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行動電源不能放行李箱?飛安專家這樣說!
隨著科技的發展,行動電源已成為現代人出行的必備品。無論是商務旅行、觀光旅遊,還是日常通勤,許多人都依賴行動電源來確保手機、筆記型電腦等電子設備的電力不間斷。然而,許多航空公司明確規定,行動電源不能放入托運行李,而必須隨身攜帶。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規定?本文將從飛行安全專家的角度,深入探討其中的原因、國際規範、可能的安全風險、真實案例,以及乘客應如何遵循規範來確保飛行安全。
1. 為什麼行動電源不能放入托運行李?
根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和各國航空管理機構的規定,行動電源屬於「鋰電池」類別,而鋰電池在特定條件下可能會發生熱失控(Thermal Runaway),進而引發火災。這是航空公司嚴格規定行動電源不能放入托運行李的主要原因。
(1) 鋰電池的特性與風險
鋰電池的能量密度高,能夠為電子設備提供長時間的電力供應。然而,鋰電池在過充、短路、受損、或暴露於高溫環境時,可能會發生熱失控,導致自燃甚至爆炸。在飛機貨艙中,一旦發生火災,撲滅的難度極高,可能嚴重威脅飛行安全。
此外,鋰電池的電解質為易燃物質,在短路時可能會產生極高的溫度,並釋放有毒氣體。這些特性使其成為航空安全的高風險因素。因此,所有攜帶鋰電池的設備,特別是行動電源,都應該受到嚴格監管。
(2) 貨艙環境與滅火困難
飛機的貨艙通常有防火設備,但如果托運行李中的行動電源發生燃燒,火勢可能會迅速擴散,而貨艙內部的滅火系統可能無法有效控制鋰電池火災。相較之下,若行動電源被乘客隨身攜帶,一旦發生異常,機組人員可以立即處理,減少危險。
研究顯示,鋰電池火災需要特殊的滅火方式,如使用乾粉滅火器或專用鋰電池滅火劑,而飛機貨艙內的自動滅火系統大多採用二氧化碳滅火劑,對鋰電池火災的滅火效果有限。因此,航空公司會嚴格要求乘客將行動電源隨身攜帶,以便在緊急情況下能夠即時處理。
(3) 國際航空規範的限制
國際民航組織(ICAO)、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以及中國民航局(CAAC)等機構均對行動電源的攜帶方式作出明確規範,要求所有鋰電池設備,包括行動電源,必須放置於手提行李中,而不得放入托運行李。
2. 國際與各國對行動電源的攜帶規範
不同國家的航空管理機構對於行動電源的攜帶規範略有不同,但大多遵循IATA的標準。以下是主要國際機構的相關規定:
(1)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
IATA規定:
- 容量在100Wh以下的行動電源可以隨身攜帶,無需航空公司批准。
- 100Wh至160Wh之間的行動電源,乘客最多可攜帶兩個,且需獲得航空公司批准。
- 超過160Wh的行動電源禁止攜帶。
- 行動電源必須獨立包裝,防止短路。
(2) 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
- 乘客不得將鋰電池行動電源放入托運行李。
- 鋰電池應存放於手提行李中,並避免與金屬物品直接接觸。
- 禁止攜帶損壞或非標準鋰電池。
(3) 中國民航局(CAAC)
- 100Wh以下的行動電源可隨身攜帶,無需申報。
- 100Wh至160Wh的行動電源需經航空公司批准。
- 禁止攜帶超過160Wh的行動電源。
3. 行動電源自燃事故案例
過去幾年,已有多起因鋰電池自燃而導致的飛行安全事故。以下是幾個知名案例:
(1) 2016年三星Galaxy Note 7事件
三星Galaxy Note 7因電池設計缺陷,在全球範圍內發生多起燃燒事件,導致各大航空公司禁止乘客攜帶該款手機登機。
(2) 2018年中國南方航空航班事故
2018年,一名乘客的行動電源在飛機起飛前突然自燃,導致行李被燒毀。幸好機組人員及時滅火,未造成嚴重事故。
(3) 2020年美國航班行動電源爆炸
2020年,一架從紐約飛往洛杉磯的航班上,一名乘客的行動電源在行李艙內爆炸,導致飛機緊急降落。
4. 乘客應如何正確攜帶行動電源?
為了確保飛行安全,乘客應該遵守以下建議:
- 確保行動電源符合規範,避免攜帶超過規範的產品。
- 選擇符合國際安全標準的行動電源,如CE、FCC、UN38.3認證。
- 使用專用收納袋存放行動電源,避免與金屬物品接觸。
- 避免長時間暴露於高溫環境,如陽光直射的機艙內。
5. 結論
行動電源因其鋰電池特性,存在自燃風險,因此各大航空管理機構嚴格規定乘客必須將行動電源隨身攜帶,而非放入托運行李。乘客應該遵守相關規範,確保行動電源的安全存放方式,並在飛行途中保持警惕,以保障自身及所有乘客的安全。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