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是家人也是他人:即使是家人,也是另一個獨立的人!如何讓親情不再是負擔
作者:元貞美
譯者:袁育媗
出版社:聯經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24/03/28
語言:繁體中文
【博客來】
電子書->傳送門
平裝版->傳送門
《是家人也是他人》這本書探討了家庭創傷對個人成長及代際傳遞的深遠影響。透過韓裔心理治療師元貞美的親身經歷,我們看到她如何從充滿性別歧視、冷漠、暴力的家庭背景中掙扎出來,並最終找到內心的平靜與自我修復之道。
元貞美成長於一個重男輕女、情感疏離的家庭,她的母親常常情緒失控,父親則冷漠旁觀,這使她自小感到不被愛、缺乏價值感。這些早期的創傷在成年後依然對她產生深刻影響,尤其在她成為母親時,這些未解的創傷再次浮現,讓她難以避免將自己承受過的痛苦傳遞給孩子。
書中最引人入勝的部分,是作者描述自己如何一步步面對內心深處的傷痛,學習與父母和解,並致力於終止這種創傷的世代傳遞。她的經歷提醒我們,創傷不僅僅是個人的傷痕,它往往會如同連鎖反應一般,從上一代傳遞到下一代。如果我們無法覺察並處理這些深埋的問題,那麼我們的孩子很可能也會重蹈覆轍,承受同樣的痛苦。
創傷的代際傳遞與覺察的重要性
本書的核心思想之一,是創傷會通過代際傳遞,無形中影響我們的生活與決策。正如元貞美所言,我們的父母也許並非故意要傷害我們,但他們往往無意識地複製了上一代人所留下的創傷模式,而我們也會在不知不覺中將這些模式應用在自己孩子身上。
例如,元貞美曾立誓不會像自己的母親那樣對待孩子,但她發現自己在壓力大時,仍會忍不住對孩子發脾氣,甚至打罵他們。這種情緒失控的行為,正是她童年時母親對待她的方式,成為了一種無法擺脫的循環。
這種「代際傳遞」的現象,並非只限於極端的家庭環境或創傷,它普遍存在於許多家庭中。元貞美強調,要打破這種傳遞,首先需要「看見」這些問題。所謂的「看見」,就是要覺察到自己的行為背後隱藏的情緒與模式,並對這些問題進行深刻的反思。
當我們能夠看到自己內在的傷口,理解父母也是因為他們的過去而被困於某種模式中時,我們才能真正開始修復自己,並防止這些創傷繼續傳遞下去。
自我療癒與自我關懷的過程
元貞美在書中分享了她自我療癒的經歷,這段過程並非一蹴而就,而是充滿挑戰與掙扎。作為一位心理治療師,她通過學習心理學與藝術治療,逐漸認識到自己內心那個受傷的「小孩」,這個小孩代表著她童年時期未被滿足的情感需求,以及她未曾釋放的情緒。
在療癒過程中,元貞美發現,為了讓內在的傷口癒合,我們必須學會自我關懷,並勇敢地面對那些讓我們感到痛苦的經歷。她提出了許多實用的自我關懷練習,例如設定情緒界限、進行情緒管理,以及找到能夠滋養心靈的活動。這些方法對於那些想要擺脫過去創傷束縛、過上更健康生活的人來說,都是寶貴的建議。
書中特別強調,要學會「善待自己」,這不僅僅是對自己情緒的尊重,還包括給予自己時間與空間來進行自我修復。元貞美建議人們要找到適合自己的療癒方式,無論是運動、冥想、閱讀,還是參與藝術創作,這些活動都可以幫助我們重建內心的平衡,並在情緒困難時找到出路。
與父母的和解
對於元貞美來說,與父母的和解是她自我療癒的關鍵步驟之一。這並不意味著忽視或美化父母過去的錯誤,而是通過理解與接納,學會放下對父母的怨恨,從而使自己走向內心的自由。
她在書中提到,當她的母親年邁時,終於意識到自己過去的教養方式對孩子造成了多大的傷害,並為此道歉。這個道歉對元貞美來說,意味著她的母親開始「看見」自己過去的錯誤,並試圖彌補。雖然她的父親從未真正反思或改變,但她仍選擇與母親修復關係,這是她療癒之路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這樣的和解過程並不容易,也並非每個人都能夠達到。但元貞美的經歷告訴我們,和解不僅僅是為了父母,更是為了自己。當我們能夠與過去的傷痛和解時,我們才能擺脫它的束縛,過上更加自由、充滿愛與理解的生活。
最佳距離與關係界限
書中另一個重要的主題是學會保持「適當的距離」,無論是對待家人還是他人。元貞美強調,保持適當的距離能夠讓關係變得更健康,而這樣的距離感並不代表冷漠或疏離,而是意味著尊重彼此的界限與需求。
她發現,當她與曾經傷害過她的家人保持適當的情感距離時,反而能夠更好地修復自己。這個距離讓她有更多的空間去審視自己內心的需求,而不再被過去的情感羈絆所困擾。
這也是她在書中反覆提到的「自我覺察」的重要性。只有當我們真正了解自己的情感需求與心理狀態,並能夠設立健康的界限時,我們才能與他人建立真正平衡的關係。這對於那些來自複雜家庭背景的人來說,尤為重要。
結語
《是家人也是他人》不僅是一部個人自傳,更是一部探討家庭創傷與代際傳遞的深刻心理學著作。元貞美透過她的故事,向讀者展示了創傷如何在代際之間流動,並提供了如何打破這種循環的實用建議。
書中的每一個章節都充滿了智慧與洞見,從自我療癒、情感管理,到與父母的和解,元貞美的經歷無疑為我們提供了許多值得反思與學習的寶貴經驗。這本書不僅適合那些正在處理家庭創傷的人,也適合所有渴望了解自我、改善與他人關係的人士。
最終,元貞美告訴我們,無論我們的過去多麼痛苦,我們都可以選擇不再讓創傷繼續傳遞下去。這需要勇氣、耐心與自我關懷,但只要我們願意開始這段旅程,終究能夠走向內心的和解與自由。
留言
張貼留言