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當下的力量
作者:艾克哈特.托勒
原文作者:Eckhart Tolle
譯者:梁永安, 周群英
出版社:橡實文化
出版日期:2023/03/01
語言:繁體中文
【博客來】
電子書->傳送門
精裝典藏盒裝->傳送門
有聲書->傳送門
《當下的力量》這本書,作者艾克哈特·托勒所傳達的是一種全新的生活哲學,旨在引導讀者擺脫痛苦與壓力,進而進入內在的平安與寧靜狀態。該書不僅是一種心靈開悟的指引,更是一種實用的生活指南,適合每一位想要改善生活質量、擺脫負面情緒的人來閱讀。托勒強調,痛苦源自我們的心智,而解脫之道則在於活在當下,與自身內在和解。透過不斷的覺察和專注於「當下」,人們可以徹底改變自己的生命狀態,實現身心的平衡與和諧。
擺脫心智束縛:認識小我與思維
托勒指出,現代人之所以痛苦,是因為我們被思維所操控,成為了「小我」的奴隸。這種「小我」是一種虛假的自我,是我們內在的心智構造,時刻在追尋外在的認同與滿足。然而,無論小我如何努力,它總是無法真正滿足,反而讓人陷入無盡的焦慮與孤獨之中。
書中的一個關鍵概念是,我們的思維不斷地運轉,常常讓我們陷入過去或未來的思考中,從而忽視了當下的存在。思維本身並不是問題,真正的問題在於我們對思維的過度依賴,導致我們無法停止內心的喋喋不休,這就是托勒所說的「強迫性思維」。我們時常在思考著過去發生的不愉快經歷,或者擔心未來可能會發生的事情,這些思維模式使我們遠離了內在的平靜。
托勒通過書中舉例,描述了思維的強大控制力。例如,當你半夜三點無法入眠時,思維會不斷讓你回想起某些讓你不快的人或事,並重複地強調那件事如何對你造成傷害。這種持續的思考加劇了我們的痛苦,儘管這些事早已成為過去,但思維卻讓我們感到仿佛痛苦仍然存在。
活在當下:擺脫過去與未來的束縛
托勒強調,解脫痛苦的唯一方法是學會「活在當下」。他認為,時間只是一種心智的幻相,過去已經消失,未來尚未來臨,唯有此刻是真實存在的。如果我們能夠真正地安住於當下,我們將能夠擺脫心智的控制,進而獲得內在的自由與平靜。
在這一過程中,臨在(Presence)是關鍵。臨在意味著我們要全然地覺察當下,觀察自己的思維和情緒,而不被它們所左右。當我們能夠成為自己思維的觀察者時,內心的紛擾便會自然而然地減少。這種覺察的能力讓我們能夠重新掌控自己的生命,而不是被心智牽著走。
托勒還提到,專注於「內在身體」是一種進入當下的方法。我們可以通過感受身體內部的能量場,來喚醒自己的覺察力。例如,你可以閉上眼睛,感受自己右手的存在,這種感知並不是來自視覺,而是內在的一種能量感應。透過這種方式,我們可以更深入地體驗到自己與當下的連結。
瓦解痛苦之身:釋放內在的負面情緒
另一個關鍵概念是「痛苦之身」。托勒認為,痛苦之身是一個能量場,儲存著我們過去未被釋放的負面情緒。這些負面情緒像是一個潛伏的惡魔,當它未被激活時,我們感覺一切如常,但一旦遭遇外界的刺激,它就會迅速甦醒,讓我們陷入深深的情緒漩渦中。
痛苦之身的影響力巨大,往往會讓我們無法控制自己,在情緒的操縱下,我們會表現出與平時截然不同的行為。例如,一個平日溫文爾雅的人可能會在某個瞬間爆發出強烈的怒氣,這種反應往往超出了理性的控制,這就是痛苦之身的作祟。
托勒給出的解決之道是對痛苦之身保持覺察。他認為,我們不需要與痛苦對抗,而是要全然地接納它,並透過專注於當下來瓦解它的力量。當我們能夠以觀察者的身份去看待自己的情緒時,這些情緒將不再具有控制力,我們的內在將恢復平靜。
臣服於當下:接受生活的現實
托勒還提出了「臣服」的概念,這與一般意義上的屈服不同。臣服意味著我們要全然接受當下的現實,而不是與它對抗。如果我們對當下感到不滿或無法忍受,我們有三個選擇:改變它、離開它,或者接受它。無論選擇哪一種,我們都應該在當下做出抉擇,而不是拖延或逃避。
這種臣服的力量在於,它讓我們從對抗中解脫出來,進而恢復內在的平衡與寧靜。托勒強調,我們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不再為失敗或困難找藉口,而是全然地接受結果,並從中學習和成長。
超越心智:進入靈性覺醒的狀態
托勒的教義最終指向一種靈性上的覺醒狀態。他認為,當我們超越了心智的控制,擺脫了小我與痛苦之身的束縛,我們將進入一種無時間性的境界,這就是本體(Being)的存在狀態。在這種狀態下,我們不再被外在的事物所迷惑,也不再追逐物質的滿足,而是找到了內在的平安與喜悅。
靈性覺醒的道路並非一蹴而就,它需要不斷的練習與覺察。然而,當我們逐漸進入這種狀態時,生活中的許多困擾將自然而然地消失,我們將體驗到一種深層的自由與滿足。
結語:走向內在的平安與自由
《當下的力量》教導我們的,不僅僅是一種心靈修養的技巧,更是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透過學習如何活在當下,我們可以擺脫過去的束縛,不再對未來感到焦慮,進而實現真正的自由與平安。
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了一個實用的框架,幫助我們應對日常生活中的壓力與困擾。每當我們感到無法忍受時,不妨停下來,觀察當下,問問自己:此刻我能做些什麼來改善這個局面?透過這種方式,我們將不再是自己情緒與思維的奴隸,而是成為自己生活的真正主人。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