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臺灣族群史解謎:揭開平埔、外省、客家、福佬的歷史謎團
作者:葉高華
出版社:春山出版
出版日期:2024/07/23
語言:繁體中文
【博客來】
電子書->傳送門
平裝版->傳送門
在《解開臺灣族群的歷史謎團》這本書中,作者葉高華透過詳細的歷史分析與社會學探討,深入挖掘了臺灣社會中關於族群的諸多問題。這本書不僅針對族群間的關係提出了深刻的見解,也探討了關於族群認同、遷徙以及政府政策等議題,透過歷史文獻與數據的支持,為讀者帶來了一個更加具體、細緻的族群圖像。
族群的歷史糾葛與社會現象
書中提到的許多族群問題,往往是臺灣歷史與社會中的長期辯論話題。例如,關於「有唐山公無唐山媽」這個說法,葉高華在書中深入探討了漢人與平埔族之間的通婚情形,這是臺灣歷史上一個具爭議的話題。作者透過歷史人口統計資料的解讀,逐步解開這一謎團,並發現通婚現象確實存在,但並非如坊間傳聞那般廣泛。
這一問題的解決,並非簡單地從文獻或資料中得到結論,而是作者長期從事人口檔案分析的結果。葉高華透過日治時期的戶口檔案,從八個不同的平埔村落中找出具有統計價值的資料,並且比較不同村落的數據差異,這種多層次的比較方法,使得研究結果更加具有說服力。這種以實證數據為基礎的歷史研究方式,不僅揭示了歷史的真相,還展現了族群交互的複雜性,為讀者提供了更深入的認識。
外省人遷臺數量之謎
關於二戰後外省人遷臺的數量,也是長期以來一個未解的問題。葉高華在書中揭示,外省人遷臺的數量一直以來有著不同的說法,從不到一百萬到超過兩百萬不等。這個問題的癥結在於,許多外省籍軍人在遷臺初期並沒有戶籍,成為統計數據中的黑數。透過解密後的檔案資料,葉高華最終解開了這個數字之謎,提供了更為精確的外省人遷臺數據。
這個發現不僅糾正了許多學術研究中的錯誤假設,還揭示了統計數據與政府政策之間的複雜關係。外省人的遷徙不僅僅是個人或家庭的決策,背後還涉及到政府政策的影響以及戰後社會的動盪局勢。這讓我們更清楚地了解,歷史數據中的每一個數字都背後都有其複雜的背景與意涵。
平埔族原住民身份的爭議
平埔族是否應該擁有原住民身份,一直以來也是臺灣族群史中一個引發熱議的問題。在本書中,葉高華深入探討了平埔族失去原住民身份的過程,揭示了當時政府政策中的行政疏失。透過大量的歷史文獻,尤其是1956年的人口普查數據,作者發現臺南地區的西拉雅族因為政府疏忽而無法登記為原住民,這導致了他們失去了法定的原住民身份。
這個問題不僅是一個歷史的錯誤,更反映了政府政策的制定與實施過程中存在的漏洞。葉高華透過大量的檔案調查,還原了當時的歷史情境,並提出了「行政疏失說」,這一說法在後來的學術與社會討論中被廣泛引用,成為解釋平埔族失去原住民身份的重要觀點。
平埔族的原住民身份爭議,不僅是學術研究中的一個議題,還涉及到現今社會的族群認同問題。這一研究揭示了族群身份並非一成不變,而是隨著歷史與社會變遷而發生改變的結果。透過葉高華的研究,我們得以看見族群身份的流動性,並進一步思考族群身份的法律定義與社會意義。
客家與福佬的族群關係
書中也探討了客家人與福佬人之間的關係,這是臺灣族群研究中另一個重要議題。過去,客家人與福佬人之間的文化差異與語言隔閡,導致了兩者之間的關係緊張。葉高華透過纏足率與通婚率的分析,展現了客家與福佬之間的互動歷史。作者發現,雖然客家與福佬在文化上有許多差異,但兩者之間的通婚率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增加,顯示出族群之間的融合現象。
這一發現有助於破除過去人們對於客家與福佬之間對立的刻板印象,並且強調了族群之間的互動性。族群關係不應該被看作是靜止不變的,而是一個隨著歷史發展不斷演變的動態過程。透過葉高華的研究,我們得以理解族群之間的關係不僅僅是文化的對立,更是一種複雜的交織與融合。
結語
葉高華的《解開臺灣族群的歷史謎團》透過細緻的歷史考證與社會學分析,為讀者提供了一個深入理解臺灣族群歷史的視角。無論是關於漢人與平埔的通婚、外省人遷臺的數量之謎,還是平埔族原住民身份的爭議,葉高華都透過實證研究揭開了這些問題的真相。
這本書不僅僅是一部學術著作,更是一部為普羅大眾解答臺灣族群史謎團的著作。透過對歷史數據的嚴謹分析與解讀,葉高華為讀者展現了一個更加真實的臺灣族群圖像,讓我們對於族群的認識不再僅停留於表面的刻板印象,而是深入到歷史的脈絡與社會的變遷中。
總結來說,《解開臺灣族群的歷史謎團》不僅是一本族群研究的學術巨作,也是一部揭開臺灣歷史真相的扣人心弦的解謎故事。透過對歷史的還原與深入分析,這本書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更加豐富的族群圖像,並且提醒我們,歷史與現實中的每一個族群,都有其複雜且多元的背景。透過這樣的深入研究,我們才能真正理解族群之間的關係與其背後的歷史意義。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