命階段。儘管現代社會許多人認為這些儀式過於繁瑣或浪費資源,但這些儀式所賦予的情感意義無法被簡單取代。當人們省略了這些儀式,也可能失去了一部分人生的意義。

書中提到,許多傳統儀式的精神初衷隨著時間推移逐漸被淡化,但這不應意味著儀式的消亡。相反,我們應該思考如何以現代的方式來延續儀式感,讓這些重要時刻得以被珍視和記錄。

家庭中的儀式感

書中引用了克雷頓·克里斯汀生的觀點,他認為家庭文化是培養孩子價值觀的重要工具。許多人認為儀式感正在現代生活中逐漸消失,尤其是在家庭生活中。長輩們曾經重視的節日儀式,如貼春聯、掛燈籠等,現代家庭中往往已被淡化,取而代之的是手機和電視。

儀式感的消失,不僅讓節日變得平淡無奇,也削弱了家庭成員之間的情感聯繫。反之,充滿儀式感的家庭能讓孩子們感受到更多的幸福感,無論是小禮物、擁抱,還是溫馨的家庭傳統,這些看似細微的行為都能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留下深刻的印記。

書中強調,無論現代生活多麼忙碌,我們都應該努力在家庭中創造屬於自己的儀式感。這些儀式不僅僅是節日的慶祝,更是維繫家庭關係的重要紐帶。

儀式感與現代生活的張力

書中探討了儀式感與現代生活的張力。一方面,適度的儀式感可以為生活增添色彩,讓我們感受到生活的豐富和多樣性;另一方面,過於講究儀式可能會讓人感到被其束縛,反而成為壓力的來源。這也許是為什麼許多新一代的人漠視傳統節慶習俗,因為他們無法與這些儀式背後的初衷產生共鳴。

這本書指出,現代人可能更關注個人的自由和簡單的生活方式,儀式對他們來說已變得不再重要。然而,作者也提醒我們,儀式的真正價值並不在於其形式,而是在於它能賦予我們生活以意義和方向。

儀式感的重構

書中還提出了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在現代社會中,我們該如何重構儀式感?儘管傳統的儀式可能已不再適合當下的社會背景,但這不應該意味著我們完全拋棄儀式感。相反,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生活方式,創造新的儀式,讓它們符合當代社會的需求,同時保留儀式所帶來的意義。

儀式不必是繁瑣的,也不需要昂貴的物質投入。它可以是生活中的小細節,比如定期與家人一起吃頓飯,或是在重要的日子裡寫一封感謝信。這些簡單的行為,都可以幫助我們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安寧和情感的連結。

結論

這本書提醒我們儀式感對生活的重要性。儘管現代社會的快節奏和個人主義讓我們遠離了許多傳統的儀式,但我們仍然需要在生活中創造屬於自己的儀式感。無論是家庭的日常,還是人生的重大時刻,儀式感能讓我們在日復一日的生活中找到意義,也能讓我們在面對未來的挑戰時,擁有一份穩定和安心。

最後,書中強調的重點在於:儀式並不只是形式上的表現,它更是內心對生活的重視和對重要時刻的珍惜。儀式感,無論是小到一頓晚餐,還是大到婚禮,都能讓我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讓每一個時刻都值得被記住。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Word稿紙設定可以像是作文本,有格子的樣子

Word儲存格大小要怎麼調整

Word頁面設置常用的紙張大小、方向、邊距、頁首頁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