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路徑:20世紀晚期的旅行與翻譯

作者:詹姆士・克里弗德

原文作者:James Clifford

譯者:林徐達, 梁永安

出版社:左岸文化

出版日期:2024/05/22

語言:繁體中文


【博客來】

電子書->傳送門

平裝版->傳送門


路徑



《路徑》一書提供了對文化、族群以及身份認同問題的深刻反思,尤其是在當代全球化與跨國移動背景下。書中探討的主題涉及人類的移動、接觸以及未來發展,並試圖挑戰對文化的固有看法。本文將針對詹姆士‧克里弗德的這部作品進行探討,結合文化流動性、邊界與身份認同等議題,提出對移動與文化互動的新思考。

移動與文化:不僅是轉移,更是形塑

人類的社會存在,不僅局限於固定的地理位置或文化邊界中,移動是一個歷史悠久且充滿複雜性的過程。從古代的探險、朝聖,直到今日的移工、移民和觀光,移動不僅是個人的經驗,也是集體文化的一部分。在此背景下,克里弗德提出,文化並非一成不變的存在,而是通過接觸與互動得以形塑和延續的動態過程。

克里弗德試圖打破傳統對文化的靜態觀點,強調「移動」本身即是文化的一個構成要素,而非僅僅是文化的轉移或延伸。這一觀點挑戰了過去將文化視為固定、封閉系統的思維,主張文化在跨越邊界的過程中得以重新定義和更新。移動帶來的不僅是物理上的轉換,也包括了觀念、身份和經驗的重新塑造。這讓我們反思,現代社會中的文化認同,是否應該更多地考慮到這些跨越邊界的互動。

邊界與身份認同的模糊性

在當代全球化的背景下,國家、族群和文化的邊界變得越來越模糊。克里弗德探討了這些邊界是如何由歷史上的不同主體維繫、守護、跨越甚至破壞。他指出,文化邊界並非先天存在的,而是通過接觸與互動的過程中被構建出來的。因此,當我們討論文化、族群和身份認同時,不應將其視為固定的、不變的單位,而應理解為一個不斷變化的、充滿流動性的過程。

例如,在全球博物館的背景下,克里弗德指出,博物館不僅僅是西方機構的延伸,更是一個不同文化願景和不同社群利益的「接觸區」。博物館成為了一個展示和交流不同文化的場域,為各種文化的共存與互動提供了可能性。這些接觸不僅挑戰了傳統的文化分類,也為更複雜的、多元化的文化實踐提供了空間。

文化的共存與排除

在討論文化時,常常有一個趨勢是強調「共同生活」,強調文化中的價值觀、社會階層和歷史經驗。然而,克里弗德提醒我們,這種強調共存的方式,可能會忽略甚至壓抑一些不純粹的、難以或尚未整理清楚的文化創造和生存過程。他質疑這種單一的文化敘事,是否能夠真正涵蓋所有的歷史經驗,尤其是那些來自邊緣化社群的聲音。

克里弗德進一步指出,文化的聚焦常常伴隨著排除,這使得我們不得不問:是誰得以決定一個社群的邊界?誰有權劃定「我們」和「他們」的界線?這些問題涉及到權力結構,涉及到誰能夠掌控文化的定義權和解釋權。當代社會中,隨著全球化的深入,越來越多的人跨越了原有的文化邊界,這也進一步模糊了文化認同的界限。這種動態的文化流動性,不僅挑戰了傳統的文化分類,也為新的文化形式和身份認同提供了空間。

旅行與接觸:文化的重構

在《路徑》一書中,克里弗德將田野工作視為一種旅行實踐,強調了在特定歷史和政治背景下進行的具身活動。這種將旅行與田野工作聯繫在一起的觀點,挑戰了傳統的民族誌研究方法。克里弗德認為,旅行不僅是一種物理上的移動,更是一種文化和知識的交會。在這種交會中,新的文化形態得以生成,而傳統的文化邊界也因此被重新審視。

旅行和接觸揭示了異質文化的相遇,並且這些相遇並非總是和諧的。克里弗德強調,文化的相遇往往伴隨著權力的不對稱,這一點在歷史上的殖民經驗中尤為明顯。然而,正是在這種不對稱的接觸中,文化得以相互影響、轉變和融合。旅行與接觸揭示了文化的多樣性和異質性,也挑戰了我們對文化認同的簡化理解。

離散與未來:非絕對的身份認同

在《路徑》一書的第三部分,克里弗德探討了當代的離散現象,尤其是如何在與多個地方保持聯繫的同時,履踐一種非絕對主義的公民身份形式。離散群體的歷史並非指向單一的歷史方向,而是充滿了多重的可能性。這些群體在跨越國家和文化邊界的過程中,重新定義了自己的身份和歸屬感。

克里弗德認為,當代的離散現象不應被視為一種文化的喪失或異化,而應該被理解為一種新的文化形態。這些離散群體通過跨國的旅行與接觸,創造出了一種「後殖民主義的史前史」,這是一種同時連接過去和未來的歷史。這種歷史不再是線性的,而是多點交會的,充滿了不確定性和多樣性。

反思與總結

克里弗德在《路徑》中挑戰了對文化、族群和身份認同的傳統觀點,強調了移動、接觸和多樣性的核心地位。通過重新審視田野工作、博物館以及離散現象,他展示了文化的流動性和互動性,揭示了文化邊界和身份認同的模糊性。這種對文化的動態理解,對於我們思考當代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現象具有重要的啟示。

現代社會中的文化不再是固定的、封閉的系統,而是通過不斷的移動、接觸和交互作用而重構的動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文化邊界被不斷地模糊和挑戰,新的文化形式和身份認同得以生成。克里弗德的《路徑》提供了一種新的視角,幫助我們理解當代文化的複雜性,並為我們思考未來的文化形態提供了啟發。

留言

【重點推薦】人生大挑戰

當你對人生有過疑問、對命運感到困惑,或曾在夜深人靜時思考「我到底為什麼會出生?」——那你絕不能錯過這三本書。它們不只是解答人生疑問,更像是一把鑰匙,打開你從未想像過的真相之門。從靈魂的來源、死亡的意義,到神祕的宇宙與外星生命,每一頁都可能顛覆你以往的信念,帶來前所未有的震撼與啟發。點擊連結,親自驗證這場靈性與智慧的深度對話。

(文字)網站:https://toh.org.tw/

(說書)Youtube人間小路:https://www.youtube.com/@sober-minded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Word稿紙設定可以像是作文本,有格子的樣子

Word儲存格大小要怎麼調整

快速上手AutoCAD,最有效的環境設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