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寫作課:陳雪給創作者的12道心法
作者:陳雪
出版社:圓神
出版日期:2023/08/01
語言:繁體中文
【博客來】
電子書->傳送門
平裝版->傳送門
博客來獨家版->傳送門
《寫作課》這本書對於曾經對寫作抱有熱忱,但被現實磨蝕而變得猶豫不前的我來說,無疑是一劑良藥。不僅療癒了過去無法順利提筆的心情,也喚起了「從現在重新開始寫作」的動力。這本書讓我明白,寫作並不需要天才般的靈感或一氣呵成的文思,而是一種習慣的養成與不斷的嘗試。作者陳雪在書中以溫柔的筆觸,細膩地分享她多年來的寫作心法,讀來既親切又實用。以下是我讀完《寫作課》後,感觸最深的一些重點。
首先,陳雪強調寫作並不是一件神奇的事,它更多是一個逐步累積的過程。每天堅持寫一點點,持續地讓寫作成為日常中的一部分,這是她成功的關鍵。這讓我重新思考,寫作的瓶頸或許不在於靈感的匱乏,而在於我是否有恆心將寫作當作生活的一部分。即使寫出的文字最後可能無法直接運用,它們依然是對個人的一種累積,無形中豐富了寫作的經驗。這種不斷書寫的過程,正是陳雪強調的「讓自己處於寫字的狀態」,當寫作成為習慣,自然而然靈感會隨之而來。
其次,關於寫作的技巧與態度,陳雪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她提到,沒有靈感也不必過度擔心,最重要的是先開始寫。若感到開頭困難,也可以先從後面的段落著手,然後再逐步填補前面的部分。這樣的寫作方式給了我很大的安慰,因為我總是對於寫作的開頭感到焦慮,覺得一開始就必須完美無瑕。然而陳雪提醒我們,寫作並不需要一次完成,只要先開始寫,逐步累積,最終作品自然會成形。
她還強調,不要因為寫得不好而氣餒,這對我來說是一大鼓舞。在過去的寫作經歷中,我常常因為覺得自己的文字不夠優美或流暢,而感到挫敗。陳雪提到,天生就能寫出精彩文字的人非常少,大部分的作家都是通過不斷地修改、調整,才慢慢成就一部作品。這讓我意識到,寫作是一個過程,而不是一個結果。在這個過程中,修訂與改進是必經的階段,我們應該允許自己犯錯,然後再從錯誤中學習。
另外,陳雪也提到,寫小說需要的不僅僅是靈感,更多的是一種持續與耐心。她以自己的經驗告訴我們,與其一次性大量輸出而讓自己身心俱疲,不如穩定地、慢慢地創作,這樣才能長期保持創作的動力。這點特別針對那些長篇小說的寫作者而言尤為重要,畢竟寫一部長篇小說可能需要耗費數月甚至數年的時間,若過於急躁反而可能無法完成。我從中學到的是,寫作的過程需要一種平衡,一方面要保持穩定的輸出,另一方面也要學會在過程中調整自己的狀態,避免過度消耗。
另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陳雪提到,寫作並不是專屬於那些文筆特別好或靈感源源不絕的人。只要你想寫,你就能寫。這種「書寫是為了自己,而不是為了別人」的觀念,讓我重新審視自己過去對寫作的恐懼。常常我會因為擔心他人對我作品的看法,而遲遲無法動筆。然而,陳雪的這一觀點提醒我,寫作的真正價值在於它能帶給作者內在的滿足與成就,而不是外界的評價。
除了寫作技巧,陳雪也強調了自我照顧的重要性。她提到,寫作需要體力,因此保持健康的身體對於穩定的創作至關重要。這點對我來說是一個很新的觀念。過去我總是認為寫作僅僅是一種精神活動,卻忽視了長時間坐著寫作對身體的負擔。陳雪提醒我們,在工作與休息之間找到平衡,並適度運動,才能讓身體保持在最佳狀態,從而提升創作的效率。這讓我開始反思,是否應該更加關注自己的身體狀況,以便能長期進行寫作。
除此之外,《寫作課》還涉及到一些實務上的問題,比如如何進行文字相關的工作,如何接案、談條件,以及如何與出版社合作等。這些內容對於那些想要以寫作為職業的人來說,無疑是非常實用的指導。然而對我而言,更重要的是,這本書教會我如何重新面對寫作這件事,如何從一個放棄寫作的狀態中,找回最初那份對文字的熱情。
《寫作課》不僅僅是一本教你如何寫作的書,它更像是一個陪伴你走過創作過程的夥伴,溫柔地提醒你:如果不想寫,就不要寫;但如果你願意開始,那就從現在開始,慢慢積累,終有一天你會收穫自己滿意的作品。陳雪的文字像是一種心靈的安撫,讓我在寫作的道路上不再感到孤單與無力。我相信,無論是對於剛開始寫作的新手,還是經歷過寫作低潮的老手,這本書都能提供無限的啟發與鼓勵。
對於曾經被寫作卡住的我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種重新啟動的力量。寫作,不再是一件令人畏懼的事情,而是一個可以溫柔對待的過程。只要每天寫一點點,持續地讓自己處在創作的狀態中,最終,我相信我也能寫出屬於自己的故事。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