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犯!行動電源不能託運的5大原因!
隨著智慧型手機、筆記型電腦和其他電子設備的普及,行動電源成為許多人旅行和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然而,許多人可能不知道,行動電源不能放進托運行李,而必須隨身攜帶。這項規定並非無故存在,而是基於安全考量和國際航空規範。本文將詳細探討行動電源不能託運的五大原因,並提供相關案例與建議,確保您的旅程安全無虞。
一、行動電源含有鋰電池,易發生爆炸與火災
1.1 鋰電池的特性
行動電源的核心是鋰離子電池或鋰聚合物電池,這類電池雖然具有高能量密度和輕量化的優勢,但同時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風險。鋰電池對溫度和壓力極為敏感,若受到外力撞擊、刺穿或高溫影響,可能導致短路,甚至引發火災或爆炸。
此外,鋰電池內部的化學反應極為活躍,若製造過程中品質控管不良,或是因長時間使用而老化,可能產生內部短路,導致異常發熱或自燃。即便是優質的行動電源,若使用不當,例如充電過載、暴露於極端環境,也可能增加風險。
1.2 託運行李艙的環境風險
在飛行過程中,飛機貨艙內的溫度和氣壓可能會發生變化。如果行動電源在貨艙中遭受擠壓或損壞,可能會導致電池發熱,進而引發火災。這對飛機和乘客的安全構成極大威脅。
飛機貨艙雖然配備一定的防火系統,但無法即時偵測小規模的電池燃燒情況。若行動電源發生熱失控反應(thermal runaway),短時間內可能產生大量煙霧與高溫,影響飛行安全。
1.3 過去發生的行動電源起火案例
過去已有多起行動電源自燃或爆炸的案例。例如,2018年中國一架航班在登機前,行李艙內的一顆行動電源突然冒煙,幸虧發現及時,否則後果不堪設想。這類事件促使航空公司和監管機構對行動電源的攜帶方式做出更嚴格的限制。
此外,國際上還發生過旅客將大容量行動電源放入托運行李中,導致起飛前行李艙冒煙的事件。這些案例顯示出行動電源的潛在危險性,因此各大航空公司和監管機構對其攜帶方式都提出了嚴格規範。
二、國際航空法規的嚴格規範
2.1 IATA(國際航空運輸協會)的規定
根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的《危險品規則》(Dangerous Goods Regulations, DGR),行動電源被視為「備用鋰電池」,因此只能放置在隨身行李內,不得放入托運行李。
2.2 各國民航局的相關規範
- 美國聯邦航空總署(FAA):禁止旅客將行動電源放入托運行李,僅允許隨身攜帶,且容量不得超過100Wh(如需攜帶100Wh~160Wh的行動電源,需獲得航空公司批准)。
- 中國民航局(CAAC):規定行動電源須隨身攜帶,不得放入托運行李,且單顆行動電源容量不得超過160Wh。
- 歐盟航空安全局(EASA):要求旅客只能將行動電源放入隨身行李,並限制單顆電池容量。
此外,部分航空公司甚至要求行動電源的品牌與型號需符合特定安全標準,避免使用劣質產品增加飛行風險。
三、行動電源在托運行李中難以即時處理事故
3.1 無法即時檢測與撲滅火源
如果行動電源在客艙內發生故障,機組人員可以立即採取行動,例如使用專門的鋰電池滅火袋控制火勢。然而,托運行李艙內沒有乘客或機組人員,若發生燃燒或爆炸,可能無法及時發現與處理。
3.2 火災蔓延風險大
飛機貨艙雖然配有防火系統,但如果鋰電池燃燒,會產生極高的溫度,甚至可能導致其他易燃物品燃燒,擴大火勢,嚴重影響飛行安全。
更值得注意的是,一旦火勢蔓延至其他行李或貨物區域,撲滅火災將變得更加困難。因此,將行動電源隨身攜帶是最有效降低火災風險的方式。
四、行動電源的電磁干擾問題
4.1 影響飛機通訊與導航系統
某些劣質行動電源可能產生強烈的電磁波,對飛機的導航和通訊設備造成干擾。如果放在托運行李中,機組人員無法檢測或關閉這些設備,可能影響飛機運行。
4.2 避免不必要的安全風險
航空公司與監管機構對於電子設備的使用都有明確規範,以確保飛行安全。因此,將行動電源隨身攜帶不僅是安全要求,也是降低電磁干擾的一種方式。
五、旅客個人財物的安全考量
5.1 避免行動電源遺失或遭竊
托運行李有時會遺失或被盜,若將行動電源放入行李箱中,不僅可能導致財物損失,還可能因電池起火造成更大損害。因此,隨身攜帶是更安全的選擇。
5.2 防止意外啟動或短路
許多行動電源的開關設計敏感,若放入托運行李中,可能因擠壓或碰撞而意外啟動,導致過熱甚至短路起火。這也是禁止托運的主要原因之一。
結論
行動電源不能放入托運行李的規定並非無謂之舉,而是基於安全考量、國際航空法規以及過去的事故案例而制定的。確保遵守這些規範,讓您的旅程更安心!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