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認真的你,有好好休息嗎?:平衡三力,找回活力

作者:黃天豪, 吳家碩, 蘇益賢

出版社:心靈工坊

出版日期:2020/02/05

語言:繁體中文


【博客來】

電子書->傳送門

平裝版->傳送門

有聲書->傳送門


認真的你,有好好休息嗎



心靈工坊出版的這本書探討了當代人普遍面臨的疲勞與過勞現象。無論是職場壓力、生活節奏,還是內在焦慮,都讓許多人感到精疲力竭。本書透過三種能量:體力、腦力、心力,分析了我們身體和心靈不同層面的疲憊源頭,並以八個故事為例,深入探討如何正確休息與修復這些能量,以應對現代生活的挑戰。本文將藉由這本書的核心觀點,來檢視我們對於「休息」的認知,並提供一些具體方法,幫助我們有效恢復身心的平衡。

體力:修補疲勞的基石

體力是最直接的能量來源,消耗與修復也相對明顯。我們的身體即使在靜止狀態下,透過呼吸和代謝也會持續消耗能量。當我們進行體力活動,如工作或運動時,體力的消耗就更為迅速。書中提到,體力耗竭的常見症狀包括白天無法集中精神、容易感到疲倦、反應變慢,甚至影響免疫系統,增加生病或過敏的風險。面對這種情況,我們通常依賴睡眠來補充體力,但書中也強調,睡眠的質量比睡眠時間更為重要。如果長期的睡眠不足或品質不佳,無論睡多久,都難以徹底修復體力。

除了睡眠,適當的休息與運動也是恢復體力的關鍵。過度的靜態生活反而可能削弱體力,定期的運動能促進新陳代謝,幫助身體更有效地恢復。因此,作者建議我們應該將運動納入日常生活中,與其盲目地追求長時間的休息,不如適時地進行低強度的運動,如散步或伸展運動,這樣能更有效地促進體力的修復。

腦力:認知負荷的調整

書中第二個討論的能量是腦力,這也是現代人常常忽略的問題之一。作者引用了「認知頻寬」的概念,指出我們的腦袋每天處理的信息量有限,當過度使用時,就會出現腦力耗竭的症狀,如思維遲鈍、難以集中注意力、判斷力下降等。這樣的狀態在長期的壓力和多工處理中尤為明顯。面對腦力耗竭,常見的錯誤應對方式是選擇過度娛樂或沉迷於電子產品,如長時間追劇或不斷刷手機。然而,這些行為雖然能提供短暫的放鬆,但實際上只是進一步耗損腦力,並不能真正恢復。

書中提出的解方是適度轉換任務與專注內容。例如,當工作過度耗費腦力時,可以通過閱讀輕鬆的書籍、散步,或是從事一些需要輕度思考的活動來給大腦喘息的機會。這樣的切換可以避免過度的腦力消耗,並幫助我們保持頭腦的靈活性。此外,作者強調了睡眠對於腦力修復的關鍵作用,良好的睡眠能夠幫助大腦清理神經活動中的廢物,恢復認知能力。

心力:情感與心理的調適

「心力」是第三種能量,指的是我們的情感空間。這部分的疲憊不像體力或腦力那麼容易被察覺,但當情緒長期處於負面狀態時,我們的心力會逐漸被耗盡。書中將心力比喻為一個情感容器,如果容器中充滿了焦慮、憤怒等負面情緒,就難以容納其他感受,導致我們難以對生活產生積極的反應。心力耗竭的表現包括易怒、缺乏耐心、提不起勁,甚至出現焦慮與抑鬱的症狀。

針對心力的恢復,書中提出了人際互動的重要性。與他人分享情感、傾訴心聲,甚至是進行一些簡單的社交活動,都是修復心力的有效方法。這與現代心理學中強調的情感支持系統相呼應,情感交流能夠減輕心理壓力,幫助我們釋放負面情緒,並促進正向情感的生成。此外,培養興趣愛好、進行創作等活動,也能幫助我們從負面的情感狀態中走出來,重新獲得心靈的平衡。

三種能量的互動與競爭

體力、腦力與心力這三種能量並非獨立運作,而是彼此競爭與影響的。當其中一種能量耗竭時,往往會連帶影響其他能量的消耗。例如,當我們心情不好時,大腦也會變得遲鈍,甚至不想進行體力活動;反之,過度的體力勞累也會導致我們的情緒變得低落,難以集中精神。這種相互影響的關係,容易讓我們陷入一種惡性循環:明明已經很累了,但卻選擇追劇來「放鬆」,結果導致睡眠不足,進一步影響體力與腦力的恢復。

因此,作者提醒我們應該有意識地管理這三種能量,避免過度依賴某一種「休息」方式來解決所有問題。例如,累了不一定只靠睡覺來恢復,有時候適當的社交或是改變注意力的焦點,反而能更有效地恢復精力。

自我覺察與正念

書中反覆強調「自我覺察」的重要性。只有當我們能夠清楚地辨識自己哪一方面的能量耗竭時,才能採取正確的方式來恢復。本書作者也提到了正念(mindfulness)的概念,這與正向思考有所不同。正念強調的是當下的體驗與覺察,通過專注於當前的感受,我們可以更清楚地察覺到自己的身體狀況、情緒變化,從而做出更合適的休息選擇。正念訓練可以幫助我們減少對自動化反應的依賴,讓我們的生活更加自主、更加充實。

結語:選擇適合的休息方式,才能真正恢復能量

這本書以淺顯易懂的語言,為我們展示了三種能量消耗的過程,並提供了相應的修復策略。從體力的消耗到腦力的過度使用,再到心力的疲憊,這些能量的耗竭經常發生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而大多數人卻忽略了這些問題。透過書中的故事,我們不僅能夠更好地理解自己的疲勞來源,也能學會如何正確地休息,避免陷入不良的循環。

對於現代忙碌的我們來說,正確地休息不僅僅是身體的需求,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證。書中提醒我們,疲勞的解決之道並不在於單純的睡眠或娛樂,而是需要針對不同的疲憊來源,採取相應的恢復方式。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恢復精力,重新面對生活的挑戰。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Word稿紙設定可以像是作文本,有格子的樣子

Word儲存格大小要怎麼調整

Word頁面設置常用的紙張大小、方向、邊距、頁首頁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