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與自然共生的證據:跟著渥雷本,找回人、動物與植物間亙古不變的連結與需求

作者:彼得・渥雷本

原文作者:Peter Wohlleben

譯者:王榮輝

出版社:日出出版

出版日期:2024/08/19

語言:繁體中文


【博客來】

電子書->傳送門

平裝版->傳送門


與自然共生的證據



書籍《與自然共生的證據:跟著渥雷本,找回人、動物與植物間亙古不變的連結與需求》是由知名生態作家彼得・渥雷本撰寫的作品,深入探討了人類與自然之間的緊密關係,並透過科學證據論證了這種連結自古以來一直存在,且至今仍對人類的健康與福祉至關重要。


渥雷本以簡潔且具深度的方式,將人類與自然共生的觀點具體化,並透過他自身長期觀察自然界的經驗,帶領讀者重新審視我們與自然的關係。他認為,人類並非高高在上的萬物之靈,而是地球生態系統的一部分,並且與其他生物共享相似的規則與需求。我們與動植物之間存在著不可分割的聯繫,這種聯繫不僅表現在日常生活中,更深刻影響著我們的身體、心理與整體健康。


書中提到的幾個核心概念如嗅覺的敏銳性、人類與其他動物相似的預警感知能力,以及森林對免疫系統的積極影響,都是透過生物學、地球科學等領域的研究與觀察所得到的結果。這些科學證據揭示了人類的感官功能、免疫系統和情緒,如何通過與自然界的接觸得到平衡與增強。渥雷本將這些現象稱為“自然本能”,並指出它們是我們作為自然一部分所不可或缺的基本需求。


渥雷本的這本書讓人不禁反思現代文明與自然間的割裂感,尤其是在科技發展迅速的今天,這種割裂更加明顯。我們被各種聲光科技包圍,生活在城市中,遠離自然,而這樣的生活方式正逐漸侵蝕我們與自然之間的連結。在長時間的適應和發展中,人類的感官、身體系統和自然共生,這種共生關係雖然在現代社會中不那麼顯而易見,但它始終存在。我們無法完全脫離自然,因為我們本就是自然的一部分。


書中也強調了“森林浴”的概念,即人們可以通過沉浸在森林環境中,讓自己的感官重新與自然接軌,這不僅有助於情緒穩定,也對身體健康有許多正面效應。渥雷本描述了植物如何釋放出穩定血壓的化學物質,以及綠色植被如何幫助平緩情緒波動。這些現象並非神秘或迷信,而是有科學基礎的生物反應,進一步證明了自然對我們的重要性。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觀點是渥雷本提出的動植物之間界線模糊的現象。他引用了許多研究來證明植物具有某種程度的感知能力,例如它們對聲音的反應、對疼痛的感覺,甚至可能擁有類似意識的現象。這些研究結果顛覆了我們傳統對植物的認知,使我們不得不重新思考植物作為生命體的本質以及它們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


全書的論述圍繞著一個重要的核心,即人類與自然的共生關係並非單向的,而是一種互動的、雙向的動態平衡。我們不僅依賴自然來滿足生理需求,也同樣影響著自然界的健康與平衡。保護自然並不僅僅是為了保護其他物種,而是為了保護我們自己。當我們破壞了自然環境,最終受到影響的也將是我們自己。因此,只有當我們真正理解這種互依互存的關係時,才能促進有效的自然保護行動。


渥雷本的書對現代人來說具有強烈的警示意義,他提醒我們,即使我們生活在高度現代化的社會中,也不能忽視與自然的深厚聯繫。他的書激勵讀者走進森林,重新找回與自然的親密關係,從而改善自己的生活品質與健康。


這本書的科學論述結合了生動的敘述,使得讀者可以輕鬆理解複雜的自然科學概念。書中的每一個章節都提供了豐富的案例與實際觀察,讓讀者能夠從中學到具體且可行的方式來重新連接自然。渥雷本並非只是用冷冰冰的數據來說明自然的重要性,他還通過故事、觀察和個人體驗,使自然界的神奇與奧妙變得更加親近與可感。


《與自然共生的證據》帶領我們重新思考現代社會中被遺忘的自然聯繫,並且提供了一個實踐自然保護的框架,不僅是為了其他物種,更是為了我們人類自身的生存與健康。這本書適合任何想要重新找回與自然聯繫的讀者,尤其是在科技快速發展、環境問題日益突出的今天,渥雷本的這本書更顯得彌足珍貴。透過他的論述,我們可以更加清晰地認識到,自然不僅是我們的朋友,更是我們無法分割的夥伴。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Word稿紙設定可以像是作文本,有格子的樣子

Word儲存格大小要怎麼調整

Word頁面設置常用的紙張大小、方向、邊距、頁首頁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